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T—generation统计学本科教学实践探索
陈丽坤
[摘 要]T-generation是新兴的“旅游一代”,其面临着跨学科学习环境、多元方法论学习任务。统计学作为量化研究范式的重要研究方法,是T-generation完成后续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课。在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下,T-generation对本科统计学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合理化教学目标、主观心理调试、改善客观因素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T-generation;统计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20-03
T-generation(即“旅游的一代”)面临着跨学科学习环境。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我们开展学术研究、剖析生活世界的两种基本研究范式。兼具质性和量化研究学术鉴赏力是T-generation本科阶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统计学是开展量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如何针对T-generation的特征提升其统计学的学习效果,对于其开展后续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文献研究与教学实践,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T-generation特征及其统计学本科教学现状
(一)T-generation是跨学科学习的一代,面临多方法论学习任务
T-generation是旅游学科新兴的一代,他们从本科开始,整个学习经历都在旅游学科中完成,肩负着旅游学科研究范式与方法论反思、方法与技术进一步规范化和严谨化的使命。旅游管理被确立为一个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因此第一、二代从事旅游研究的学者本科阶段都是在诸如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其他专业中就读的。当第一、二代旅游研究者在从事旅游研究时,都具有“支撑腿在母学科,前进腿在旅游”的特征。即他们往往从母学科的主流范式出发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这使得當前旅游研究存在多范式并存的局面。T-generation与此不同,他们从本科开始就在旅游管理专业接受学习,并不具有“母学科支撑腿”。前辈开创的旅游研究多元范式并存的局面给他们造就了跨学科学习的环境。因此他们“在专业上必须精深兼广博”。为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增加学术共同体的对话能力,在本科阶段,每一名T-generation都需要积极学习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培养全面的学术鉴赏力。统计学是做量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学习、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是形成量化研究学术鉴赏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T-generation的必要条件。
(二)T-generation本科统计学学习主观能动性低下,教学效果不佳
从主观方面来说,我国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高考招生中普遍文理兼招。那些在高中具有文科背景、学习高等数学等先导课程受挫的学生往往会把这种挫折感带入统计学课程中,在学习之前就先入为主地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抵触心理,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从客观方面来看,当前国内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本科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性、专业性不强;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这些客观因素又进一步抑制了T-generation对本科统计学的学习兴趣。
因此从主客观方面共同着手激发学生对本科统计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T-gen-eration统计学本科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实践中的对策探索
如图1所示,在合理化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进行主观心态调试和客观因素改善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客观因素改善和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共同提升教学效果。
(一)针对学生特性定制合理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并非越高越好,关键在于实事求是、量身定制。T-generation需要在本科时期积累起多元范式研究成果鉴赏力,但不需要也不可能精通每一种研究范式。针对此情况,我们应该明确其本科统计学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统计学思维、了解统计学理论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破解一些现实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深入浅出的原理阐述是必需的,但过多的数理推导和公式计算会加重学生对统计学的畏惧心理,应该避免。对于那些在本科阶段就对统计学表现出较大兴趣的、想要深钻量化研究的少数学生,教师可为其开列书单,引导他们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并且他们还有机会在研究生阶段学习高级统计学课程。
(二)利用第一堂课进行全面心理调试
第一堂课是介入干涉学生抵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节点。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那些在第一堂课就充分释放了对统计学学习的心理压力,并激发起学习兴趣的学生,只要教师在后续课堂上对其积极性稍加维护,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可以持续到课程结束。极个别从第一堂课就旷课、放弃统计学的学生,即便后来迫于校规返回课堂,由于缺乏第一堂课的心理干预,后续学习效果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第一堂课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对学生学习心态进行积极调试。首先,通过一些经典的统计学运用案例生动直观地解答学生“统计学可以做什么”的疑惑,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课堂使用过的描述统计引发的地理大发现案例、美国总统大选预测案例、质性文本的定量化分析案例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都有明显成效。第二步,向学生展示统计学的知识架构全景图,让他们知道统计学究竟是什么?本课程的学习范围和重点为何?有了这样的知识框架全景图,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清晰定位自己的学习进展,避免盲目性。例如,学生在明白了统计学有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之分后,在学习描述统计的诸多概念、分析指标时更能忍受其枯燥性。因为他们清楚,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推进到更有意思的推论统计部分。最后,明确告知学生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考核标准,让其明白即便不擅长高等数学也不会影响其在本课堂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充分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贯彻框架式教学、案例教学及互动教学法
