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策略
【摘 要】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口译课程是我国各大高等院校为本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们专门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门课程对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和口语流利程度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水平依然不容乐观。只有正确客观地了解了学生的真实口译水平,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能力和需求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口译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该门课程学生获得评价的方式改革为切入点,对如何完善高校口译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探索出能够较为科学,客观,合理评价学生口译水平的考核方式,希望能以此为依据修正完善课程教学方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口译课程 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质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专业的英语口译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近年来,各大院校的外语学院都格外关注英语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將此列为教学研究的重点。由于口译课程的特殊性质与授课形式,考试评价成为反应学生学习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促进该门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考核方式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口译课程教学起步较晚,与一些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口译分类系统的西方国家比起来,我国的口译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专业口译课程设置的尚且较为笼统,还未形成以翻译内容种类的不同而划分出的具体分类。
出现这一有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教育政策,师资力量与教材选择三个方面。
首先,我国2000年颁布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把设置各个专业课的教学学时、开设时间和教学内容的自主权下放给了各大高校。因此,国内各大高校在针对口译课程的内容设置和考核标准与方式上就存在了很大的差异性。其次,目前为止,很多高校里从事口译课程教学的教师很多并非出自翻译专业。这些教师大多缺乏口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造成该种情况的原因是有高校教师课程的安排者并非英语专业出身,对该专业的各门课程缺乏了解。除此之外,目前我国高校的口译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口译教材的选择更多是依赖于本校教师的经验。因此,目前为止,我国口译课程的执教者们尚未制定出完善且得到广泛认可的考核标准。
目前,高校对口译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他英语专业课程并无太大差别,都是采取平时表现分数加期末考试分数的模式。此种考核方式的弊端在于:平时分数只能体现该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遵守情况以及课堂活动的参与频率,无法体现学生的口译水平。判断学生专业水平如何只能依靠期末考试一次考核机会。考虑到口译的特殊性,这种方式往往很难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准。除此之外,运用此方式也很难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此外,传统的口译课程考试方式通常都是学生在现场就自己录好的音频资料进行听译或者事先准备好文字资料进行视译,评价的主体只有老师一人。一来学生人数众多时间有限,老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都投以等量的精力去关注,二来整个考核过程只由教师单独裁定分数等级,也容易受到学生质疑,但教师又不可能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去一一解释,这样一来难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让教师有苦难言。
二、如何构建合理考核体系
构建合理的口译课程考核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作用,也能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参与课堂口译活动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激励促进作用,在考虑到学生专业水平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本文对口译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增加评价主体
将学生在口译课堂活动上的表现以每次活动打分的形式纳入期末总分,这类课堂活动设置小组成员互相评分机制,既可以促使学生消除一部分紧张心理,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当然,在这类活动中,最后的评价打分仍然要由教师来把控全局,一来教师的专业水平依然是学生无法企及的,给学生的指点与评价往往一针见血,鞭辟入里。二来也可以避免不公平的现象出现。应用此种考核方法增加了评价主体,使得考核更具客观性,但是切记不能过犹不及,不能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
(2)调整分值比重
改变传统的平时分比重,出勤率与课堂纪律可占百分之三十,其余百分之七十应该涵盖课堂活动参与情况,随堂小考分数,口译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活动采取学生自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随堂小考指的是每学期由老师组织三到四次模拟考试,采取人机互动模式,考察学生在模拟场景下的临场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本身的英汉互译功底,并将学生的口译笔记也纳入最终分数的评定标准体系,最大限度做到客观合理。
三、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对口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进行探讨研究,以期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考核方式与标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邓韵芝 . “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译课中的运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
[2] 凌霄鹏 .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设置的再思考[J].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8.
作者简介:李明慧(1991.1.9),女,汉族,湖南省娄底市人,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