2022年,我们“韧性成长”
陈春花
过去的2021年,一个疫情依旧挥之不去、散点发作笼罩的特殊年份,一切都显得与以往大不相同。人类已经习惯了高歌猛进的征途,忽然被强制调整,似乎处在一种被动与无奈之中。
我们沉浸在一个数据、信息涌动的社会环境之中,所有事物因此而发生着性质、表征上的变异,这就是“流变”的属性。
很多习以为常的事物,现在都变得异常,各种认知和观点于广泛传播之中,衍变与冲撞。有些变化给我们的发展带来益处,但是,同时似乎也带来更多的困惑。“流变”正是今天最显着的特征。
人类转向“元宇宙”亦或星辰大海;数字革命快速淘汰落后,让人的生存体味着完全不同的压力;妖魔化、污名化蒙蔽事实带来的混淆;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平衡;商业企业与社会企业,商业产品与公共产品的边界融合;数据治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带来新的问题;伴随企业所拥有的规模与技术的能量,企业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使命。这些冲击、挑战、问题、压力等交织在一起的混沌,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复杂世界之中。
这个“流变的时空”里,新旧世界的交叠已然到来,开始确立其地位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动,让我们既对未来充满想象,跃跃欲试;又在现实之中感受焦虑,手足无措。
在这个新与旧的交汇点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现实中相遇。马斯克、贝佐斯、布兰森等人的太空飞行,数字巨头公司的“元宇宙”,人类开启了脱离现实世界的未知世界探索,充满了刺激、至关重要和激动人心,这一切确实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的困境,所以它至关重要;让人们展开了无穷的视野和想象,所以它激动人心;层出不穷地创造,甚至颠覆着一切,所以它充满刺激。
但是,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之不易,却又真切地呈现在我们身边。困在系统里的快递小哥,行业骤变的失业人员,河南突发洪灾的伤痛,哈尔滨疫情防控下餐厅老板的眼泪,西安按下暂停键的难以入眠,2022年考研人数飙升到460万。这一年,我也痛失了我的妈妈。
2021年底参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国家发展高端论坛”,两位诺奖得主、世界级经济学家给出了他们对世界的观察:不平等的加剧、经济增长的放缓、生产力增长的乏力、债务水平的不可持续、气候变化的加速、社会问题的深化、以及应对最具紧迫性挑战时全球合作的缺乏等等,他们的认识敦促人们要共同努力,就如疫苗开发那样,必须展开全球合作,要为打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展开共同的努力。
我们寄希望于彼此的合作,寄希望于技术,寄希望于新冠疫情快点过去,寄希望于经济可以从这场疫情危机中反弹,2022年的经济要比2021年好,实现所谓的V形复苏。
但是,我们已经看到的,仍将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流变带来的挑战,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难以共识的认知撕裂、以及可能存在的韧性不足。
除此之外,自然与未知世界本身已经足够令人敬畏,人之渺小,我们显然离穷尽自然之理还很遥远,甚至根本就无法企及,当我们跃跃欲试探索未知世界的时候,必须牢牢记住亚里士多德时代那句格言“责任追随知识”。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接受这一切,并让自己感受这些变化,因为在变的现实中才能找到实现理想的机遇。恰恰是这些变化,让我们有机会去探索可能性,理解这些变化成为我们步入未来的关键。
在流变的时空里,过去的经验在迅速褪去,我们要面对的是必然的改变和挑战。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静下心来重新梳理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
虽然我们也许还无法弄清楚这些复杂的现实,但是清晰地知道,必须不放弃去理解的尝试。
就今天的我们而言,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事实,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事实”达成“理解”,这是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生物化学家乔治·沃尔德对于科学的定义,也应该是我们所需要具有的基本素养,他在《生命的选择》书中引用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的一句话加深理解:“文字能传导知识,但只有事实才能激发智慧。”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挑战,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梦想与奇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推动我们更加深入去探索与发现,对现实的探索,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可以让我们获得更明确的善与责任。
如果我们始终如一地保持探索事实的努力,想办法让自己和世界的知识越来越进步,认知能力越来越提升,“让人类意识的规模和范畴日益扩展,那幺,我们将更有能力问出对的问题,让智慧、精神得到更多的启迪。”在这个流变的时空里,我们因所具有的基本素养,会以新的状态躬身入局,并成为梦想和奇迹的创造者。所以,2022,我们以韧性得成长。
韧性成长也是我对2022年经营关键词的选择之一,也是微软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之下的方法论。
事实证明,韧性不仅是一种抵御危机的能力,更具有与动态变化相调适与不断进化的特征。实现韧性成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保留变化是围棋里的一句话,在围棋对弈之中,高明的棋手永远都要保留变化,因为保留变化,就保留了选择。在这样一个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更需要我们学会保留变化,让自己永远是一个新的人,去接触新的东西,一直在被改变,也一直处在创造之中。
必须学会尝试新的方法,新的做法,哪怕这些尝试会带来错误或者失败,没有这些新的尝试,肯定无法带来任何进步和改变。当你体验到挫折与失败时,会带来痛苦,但是,任何有智慧的人都能够明白,这正是获得改善机会的转折点。
其实,生命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保持简单,才可以触及到根本。卢梭曾感慨: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其实让我们陷入枷锁的,有时正是复杂的欲望、过度的追求。一旦回归简单,怀有赤子之心,去繁就简,你就会感受到生命本身的纯真之美。对于复杂而言,简单是最好解决之道。
保持简单,可以帮助我们聚焦在事物的相关性与重要性上,以此理解事物的本因,而不是被复杂性所蒙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非凡的单纯,非凡的明确----这是天才的聪明的最可惊人的品质。”马斯克说“聚焦在信号,而非杂音”,而后者正是以自己所创造的成就印证了前者的观点。
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是我在中学时老师给的最多的教诲,也因此形成了我固有的一种价值取向“勤于生命中每个起点”。 袁隆平说“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再干,就是了。” 看稻穗金黄的时候,每个丰满都珍藏着汗水与勤奋。
其实,没有一种成功是可以必然实现的,除非你为此付出卓绝的努力。我总是记得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学生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做了,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做了。
一年后,他再问了,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那个人就是柏拉图。在一个流变的时空里,坚持努力显得尤为重要,只要选定目标,克服一切困难去坚持,比任何人都努力去工作,你取得成效的几率就大很多。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在技术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关键要素的今天,这三个问题越发显得重要。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从自身出发,思考这些问题,特别是企业所具有的规模和能量,对人们的生活甚至人类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影响的状况下,科技向善,尽所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应该是我们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我们需要有对生命的敬畏和向往,要以自我约束,中和利他,致力生长的共生信仰来发展自己,发展他人。为此可能会损失一部分当期的利益,也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的道路,没有明确的结果,但是只要企业主动承担商业之外的使命,只要我们主动从善的视角出发,哪怕是一件微小的事,也会因此而让世界更美好。
新的一年,世界正处于这样一个微妙的状态,重要的是,踏实行动,韧性成长,更具意义,更可持续。
2022年,我们“韧性成长”。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