框架式教学可以避免学生迷失在细节中而产生乏味感、挫折感。学生在统计学入门打基础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繁多的概念。教师如果缺乏串联各零散知识点的全景式框架介绍,则学生很容易陷入细节中倍感繁琐,产生“这有什么用”的质疑。框架式教学要贯穿整门课的教学过程,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第一堂课时向学生介绍整门课程的框架结构;第二层次为在讲授每一章节前向学生介绍此章节的整体框架,让学生在繁杂的概念中找到串联学习的支架。力求做到每一章节在正式讲授细节前都能用一张图或一个具有层次感的表格把该章节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整体展示。在讲授具体知识点时经常返回到此整体框架图,让学生明白该知识点位于此一知识体系的何种位置。
巧妙地、多层次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知识点的讲解,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专注力。第一层次也是最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运用于具体知识点的讲解。本文强调的是第二层次的案例教学法,即每个章节开篇的案例导入法。教师要在课前做足功课,为每一章内容都找到一个贴切、生动的导入案例,可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读懂这个有趣的案例,学生往往会积极地紧跟教师步伐,投入到后续的课程学习中,也能更好地忍受一些枯燥乏味的概念学习。例如在讲解描述统计的平均指标与变异度指标时,笔者用描述统计引发的地理大发现案例作为先导案例,引起学生的较大兴趣。在后续的较为枯燥的具体指标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集中精力、饶有兴致地完成。又例如在讲解比较枯燥的时间数列分析指标时,可以将最近一年的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的相關内容作为先导案例让学生阅读,然后问他们是否真的读懂了其中所提及的各种指标?并指出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现代公民,要参政议政的前提是能读懂统计公报。而要真正读懂它,就需要学习本章的时间数列分析指标。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具体的知识点讲授可以事半功倍。
贯穿互动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自说自话的“满堂灌”,也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最好的互动方式无疑是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些统计实践的相关项目并做报告。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坚持每节课的课堂提问。可以采取课堂互动计入期末考核成绩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与教师探讨问题,而非一味地由教师被动提问。经常进行课堂问答互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专注力。从学生每一次期末匿名教学评价留言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对经常性的课堂问答表现出一定的压力,但笔者认为这并非坏事。课堂上保持适度的(而非过度的)压力与紧迫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四)通过案例与练习提升实践性与专业性
统计学既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具体的量化研究方法,向学生充分展示它的实践性与专业性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主要实现途径有三:其一,通过案例带入。例如在讲授统计图表的分类与制作时可以引入《2015中国自由行市场报告》等最新的行业资讯报告。在与学生分享一手行业资讯的同时也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了统计图表的实践运用。其二,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训练项目进行。例如在讲解统计指数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表1编制该旅行社近两年的销量、价格及销售额总指数,并对其销售额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综合判断该旅行社的业务发展趋势。如果课时允许,可让学生自行组队、选题,完成一个用统计学方法破解专业问题的项目并在课堂上作报告,则效果更佳。其三,在课时充足时可增加运用软件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统计整理内容时可以穿插EXCEL软件教学内容,在讲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可穿插SPSS软件教学内容。
三、结语
T-generation面临着跨学科学习环境,统计学是其实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课。针对T-generation对本科统计学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本文从合理化教学目标、主观心理调试、客观因素改善方面提出了实践对策,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近三年学生对本课程的匿名教学评价均为优秀(平均分为94分,学生考核成绩也较为理想,统计学逐渐摆脱本学院“挂科金牌杀手课程”的形象,可见这些对策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上有具有一定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必虎, 文彤, 张茜. 国际化视野中的旅游发展与旅游研究——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6(2):3-6.
[2] 张朝枝.国际旅游研究的转向与中国青年旅游学者的使命和责任[J].旅游学刊,2014(1):13-15.
[3] 保继刚.建设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加快旅游人才培养[J].旅游学刊,2015(9):1-2.
[4] 张朝晖.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莆田学院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0(12):109-112.
[5] 陈文捷,杨永德,林轶.旅游管理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研究[J].高教论坛,2008(4):45-47.
[6] 徐雅.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嘉兴学院学报,2002(S1):244-245.
