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杀虫灯和诱虫黄板在葡萄园中的应用
薛红燕 杨玉良 吕志华 李国栋 耿强
葡萄是传统的大宗水果,目前其病虫害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手段加重环境污染,造成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也遭到破坏。随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为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包括呋喃丹、毒死蜱在内的12种葡萄农药残留被列入每年的山东省食品安全抽检任务,《无公害—鲜食葡萄》(NY5086—2002)标准也规定了葡萄的11种农残检测标准,2015年农业部启动了农业“减肥减药”行动,其中就葡萄设置了专项课题进行研究。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高污染、有农残的果品将没有市场,绿色防控技术是果品生产的必然趋势。绿色防控主要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方式,太阳能杀虫灯和诱虫黄板都属于物理防治方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绿色防控方式之一。目前,太阳能杀虫灯已在葡萄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黄板利用害虫对黄色的趋性,对蚜虫、叶蝉、绿盲蝽等小型昆虫有良好的诱杀效果。现将笔者的试验情况予以总结。
1 材料與方法
1.1 试验园概况
试验地设在济宁市高新区益农现代农业合作社,太阳能杀虫灯试验区品种为阳光玫瑰,面积300亩,2013年秋栽,株行距1米×3米,“Y”型架整枝。黄板试验区品种为弗雷无核,避雨棚栽培,株行距1米×3米,拱高5米、肩高2米、拱宽9米、长80米,避雨棚为南北走向。
1.2 试验材料
供试太阳能杀虫灯为鑫田牌XT-SFP02DBN太阳能立柱式杀虫灯(图1),供试黄板由中捷四方生物公司生产,规格20厘米×25厘米。
1.3 试验方法
选基地南北长1 000米,东西宽200米为试验区域,东西方向有两条生产路,将试验区域分为三个小区。距东西两端各100米的中间,南北方向有一条生产路,在南北方向生产路上每200米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台,共安装6台,灯高1.8米,亮灯时间为每天19:30至00:30。5月1日布控完成,5月14日开始每2周记录一次诱杀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图2)。取距灯10米,并排2行,每行50株统计各类害虫虫量,对照区为同一种植基地,离最近试验区直线距离约360米的另一块阳光玫瑰区域。计算与对照相比的虫口减少比率。
减少比率(%)=(对照虫口数-试验区虫口数)/对照虫口数×100避雨棚黄板悬挂面积为每亩10张,十字对称悬挂,试验地共悬挂11张黄板,4月2日开始至5月14日结束,每周记录一次诱杀情况,没有空白对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种类和数量
对诱杀的成虫种类初步统计,主要诱杀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4目的金龟子、天牛、透翅蛾、葡萄天蛾、夜蛾、叶蝉、绿盲蝽、蓟马等,诱杀虫谱较广。诱杀害虫数量如表1所示,其中鳞翅目约占58.6%,鞘翅目约占36.4%,其他害虫约占5%。
2.2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效果
从表2可知,24次调查中6次害虫减退率为100%,最低减退率也达到80%,太阳能杀虫灯对葡萄害虫的诱杀效果非常显著,可以作为绿色防控手段大力推广。
2.3 黄板对三种害虫的诱杀数量
图3为11块黄板的幼虫数量之和,可为三种害虫的虫情检测提供科学参考。二斑叶蝉越冬成虫在4月2号没有活动,4月16日诱杀数量最大为372头,5月7号数量锐减,可以在4月中下旬抓住越冬成虫高峰期进行集中防治,减少二斑叶蝉发生虫头基数。白粉虱从4月9日开始,虫头数基本持续增加,这和白粉虱活动特性有关,白粉虱繁殖能力极强,数量几乎指数增加,且温室内可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严重。白粉虱成虫对黄板有很强的趋性,应在发生初期(4月9日)开始进行黄板诱杀,注意成虫和若虫同时防治。本实验中,绿盲蝽数量5月初开始持续上升,这也符合绿盲蝽的季节性发生规律,1代若虫4月份大量取食葡萄嫩芽,5月中下旬达羽化高峰期。
2.4 效益分析
太阳能杀虫灯价格为每台2 900元,保修10年,平均每亩每年仅为5.8元。如表3,试验区每亩每年总费用925.8元,对照区费用为1 780元,每亩节省854.2元。太阳能杀虫灯的应用经济效益明显。
3 小结
实验中发现,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的同时,也诱杀天敌,有瓢虫、步甲、散纹虎甲、草蛉等,但数量较少,不会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
周围作物迁飞性害虫对太阳能杀虫灯趋性强,刚开始使用时造成葡萄害虫剧增,应更大面积使用杀虫灯,降低周围农作物迁飞性害虫的影响。
为保持试验设计一致性,三种害虫统一采用黄板诱虫,而王丽丽等人研究发现青色、绿色粘虫板对绿盲蝽的诱虫效果优于黄板,本实验采用黄板诱杀绿盲蝽能反映出其发生规律,但不能准确反映本实验区绿盲蝽的虫害情况。不建议黄板全年使用,应有针对性的在绿盲蝽、蚜虫、白粉虱等小型害虫发生时使用。
太阳能杀虫灯和黄板诱虫能明显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剂防治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太阳能杀虫灯和黄板后,农药残留下降,鲜食葡萄质量安全得到保障,有力地推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