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专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效果评价

    罗艳 吕艳 冯帅 孙柳柳 丁乙倩 孙雪

    

    

    

    【摘要】目的 了解心内科新入职的规培护士培训效果,提高专科理论知识培训质量,提升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更好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选取2017~2018年间心内科轮转规培护士17人作为研究对象(我院规培护士为新进院2年内护士),我科依据医院培训大纲,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新入科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专科理论及操作考核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及能力,胜任工作。结果 实施规范化培训以来理论成绩均值逐步提高,所有理论成绩为闭卷测试(纸质/APP),专科护理技能操作因流程每年度的细化扩充,考核模式等的改变,考核成绩为专科技能操作分值及临床实镜操作分值总和的均分值。结论 三级规范化培训措施使新护士心血管专业知识及专科护理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有利于科室整体培训效果的提升更好的服务患者。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心血管科;护士;效果培训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1..02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在完成医学院校基础教育后,接受规范的护理专业化培训。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护士来说,如何能够尽快的适应环境的转变更好的胜任新的工作很重要,对于新入科护士的培养也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我们医院根据卫生厅的培训规划制定符合本医院的护理队伍培训计划,我们心内科依照医院护理培训计划,制定本科室的新入科护士培训具体方法,分层次,多方位,专科化,注重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基础培养,是护士充分规划自己的护理生涯,发挥工作最大潜能,完善护理培训体制,促进护理事业更上一步台阶[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科2017~2018年17名心内科轮转护士,将每月参加科室组织的规范化理论考试均分值及专科操作考核均分值、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1.2.1 培训方式

    我院培训方式为岗前培训联合各培训质控小组完成,包括理论及临床技术操作,发放新入职培训手册即规培手册,引进手机APP护理助手系统,新入职无能级手册。我科在医院培训基础上设计心内科新护士手册,人手一册,建立档案盒,相关信息录入电脑,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持续跟踪改进培训效果,定期科室召开培训讨论会议,改进培训措施及方法,不断提升科室培训效果,新入科后脱产学习专科理论及专业技术2周,依据个人能力逐步划分能级,量化指标,参与绩效分配,引进竞争机制,依据能力管理患者,能力优秀进入质控组,担任重要角色,奖金系数有倾斜,建立淘汰机制[2]。科室执行导师制,一对一指导,导师由责任组长及高能级护士负责[3]。

    1.2.2 培训内容

    我科建立微信及QQ培训群,群内发布科内专业理论知识课件、文档,操作流程,制度、常规、预案、相关专业及医院培训新知识,我科有新入职理论试题海量题库,每月规培人员一次闭卷考试,每3月一份护理查房,每月科室兩次护理业务学习包括理论及人文等知识,同时闭卷考核。新入职必考,纳入绩效。每天不定时护士长及导师提问 ,每周护士长晨会大提问,检查业务学习笔记,日记,随手记手册、规培手册。如效果不满意进行二次培训考核,直至合格。每月大科及护理部进病房查阅资料,检验培训效果,收集资料。培训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护理部规定该阶段为六个月,我科室培训分为两组,一组为院内轮转超过1个科室的新入职护士,另一组为无工作经验的新护士,有轮转经验的护士培训缩短为3个月科内培训,导师全程指导,培训内容重点专科知识及专科技能操作,无工作经验新护士前三个月为相关规章制度,预案、流程、岗位职责、基础疾病护理、院感控制的培训。完成量化指标、推荐书目、必看电影,后三个月为专科知识及重点技能的培训。两组培训均需通过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培训。该阶段不独立值班,排除特殊情况如:带教下值夜班、能力突出者等。

    第二阶段:该阶段7~12个月,新护士可在老师指导下独立护理患者4~8人,进阶N1能级后参与科内业务学习讲课,读书报告,护理查房,基本掌握专科理论及技能,训练常见病、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

    第三阶段:此阶段13~24个月,要求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专科护理操作,掌握专科仪器的使用及护理,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情,分析护理问题,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该阶段完成后可提出进阶申请。

    1.2.3 培训时间

    根据学历不同,执行本专科分层、分阶段培训,制定不同培训计划[4]。我院规培护士轮转期限为6个月,培训共2年完成,培训计划制定由科内考核培训小组负责。

    1.2.4 培训目标

    新入职护士掌握一定的心血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导师指导一年内能通过独立值班考核,独立值班,熟练掌握并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掌握危重患者的急救,主动学习本专业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积极参加院外教育培训,提升个人学历。指导护理员及实习护士工作,运用PDCA方法持续改进工作,及时完成量化指标及手册,科室、大科及护理部签字通过。

    1.2.5 评价与考核

    评价依据我院规培手册及心内科新入护士手册标准,标准为:①护理部规培结业考核。②护理助手电子信息化培训均分≥85分,科室考核理论平均成绩≥80分,操作技术≥80分,选取我科2年专科理论闭卷考核成绩、专科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作为比较项目(患者满意度依据第三方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专科理论考核在规范化培训实施中的均分比较。

    经过规范化后理论考核成绩均值逐年提高,护士整体专科疾病知识得到提高,有利于患者满意度提升。P<0.05,P=0.017)见下表1。

    经检验,从上表可知,2017年与2018年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显著,P=0.017<0.05,均值中可看出,2018年成绩优于2017年。

    2.2 专科规范化培训在专科操作技能中均分值比较,见表2

    经独立样本t检验,从上表可知,2017年与2018年成绩比较,差异显著,P=0.023<0.05,从平均值中可看出,2018年成绩优于2017年。

    2.3 2017/18年患者满意度得分均值比较 见表3

    经独立样本t检验,从上表可知,2017年与2018年满意度均分比较,差异显著,P=0.000<0.05,从平均值中可看出,2018年满意度优于2017年。

    2018年江苏省卫健委三级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调查全省36名(共153所医院),满意度96.76%,2017年位列62名,2015-2018年连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2018年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2017年度。

    3 讨 论

    (1)通过培训使新入科护士理论及专科技能成绩得到不同幅度的提高,加强了护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培训,使得新入科护士尽快适应新的科室环境,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新护士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2)护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注重人性化护理理念,增加护士主动服务意识,让患者感到温暖,内心愉悦舒适,增强信任感,优化护患关系,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

    (3)培训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可以提升人员的知识能力。合理且符合科室情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的具体培训方案,有利于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明确培训的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具体实施方法细则、办法、考核标准是至关重要的条件,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护理人员本身基础能力的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寻找更合理的培训方法仍然是护理学的需求[5]。对于迅猛发展的现代化技术反面,应加强电子化、信息化培训系统的应用,发现新的考核培训方式,省时省力,建立多渠道考核培训方式,灵活培训,优化培训方式及内容,达到满意效果,另外外语培训也必不可少,力争培养外语护士,促进医院及科室涉外护理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振青,李 蕊,张洪君.临床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和风险评估结果及其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964 966,967.

    [2] 陈菊娣,黄利华,居朝霞.专科医院护理绩效考核模式探索[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4):2239-2242.

    [3] 崔玉贤,张海燕.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中技能培训方法与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0,24(3B):744-745.

    [4] 李新萍.不同学历层次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探[J].医学文选2005,24(12):1020-1021.

    [5] 于卫华,宋江艳,何小兰,等.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57-59.

    本文编辑:李 豆

相关文章!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

  •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

    褚英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调剂中常见的差错及应采取的对应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在本院门诊中药房发生的中药调剂差错病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