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民新闻
杨伟+江南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传播空间进一步扩大。受众不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新闻传播不再是记者的特权,而是每个人的权利。市民新闻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市民新闻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其特征,来探析市民新闻。
【关键词】市民新闻传播技术媒介素养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受众的媒体参与程度逐渐提高,受众的媒介接近权也大大提升,而市民新闻的兴起是受众媒介接近权的重要体现。市民新闻以其特性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开拓出一片发展空间。
一、市民新闻与市民新闻学
市民新闻是指市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①市民新闻又称参与性新闻、草根新闻等。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市民新闻在社会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市民新闻学也已经初具规模。
市民新闻以网络传播方式为主流表现形式,例如:微博、微信等。现在越来越多的最新消息不是来源于电视,也不是来源于报纸,而是来源于很多普通人的微博、微信等网络空间。不难看出,市民新闻是指主要内容不是由传统媒体的记者们采写的,而是由“市民记者”通过互联网提供信息的一种新闻形态;网站内容也不再单独由网站编辑人员充当把关人,人人皆可自主提供网站内容,甚至参与编辑。
市民新闻的兴起是对传统新闻的颠覆与挑战,受众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进一步推动了新闻自由的发展。技术的共享,消弭了长期以来横亘在专业新闻传者和普通人之间的鸿沟。过去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开始了主动的信息采集和发布,一直站在局外的普通人开始了有意或无意、率性而为或坚持理想的新闻工作。这些来自民间的“草根新闻”,由于贯注了对新技术的好奇和热情而更加鲜活多彩,由于摆脱了专业技术主义的负面影响而更加真实生动。②
二、市民新闻兴起的原因
1、传播技术的发展
信息的发展以传播手段的进步为依托。手机、平板电脑、DV摄像机、录音笔等传播工具的普及,为受众发布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这就大大扩大了新闻来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记者。创意总监及网络出版人Jeff Jarvis所说:“在某些场合下,当重大新闻发生时,差别在于越来越多身处其中的目击者可以有工具来捕捉和分享这些影像和新闻。”③现在,很多参与性新闻已经取代了传统新闻,越来越多的人来证明自己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
2、受众需求的高涨
首先,随着媒介的发展,信息量增加的同时,信息的可信度也遭到人们的质疑;许多媒体缺乏创新,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媒介在注重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逐渐忽视信息的深度。新闻的虚假化、同质化、表层化、碎片化使人们增强了主动追求信息,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布信息的欲望。其次,人们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当自身发布的信息受到关注时,自己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受众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发布信息来满足自己希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
市民新闻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媒体的需求,许多媒介组织在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的时候开始购买市民新闻。正如Dave Winer所说,市民新闻学因为满足了一种需要而正在兴起,这对于新闻传播历史的发展的影响可以说得上是革命性的。
3、新闻报料人和网络的兴起
新闻报料人是指通过发现自己周围生活中具有报道价值的事件和新闻线索,主动地提供给相关媒体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奖励或心理满足的非新闻专业人士。④随着新闻报料人的出现,市民新闻也逐渐发展。
微博、朋友圈、人人网等网络媒体的发展使“晒生活”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喜欢将自己的生活信息公开在网络上,从而引发他人的关注和讨论。有时候他们会选择有价值的新闻,通过自己独特的编辑,有时加上自己的评论发布到网络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市民新闻的产生和发展。
三、市民新闻的特点
1、开放性
市民新闻也叫做开放性新闻,这是因为市民新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彰显了新闻自由的含义。市民新闻的发布者不受身份、时间、地点等各方面的传统意义的严格限制,占有新闻资源的人均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2、突发性
由于市民新闻的发布者、发布的时间、地点等均具有不确定性,市民新闻的突发性显得更加明显,这一点也是市民新闻的优势。传统的媒体在接收到新闻信息后,需要组织人员、分配任务、前往现场、编辑稿件等之后才可以将新闻公布于众,而市民新闻的发布者遍布各地,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消息发布,这样就避免了新闻信息的遗漏。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中,假如没有幸存者利用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影机、可视电话等个人媒介传送出的第一手音像资料,人们至今无法真切了解海啸是如何将海滩变成可怕的人间地狱的。
3、非正式性
市民新闻的发布者不同于传统的媒体人,媒介素养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在面对突发的事件时,发布者可能会片面追求时效性,新闻的编辑、深度等方面就略显苍白。市民新闻在新闻的格式、手法等方面都呈现出非正式化的特点,这也是对传统新闻的一些补充。