[责任编辑:刘凤华]
[摘 要]T-generation是新兴的“旅游一代”,其面临着跨学科学习环境、多元方法论学习任务。统计学作为量化研究范式的重要研究方法,是T-generation完成后续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课。在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下,T-generation对本科统计学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合理化教学目标、主观心理调试、改善客观因素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T-generation;统计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20-03
T-generation(即“旅游的一代”)面临着跨学科学习环境。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我们开展学术研究、剖析生活世界的两种基本研究范式。兼具质性和量化研究学术鉴赏力是T-generation本科阶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统计学是开展量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如何针对T-generation的特征提升其统计学的学习效果,对于其开展后续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文献研究与教学实践,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T-generation特征及其统计学本科教学现状
(一)T-generation是跨学科学习的一代,面临多方法论学习任务
T-generation是旅游学科新兴的一代,他们从本科开始,整个学习经历都在旅游学科中完成,肩负着旅游学科研究范式与方法论反思、方法与技术进一步规范化和严谨化的使命。旅游管理被确立为一个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因此第一、二代从事旅游研究的学者本科阶段都是在诸如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其他专业中就读的。当第一、二代旅游研究者在从事旅游研究时,都具有“支撑腿在母学科,前进腿在旅游”的特征。即他们往往从母学科的主流范式出发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这使得當前旅游研究存在多范式并存的局面。T-generation与此不同,他们从本科开始就在旅游管理专业接受学习,并不具有“母学科支撑腿”。前辈开创的旅游研究多元范式并存的局面给他们造就了跨学科学习的环境。因此他们“在专业上必须精深兼广博”。为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增加学术共同体的对话能力,在本科阶段,每一名T-generation都需要积极学习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培养全面的学术鉴赏力。统计学是做量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学习、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是形成量化研究学术鉴赏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T-generation的必要条件。
(二)T-generation本科统计学学习主观能动性低下,教学效果不佳
从主观方面来说,我国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高考招生中普遍文理兼招。那些在高中具有文科背景、学习高等数学等先导课程受挫的学生往往会把这种挫折感带入统计学课程中,在学习之前就先入为主地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抵触心理,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从客观方面来看,当前国内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本科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性、专业性不强;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这些客观因素又进一步抑制了T-generation对本科统计学的学习兴趣。
因此从主客观方面共同着手激发学生对本科统计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T-gen-eration统计学本科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实践中的对策探索
如图1所示,在合理化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进行主观心态调试和客观因素改善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客观因素改善和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共同提升教学效果。
(一)针对学生特性定制合理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并非越高越好,关键在于实事求是、量身定制。T-generation需要在本科时期积累起多元范式研究成果鉴赏力,但不需要也不可能精通每一种研究范式。针对此情况,我们应该明确其本科统计学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统计学思维、了解统计学理论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破解一些现实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深入浅出的原理阐述是必需的,但过多的数理推导和公式计算会加重学生对统计学的畏惧心理,应该避免。对于那些在本科阶段就对统计学表现出较大兴趣的、想要深钻量化研究的少数学生,教师可为其开列书单,引导他们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并且他们还有机会在研究生阶段学习高级统计学课程。
(二)利用第一堂课进行全面心理调试
第一堂课是介入干涉学生抵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节点。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那些在第一堂课就充分释放了对统计学学习的心理压力,并激发起学习兴趣的学生,只要教师在后续课堂上对其积极性稍加维护,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可以持续到课程结束。极个别从第一堂课就旷课、放弃统计学的学生,即便后来迫于校规返回课堂,由于缺乏第一堂课的心理干预,后续学习效果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第一堂课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对学生学习心态进行积极调试。首先,通过一些经典的统计学运用案例生动直观地解答学生“统计学可以做什么”的疑惑,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课堂使用过的描述统计引发的地理大发现案例、美国总统大选预测案例、质性文本的定量化分析案例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都有明显成效。第二步,向学生展示统计学的知识架构全景图,让他们知道统计学究竟是什么?本课程的学习范围和重点为何?有了这样的知识框架全景图,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清晰定位自己的学习进展,避免盲目性。例如,学生在明白了统计学有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之分后,在学习描述统计的诸多概念、分析指标时更能忍受其枯燥性。因为他们清楚,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推进到更有意思的推论统计部分。最后,明确告知学生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考核标准,让其明白即便不擅长高等数学也不会影响其在本课堂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充分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贯彻框架式教学、案例教学及互动教学法
