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重构

聂畅
【摘要】随着web2.0时代的来到,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媒介批评的生态。通过微博这个平台,普通公众获得了媒介批评的话语权,同时由于微博媒介公开即时、交流性、互动性强的特点,使得微博已经成为媒介批评的新阵地。但微博上的媒介批评还有待改进,需要理性、客观、规范的态度和辩证、全面的思维。本文通过对媒介批评内涵及微博特性的探讨,就微博对媒介批评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微博媒介批评影响
在我国,媒介批评属于舶来品,它从20世纪90年代被引进之之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根据不同的方法原理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认为,媒介批评是社会与公众依据其价值判断,对媒介产品及其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评价活动,即“社会与公众”是媒介批评的主体。①
暨南大学董天策教授认为“媒介批评是批评者对媒介产品、媒介行为、媒介现象乃至媒介体制、媒介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得失作出分析评判与价值判断。”②这个定义把媒介批评的主体扩大为所有进行批评的批评者。可见,普通民众是媒介批评的重要主体,这已是学界的共识。
然而在我国的媒介批评实践中,普通民众这一重要主体却长期处于弱势甚至缺失的地位。在传统媒体上,媒介批评的主体主要是社会精英学者、专家。但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媒介批评的生态。媒介批评的主体开始多元化、大众化,普通民众拥有了同专业媒体从业人员同样的话语权,并可以参与到媒介批评中,媒介批评话语权重新回归公众。
一、微博成为媒介批评的新阵地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 亿,较2012 年底增长了2216 万,增长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1.3 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微博用户规模将继续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而微博用户的不断增长反映出我国媒介的传播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中国较为独特的环境下,微博也成为汇集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渠道,微博的监督功能越来越凸显。
微博成为媒介批评的新阵地,打破了传统媒介批评的格局。媒介批评在微博平台上的拓展使得媒介批评不再只是新闻专业期刊和传统媒体的“特权”。现在,许多网友都习惯于每天刷新微博或是发表微博。显然,微博已经成为网友评价新闻、广告、娱乐等各类媒体现象的“观点集中营”,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介批评生态。
二、微博的独特优势对媒介批评的影响
微博以其独特的优势使其在媒介批评阵地上呈现出独特的价值,并在媒介批评的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一个平台它为媒介批评提供了新的发展环境,因而必然也会对媒介批评带来全新的影响。
1、批评的大众化
微博媒介批评让媒介批评从传统媒体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开始回归公众。微博开放的传播方式、便利的渠道、140字以内的“微内容”大大降低了沟通的成本及沟通的门槛。用户不用考虑批评理论、批评标准和批评规范等,而是可以及时将自己最原始、最直观的批评言论以短消息的形式同步生产出来。
在微博媒介批评这个空间内,每一位微博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媒介批评主体开始变得多元化,普通民众和媒介从业人员拥有同等的话语权,加V认证名人精英和普通的草根阶层可以直接对话交流,都可以参与到媒介批评中。
媒介批评的重要功能就是批评主体通过批评文本在批评者与接受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以监督传媒,督促其更好的为公众和社会服务。③微博媒介批评的大众化有助于普通民众更好的监督传媒,使得微博媒介批评更加全面、真实。微博媒介批评的话语权回归受众、回归公众,有助于推动以公众为主体的媒介批评。
2、传播的弥散性
微博的传播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点对点、点对面式的传播,而是一种裂变式的传播。一条微博用户的微博可以被其“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不断蔓延,直至无限……这种极速并且影响广泛的裂变式信息传播,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媒介都无法比拟的。
微博传播的弥散性可以使某些微博信息在广泛转发中形成舆论场,产生轰动效应,成为社会热点,从而扩大媒介批评的影响力。当某一观点汇聚到足够多时,就能形成“意见流”这股无形的软压力对推动新闻业的规范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传受的交互性
微博上用户与用户之间最常见的一种互动方式就是运用@这个符号,被@的用户能在第一时间内看到微博内容并作出反馈。在微博媒介批评中,被@的用户可能是被批评者,因而这种互动实际上是用户与传媒界之间的互动。被@的用户能及时的接受用户的批评与意见,并对此作出改进与调整。同时针对不实批评,被@的用户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与此同时被@的用户也有可能是普通用户或批评者,这样的互动实际上只是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的互动能够扩大某一观点和意见的传播范围。