四、健全市民新闻的发展
市民新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很多弊端。由于个体传播者缺少足够的时间、精力和专业技能、素养,加上把关人的缺失和网络的虚拟、匿名性,从而轻松跨越了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层层控制,致使虚假新闻更为泛滥;非专业新闻者不熟悉新闻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意无意地侵犯了公民的权利;有的人为了追求一些个人利益,发布一些低俗的负面新闻,扰乱了新闻界的正常秩序。针对市民新闻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健全市民新闻的机制,加强管理,减少市民新闻的负面影响。
1、市民记者需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市民新闻的质量与市民的媒介素养紧密相关。我们应该开展媒介教育,帮助市民形成正确的媒介道德观;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辨别媒介真实和社会真实,增强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强化社会责任观,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传统媒体应保持正确心态
面对市民新闻的冲击,很多专业的新闻媒体拒绝接受甚至排挤市民新闻,这就阻碍了市民新闻的发展。首先,传统媒体需要认识现代媒介发展的情况,市民新闻的兴起是媒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时代潮流,拒绝承认市民新闻是违背媒体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次,市民新闻与传统媒体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关系,两者是互相补充、互相交叉的。所以传统媒体应从自身优势出发,提供优秀的范本和更好的标杆,争取做到将市民新闻为己所用。
3、建立科学规范的体制
目前市民新闻的发展缺少完整规范的管理部门和发展体制,我国要加强对市民新闻的管理就要充分利用行政力量,规范行业发展,净化新闻界的风气。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市民新闻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市民新闻将和传统新闻各展所长,相互补充,一个市民新闻和专业新闻一起记录世界的时代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①④邵培仁:《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75、177
②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众媒介素养》,《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③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puts the Reader in the Driver Seat,J.D.Lasica,http://www.org/ojr/workplace/1060218311.php,2004—6—28.]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责编:周蕾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传播空间进一步扩大。受众不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新闻传播不再是记者的特权,而是每个人的权利。市民新闻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市民新闻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其特征,来探析市民新闻。
【关键词】市民新闻传播技术媒介素养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受众的媒体参与程度逐渐提高,受众的媒介接近权也大大提升,而市民新闻的兴起是受众媒介接近权的重要体现。市民新闻以其特性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开拓出一片发展空间。
一、市民新闻与市民新闻学
市民新闻是指市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①市民新闻又称参与性新闻、草根新闻等。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市民新闻在社会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市民新闻学也已经初具规模。
市民新闻以网络传播方式为主流表现形式,例如:微博、微信等。现在越来越多的最新消息不是来源于电视,也不是来源于报纸,而是来源于很多普通人的微博、微信等网络空间。不难看出,市民新闻是指主要内容不是由传统媒体的记者们采写的,而是由“市民记者”通过互联网提供信息的一种新闻形态;网站内容也不再单独由网站编辑人员充当把关人,人人皆可自主提供网站内容,甚至参与编辑。
市民新闻的兴起是对传统新闻的颠覆与挑战,受众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进一步推动了新闻自由的发展。技术的共享,消弭了长期以来横亘在专业新闻传者和普通人之间的鸿沟。过去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开始了主动的信息采集和发布,一直站在局外的普通人开始了有意或无意、率性而为或坚持理想的新闻工作。这些来自民间的“草根新闻”,由于贯注了对新技术的好奇和热情而更加鲜活多彩,由于摆脱了专业技术主义的负面影响而更加真实生动。②
二、市民新闻兴起的原因
1、传播技术的发展
信息的发展以传播手段的进步为依托。手机、平板电脑、DV摄像机、录音笔等传播工具的普及,为受众发布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这就大大扩大了新闻来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记者。创意总监及网络出版人Jeff Jarvis所说:“在某些场合下,当重大新闻发生时,差别在于越来越多身处其中的目击者可以有工具来捕捉和分享这些影像和新闻。”③现在,很多参与性新闻已经取代了传统新闻,越来越多的人来证明自己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
2、受众需求的高涨
