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李士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么,基础教研部门作为特有的专业支撑力量,如何创造性地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呢?
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指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也是我国基础教研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基础教研工作需要创新发展。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教研活力。要创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要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教育活力;要创新教育内容方式,深化教育改革,推动“课堂革命”,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本身就是破旧立新,就是探究未知的领域,发现未知的真理。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不可能获得有创新意识的成果。因此,基础教研部门和教研员要加大创新工作的力度,努力在思想、内容、方式、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
基础教研工作需要绿色发展。对于基础教研工作来说,绿色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时,尊重教育的自身规律,不揠苗助长,不急功近利,坚持用科学的质量观指导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像园丁保护幼苗一样呵护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教研员必须坚定自己的专业立场和专业主张,不畏惧世俗偏见,不盲目做权威的附庸。
基础教研工作需要开放、协调、共享发展。教学研究离不开每个个体的努力,但更需要集体的智慧。对于基础教研工作,由于不同省、市、县的专职教研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要保障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教研人员就必须取长补短、相互沟通,共享基础教育研究的成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比如,南阳市教育局实施的“中心城区教学管理一体化”战略,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差距,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这与市、区两级教研人员精诚团结、团队攻关是分不开的。
二、做一流的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要有一流的立意和价值追求。基础教研工作应当坚定地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的框架里展开;要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教研宗旨,要建立课程意识,加强教学文化研究;要致力于将学科立德树人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指标,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功能的研究;要致力于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研究;要致力于提高课堂效益的途径及方法研究以及考试与评价方面的研究。
基础教研部门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职能即责任。各级教研机构要履职尽责,做到守土有责。教学研究是教研室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指导、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教研员要有急迫感,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积极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作贡献。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教学研究应围绕这些重点工作,以新课题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发展、质量提升的需要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的层次和水平。要研究解决好教研工作如何真正面向农村,面向薄弱学校,寻找总结如何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的典型经验。
基础教学研究要在重要问题上取得突破。当前,我们的教育研究、教学研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缺少深入的实证教研,缺少真正的行动教研,缺少持续的跟踪教研。所以,教研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必须发扬工匠精神,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劲头,用证据支持教研,用项目组织教研,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研究,解决基础教育领域内的重要问题,当好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
三、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的教研方式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将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教研员要依托网络与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研讨与合作,实现教研方式的变革。基础教研部门应积极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做好汇报,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各地“互联网+”教研的推进,尽快启动“基础教育教研信息化平台”项目。教研部门要不断积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的经验,通过“基础教育教研信息化平台”为全体教研员提供“教研统计”“教研笔记”“微课在线教学” “课堂观察”“远程评课与研讨”等快捷、高效的教研工具,为教研员开展教研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各级教研部门以及广大基层学校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提供支持,从而增强教研活动的普惠性,形成教研信息化应用的新常态。
四、着力提升教研员素养
教研员要具有T型的知识结构。未来的教研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人,不但通晓百科知识,精通“互联网+”的应用,而且深谙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当然,教研员在具备广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教研员唯有具备个性,才会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才会让教师认可、让教师喜欢。这就像字母“T”,一横代表着广博,一竖代表着精深。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教研员独特的知识结构和师表形象。
教研员要做到求同存异。这是一个学科或一门课程的教学发展与提高的必要条件。“求同”是指要有一个共同发展的大方向,体现在有效的结果上,是一个共同性的目标。“存异”是指在具体实施方式层面,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就需要教研员对各种教学风格和流派一视同仁,而且要设法营造这样的一种学术氛围,即在其组织的教学展示、教学研讨活动中,要兼顾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教学流派的平等性、公正性,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的经验。
教研员要做到和谐发展。教研员之间要比业务、比学习、比奉献,实现和谐相处。教研员要具有团队意识,树立大教研观,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整合,改变学科本位的教研倾向。教研员要密切联系一线教师,正确认识教研员与教师的关系:教研员与教师是工作上的合作关系,是良师益友的关系,是相互学习、共同研究的关系。教研员要善于与教师交朋友,切莫摆架子,要做教师的知心人。教研员应慎于言而敏于行,尤其是在评课、教研活动的策划和工作布置上,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协调,不盲目行事,更不意气用事。教研员还要为不同基础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帮助不同基础的教师确定符合其个性的发展途径,为不同基础的教师创设互相学习或结对互助的发展机制,总结不同基础教师的发展经验,在经验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全体教师的和谐发展。
教研员要有情趣魅力。情趣指性情志趣,亦指意境、情致;魅力是指有吸引力。不少教研员往往给人以好为人师、不苟言笑的印象,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缺乏情趣魅力,难以受新生代教师的欢迎。教师喜欢什么样的教研员呢?我想应该是具有学科特长、多才多艺且幽默风趣的。假如教研员在与教师相处中能不时流露自己的情趣所在,对教师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热爱生活,有理想追求,情趣高雅,向善向美,这样的教研员自然会成为受教师欢迎的对象。
(责 编 再 澜)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

    高立武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改变,那么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 以悲为美

    董康楠【摘? 要】悲剧历来被人们所推崇,相较于喜剧的诙谐与讽刺,悲剧更揭示出人性中幽暗不明的时刻,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理解。其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