微博用户之间的互相@,媒介批评话题的多向互动,使得反馈能够随时随地,信息回流也更加便捷,成本变小,效益变高,即时性提高。微博媒介传受的交互性使得普通民众的媒介批评观点得以彰显,还能加强学界业界与普通民众对话沟通。而对于普通受众而言,除了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还可以接触专业水平的媒介批评的熏陶,无形中也能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这对于引导其客观理性思考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微博媒介批评的局限性
微博自诞生之后,便逐渐成为媒介批评的新阵地。同传统的媒介批评以及其他网络媒介批评形式相比,微博媒介批评虽然使媒介批评的参与度扩大,即时性和互动性都有所增强,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扩大了许多,但依然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1、话语权失衡
从表面上看,微博的出现给了普通民众和名人精英同等发言权的平台,满足了每一个人非常原始的表达欲望。然而,每个人在进入微博平台后就被赋予了有差别的信息权力。舆情分析专家沈阳教授通过对2011年上半年27件重大网络公关事件的新浪微博数据分析也指出:能够在公共事件中发布有影响力微博的用户,基本都是社会中的精英人士。微博意见活跃群体有明显的名人效应。④因而在微博上,话语权多集中名人用户,受“意见领袖”影响较大。
在这样话语权失衡的情况下,普通公众要么就是“自说自话”表明自己的批评意见,但这些话语的传播范围非常有限,影响力也大大受限;要么就接受名人用户潜移默化的影响,转发或评论他们的微博媒介批评,这种跟风的态度,盲目的追随着自己的偶像,使得他们缺乏自己的见解与思考。虽然微博上的媒介批评看起来五花八门,但除去那些表情化、情绪化、粗话的简单批评,大部分都是同质化的,趋于单一的批评声音。“意见领袖”的微博媒介批评会借由转发、评论、评论+转发几种形式获得“核扩散”式的传播,实质上是精英话语对民众话语的操纵,使批评呈现出异口同声之势。
2、信息海量更新
由于微博有时是一种瞬间性的写作,一天之中一位微博用户可以发多条微博或是转发评论他人微博,因而其也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微博可以即写即删,导致微博媒介批评文本不易保存。另外,微博媒介批评过于集中,持续性不够,也造成这些媒介批评文本容易被埋没,不易保存。信息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捷性,与此同时信息的海量更新带来的巨大信息量也让人们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快节奏的生活与微博内容的简短特性吻合。更新便捷、篇幅短小的微博,也就成了冗余信息的乐园。这样,有关媒介批评的建设性意见也有被冗余信息埋没的危险。
微博上的广大用户进行的媒介批评活动,多围绕重大突发事件和舆论热点事件展开。而一旦热点事件过去后,有关媒介批评意见就会相对变少,没有持续性。而研究媒介批评的专家学者并不一定都拥有自己的微博,还有的很少上微博,他们更习惯于通过传统的媒介来发表媒介批评意见,例如在期刊上发论文或是写著作。这样在微博上就很少有他们媒介批评的观点,即使有也会被淹没在众多其他的微博信息中。
3、理性缺失
随着微博用户的日益增多,在表达意见时使用不文明用语和情绪化的肆意宣泄、观点偏激的批评日益泛滥。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导致一条微博往往只是兼带口语、手机符号和电脑键盘符号特点的只言片语。140字限制的“微内容”往往只能说明一些很浅显、很表面的东西,而缺乏深入的剖析。这样微博空间中的情绪化表达弥漫开来并得以发酵,理性的讨论和对话的空间相应地被压缩,极端的意见因为大范围的广泛传播而更加偏激,理性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信息被海量更新的信息埋没。在虚拟空间中复杂的观点难以展开,骂人多于说问题,扣帽子多于讨论。这些都不利于形成理性的对话氛围,不利于媒体和受众以及之间的对话交流。
结语
媒介批评在微博中找到自己的新阵地是媒介批评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积极、有益尝试与创新。“微时代”的兴起让普通民众对媒介批评的舞台广阔了起来,微博作为新的传播技术,将传统的媒介内容以新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做到了“新”与“旧”的结合,但这种结合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需要建立特定的专业组织来承担媒介批评的责任,专业的媒介批评组织可以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通过微博引导网民理性、科学地参与媒介批评的话题。其次媒介行业需要加强自律,注重自我监督也是媒介从业人员进行媒介批评的重要职责。此外,普通民众也应该提高自我的媒介素养,以更好的姿态来监督传媒。□
参考文献
①郑保卫,《当前中国媒介批评的几个问题》[J].《现代传播》,2010(4)
②董天策,《媒介批评的空间》[J].《新闻记者》,2011(2)
③武丽魁,《微博作为网络媒介批评新阵地的价值与局限性》[J].《新闻记者》,2012(7)
④沈阳,《微博意见活跃群体分析报告——基于2011年上半年27件网络重大事件的新浪微博数据分析》[D].武汉大学,2011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2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文章!
  • 英语教辅移动媒体出版研究

    【摘要】文章以人教口语APP为例,从全语言学习理论出发,对英语教辅移动出版的内容设计、技术架构和功能组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基于

  • 重新发现历史的文化和审美意义

    滕慧群<br />
    说起西湖,人们脑海里出现的多半会是湖光山色、娉婷袅娜的西子姑娘,以及民间演绎过的诸多神话传奇。即使我曾经有三年的大

  • 论“花鸟画技法”系列丛书的出版

    【摘要】近年来,梅若所著“花鸟画技法”系列丛书因其极高的绘画价值、思想价值被多次出版,久销不衰。此系列书涉及的绘画体裁丰富、技法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