首先,随着媒介的发展,信息量增加的同时,信息的可信度也遭到人们的质疑;许多媒体缺乏创新,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媒介在注重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逐渐忽视信息的深度。新闻的虚假化、同质化、表层化、碎片化使人们增强了主动追求信息,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布信息的欲望。其次,人们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当自身发布的信息受到关注时,自己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受众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发布信息来满足自己希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
市民新闻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媒体的需求,许多媒介组织在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的时候开始购买市民新闻。正如Dave Winer所说,市民新闻学因为满足了一种需要而正在兴起,这对于新闻传播历史的发展的影响可以说得上是革命性的。
3、新闻报料人和网络的兴起
新闻报料人是指通过发现自己周围生活中具有报道价值的事件和新闻线索,主动地提供给相关媒体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奖励或心理满足的非新闻专业人士。④随着新闻报料人的出现,市民新闻也逐渐发展。
微博、朋友圈、人人网等网络媒体的发展使“晒生活”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喜欢将自己的生活信息公开在网络上,从而引发他人的关注和讨论。有时候他们会选择有价值的新闻,通过自己独特的编辑,有时加上自己的评论发布到网络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市民新闻的产生和发展。
三、市民新闻的特点
1、开放性
市民新闻也叫做开放性新闻,这是因为市民新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彰显了新闻自由的含义。市民新闻的发布者不受身份、时间、地点等各方面的传统意义的严格限制,占有新闻资源的人均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2、突发性
由于市民新闻的发布者、发布的时间、地点等均具有不确定性,市民新闻的突发性显得更加明显,这一点也是市民新闻的优势。传统的媒体在接收到新闻信息后,需要组织人员、分配任务、前往现场、编辑稿件等之后才可以将新闻公布于众,而市民新闻的发布者遍布各地,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消息发布,这样就避免了新闻信息的遗漏。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中,假如没有幸存者利用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影机、可视电话等个人媒介传送出的第一手音像资料,人们至今无法真切了解海啸是如何将海滩变成可怕的人间地狱的。
3、非正式性
市民新闻的发布者不同于传统的媒体人,媒介素养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在面对突发的事件时,发布者可能会片面追求时效性,新闻的编辑、深度等方面就略显苍白。市民新闻在新闻的格式、手法等方面都呈现出非正式化的特点,这也是对传统新闻的一些补充。
四、健全市民新闻的发展
市民新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很多弊端。由于个体传播者缺少足够的时间、精力和专业技能、素养,加上把关人的缺失和网络的虚拟、匿名性,从而轻松跨越了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层层控制,致使虚假新闻更为泛滥;非专业新闻者不熟悉新闻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意无意地侵犯了公民的权利;有的人为了追求一些个人利益,发布一些低俗的负面新闻,扰乱了新闻界的正常秩序。针对市民新闻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健全市民新闻的机制,加强管理,减少市民新闻的负面影响。
1、市民记者需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市民新闻的质量与市民的媒介素养紧密相关。我们应该开展媒介教育,帮助市民形成正确的媒介道德观;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辨别媒介真实和社会真实,增强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强化社会责任观,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传统媒体应保持正确心态
面对市民新闻的冲击,很多专业的新闻媒体拒绝接受甚至排挤市民新闻,这就阻碍了市民新闻的发展。首先,传统媒体需要认识现代媒介发展的情况,市民新闻的兴起是媒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时代潮流,拒绝承认市民新闻是违背媒体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次,市民新闻与传统媒体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关系,两者是互相补充、互相交叉的。所以传统媒体应从自身优势出发,提供优秀的范本和更好的标杆,争取做到将市民新闻为己所用。
3、建立科学规范的体制
目前市民新闻的发展缺少完整规范的管理部门和发展体制,我国要加强对市民新闻的管理就要充分利用行政力量,规范行业发展,净化新闻界的风气。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市民新闻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市民新闻将和传统新闻各展所长,相互补充,一个市民新闻和专业新闻一起记录世界的时代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①④邵培仁:《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75、177
②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众媒介素养》,《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③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puts the Reader in the Driver Seat,J.D.Lasica,http://www.org/ojr/workplace/1060218311.php,2004—6—28.]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