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研究
摘 要:舞蹈属于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要求舞者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能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舞蹈作品之中,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讨了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并分析了具体情感表现能力教学中的难点,提出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增强学生的表现力。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表现力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舞蹈教学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舞蹈教学理念发生了部分变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愈发重要,相关研究表明,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当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探讨当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切实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
1 舞蹈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概述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舞蹈动作的讲解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学生情感表现能力的提高,并未得到有效的重视。从舞蹈艺术的表现情况能够看出,要想完美表演舞蹈作品,就必须要增强表现力的有效支撑,舞者对于舞蹈动作的诠释也会对最终的舞蹈艺术表现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2 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不足之处
2.1 师生群体对提高情感表现力的认识不足
当前,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十分重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群体对于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缺乏正确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也难以贯穿现有的教学体系,部分教师并没有围绕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导致学生对自身当前表现力的实际水平缺乏足够的了解,也难以将具体信息反馈给教师。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更加明显的教学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出現,师生群体如果对情感表现力缺乏足够重视,就会不断增加学生情感表现力提高的难度。在整体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学层次十分单一,并且教学的单一性与机械性十分明显,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边缘化色彩十分浓郁,导致学生在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力无法得到提高。
2.2 舞蹈教学方式单一
高校的舞蹈教学存在一定的机械性,此种机械性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固化上,也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课堂教学占用的时间相对较多,难以有效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互动。由于舞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较少,教师也难以有效掌握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强弱程度,如果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无法拓展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升空间。难以有效解决教学方法单一问题,会导致舞蹈教学中容易产生更多的问题,严重拖慢了整体教学进度,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也会被更多的因素影响。
2.3 学生实际舞台表现机会较少
舞蹈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时,虽然能够背记理论知识,演绎舞蹈规范性动作,但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却相对较弱,大部分学生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存在紧张情绪。舞蹈教学与舞台表现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舞蹈表演经验,即便对于舞蹈有所理解,也只是停留在粗浅的层面。由于当前舞蹈教学形式与内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时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舞蹈表演机会和表现情况的重要性,严重影响着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
3 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具体对策
由于在当前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教学弊端,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贴合学生的舞蹈学习需求进行完善,切实将教学重点放置在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上,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有效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1 提高师生对情感表现力正确认识
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情感与舞蹈进行融合,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使学生在群体当中,对于情感表现有一个良好的认知。高校舞蹈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才能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情感进行教学引导。因此,教师要对情感进行有效的拓展。舞蹈教师需要增强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使学生在情感当中努力探求,学生群体也要逐步地增强对情感表现力的学习,教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和反馈中了解舞蹈的精髓。教师也要对学生群体进行情感能力的调整和引导,根据学生在舞蹈当中的表现能力,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增强学生对于情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情感探索中提高自身的认知。高校舞蹈教师也要在舞蹈教学中优化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
3.2 采用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方法
高校舞蹈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要逐步地增强学生对于学习方式的掌握应用能力,教师要在舞蹈教学当中利用情感来增强学生的感染力,使学生通过情感来深入地了解舞蹈动作,并且在教师的多元化引导下掌握复杂的舞蹈动作和舞蹈锻炼技巧。教师也要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并且在交流过程当中了解学生的舞蹈学习现状,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也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强化,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情感能力有所引导,通过情感与实际技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舞蹈当中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和充足,增强学生的舞蹈灵活度,激发学生的舞蹈锻炼热情。
3.3 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表演机会
舞蹈表演机会是指学生在舞蹈课之外通过表演积累一定的经验,作为课堂的补充。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舞蹈表演机会,使学生在表演过程当中了解自身的学习现状以及学习质量。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表演积极性,使学生在表演过程当中能够利用情感不断地增强自身舞蹈的感染力,高校教师在舞蹈教学时要突破时间的限制,将舞蹈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并且借助良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引导增强舞蹈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师也要让学生通过此类互动,逐步地增加自身的学习经验,舞蹈教师通过定期地举办会演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舞蹈和表演当中拥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台上的表演情况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探究,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根据自己表演的现状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充足的表演机会,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情感表现。
3.4 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情感感知
学生在学习舞蹈作品时,通过单一的学习方式,很难体会到舞蹈作品具体的思想情感。教师通过将情感向现代教学中渗透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使学生在舞蹈练习当中逐步地升华自身的情感认识。教师要全面地提高学生对于舞蹈动作以及作品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在民族舞蹈作品中的融入度。教师可以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教学引导,通过向舞蹈名家学习舞蹈动作并通过舞蹈名家的动作技巧感悟作品当中的深层次意义,提高学生的情感内涵,使学生对特定的舞蹈技巧有所了解。当学生拥有正确的情感素养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充分地提升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表现力。
4 结语
我们能够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应当充分重视学生情感表现能力的提高。但是,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到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以及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情感表现力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群体情感表现力,就必须要将引导教学作为重点内容坚决落实,教师也应当从更多层面上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志晓.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6(01):234-235.
[2] 孙达,李曼.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8):52.
[3] 刘寒冰.试论大学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方法[J].音乐时空,2014(22):117+136.
作者简介:胡小军(1985—),男,湖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