框架式教学可以避免学生迷失在细节中而产生乏味感、挫折感。学生在统计学入门打基础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繁多的概念。教师如果缺乏串联各零散知识点的全景式框架介绍,则学生很容易陷入细节中倍感繁琐,产生“这有什么用”的质疑。框架式教学要贯穿整门课的教学过程,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第一堂课时向学生介绍整门课程的框架结构;第二层次为在讲授每一章节前向学生介绍此章节的整体框架,让学生在繁杂的概念中找到串联学习的支架。力求做到每一章节在正式讲授细节前都能用一张图或一个具有层次感的表格把该章节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整体展示。在讲授具体知识点时经常返回到此整体框架图,让学生明白该知识点位于此一知识体系的何种位置。
巧妙地、多层次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知识点的讲解,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专注力。第一层次也是最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运用于具体知识点的讲解。本文强调的是第二层次的案例教学法,即每个章节开篇的案例导入法。教师要在课前做足功课,为每一章内容都找到一个贴切、生动的导入案例,可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读懂这个有趣的案例,学生往往会积极地紧跟教师步伐,投入到后续的课程学习中,也能更好地忍受一些枯燥乏味的概念学习。例如在讲解描述统计的平均指标与变异度指标时,笔者用描述统计引发的地理大发现案例作为先导案例,引起学生的较大兴趣。在后续的较为枯燥的具体指标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集中精力、饶有兴致地完成。又例如在讲解比较枯燥的时间数列分析指标时,可以将最近一年的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的相關内容作为先导案例让学生阅读,然后问他们是否真的读懂了其中所提及的各种指标?并指出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现代公民,要参政议政的前提是能读懂统计公报。而要真正读懂它,就需要学习本章的时间数列分析指标。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具体的知识点讲授可以事半功倍。
贯穿互动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自说自话的“满堂灌”,也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最好的互动方式无疑是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些统计实践的相关项目并做报告。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坚持每节课的课堂提问。可以采取课堂互动计入期末考核成绩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与教师探讨问题,而非一味地由教师被动提问。经常进行课堂问答互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专注力。从学生每一次期末匿名教学评价留言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对经常性的课堂问答表现出一定的压力,但笔者认为这并非坏事。课堂上保持适度的(而非过度的)压力与紧迫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四)通过案例与练习提升实践性与专业性
统计学既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具体的量化研究方法,向学生充分展示它的实践性与专业性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主要实现途径有三:其一,通过案例带入。例如在讲授统计图表的分类与制作时可以引入《2015中国自由行市场报告》等最新的行业资讯报告。在与学生分享一手行业资讯的同时也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了统计图表的实践运用。其二,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训练项目进行。例如在讲解统计指数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表1编制该旅行社近两年的销量、价格及销售额总指数,并对其销售额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综合判断该旅行社的业务发展趋势。如果课时允许,可让学生自行组队、选题,完成一个用统计学方法破解专业问题的项目并在课堂上作报告,则效果更佳。其三,在课时充足时可增加运用软件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统计整理内容时可以穿插EXCEL软件教学内容,在讲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可穿插SPSS软件教学内容。
三、结语
T-generation面临着跨学科学习环境,统计学是其实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课。针对T-generation对本科统计学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本文从合理化教学目标、主观心理调试、客观因素改善方面提出了实践对策,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近三年学生对本课程的匿名教学评价均为优秀(平均分为94分,学生考核成绩也较为理想,统计学逐渐摆脱本学院“挂科金牌杀手课程”的形象,可见这些对策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上有具有一定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必虎, 文彤, 张茜. 国际化视野中的旅游发展与旅游研究——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6(2):3-6.
[2] 张朝枝.国际旅游研究的转向与中国青年旅游学者的使命和责任[J].旅游学刊,2014(1):13-15.
[3] 保继刚.建设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加快旅游人才培养[J].旅游学刊,2015(9):1-2.
[4] 张朝晖.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莆田学院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0(12):109-112.
[5] 陈文捷,杨永德,林轶.旅游管理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研究[J].高教论坛,2008(4):45-47.
[6] 徐雅.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嘉兴学院学报,2002(S1):244-245.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