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类动画之暴力分析
张萌
【摘 要】近几年来侦探悬疑类动画逐渐火热。本文以《名侦探柯南》为例,针对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内容进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找寻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内容图景。研究发现,以《名侦探柯南》为代表的侦探悬疑类动画,多含高曝光度与冲击力的隐晦暴力。侦探类动画往往呈现整个施暴过程与细节,并在暴力场景中有鼓动儿童的暗示,有着极高的模仿可能性。
【关键词】媒介暴力 内容分析 动画
动画是用非现实拍摄手段逐格拍摄的摄像作品,它包括动画电影和动画电视两种。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动画中普遍存在着大量暴力内容。在以往的动画暴力研究中,研究者多选取动作类的热血动画作为研究对象。近几年来,以《名侦探柯南》为代表的侦探悬疑类动画逐渐占据了动画排行榜的前排。有调查显示,喜欢《名侦探柯南》的青少年人数仅次于《火影忍者》,达18.1%。①侦探悬疑类动画往往由于其搏斗场景少、激烈程度低而被研究者忽略,那么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图景究竟如何?它又是否会对儿童及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一、研究设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下文简称《柯南》)截止到2013年3月10日共有703集,本文选取这703集作为研究总体,N=703。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本研究拟做一项小样本研究,确定样本量n=10。研究采用系统抽样中的等距抽样,抽样间距K=N/n=70.3,取71。在《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②后面附的随机数字表中随机选取数字35,随以71为抽样间距依次抽取以下十个样本:35、106、177、248、319、390、461、532、603、674(集数)。
内容分析中编码表的制定极为重要,鉴于国内相关实证研究的匮乏,本研究以龙耘教授做暴力分析的编码表为参考,③结合侦探类动画本身的特点予以适当的修改与补充。研究设立了“暴力曝光度”这一新的指标,用“暴力细节是否展示”、“暴力是否有完整计谋”两个维度来测量。此外,鉴于对模仿可能性的考量,研究专门设立了“儿童防护”版块,设置问题主要围绕动画中儿童角色在暴力场景中的表现、相应结果及是否得到奖惩等。
以往研究针对暴力的限定标准不是很统一,笔者结合文献梳理及研究题材的特征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暴力——运用肢体或器具,以对生物(指人、动物、超自然生物和拟人化物体)或物品构成肉体上的痛苦、伤害或损毁为目的的威胁或行为。动画暴力——运用动画技巧和视听语言对上述威胁或行为过程的公开描述。④以往的研究,有的把言语威胁亦作为考察暴力内容的变量。但是,鉴于言语威胁的模糊性,本研究界定的暴力内容仅仅是行为上(肢体、武器、超能力)的威胁和伤害、或物品的损毁。
二、《名侦探柯南》的暴力内容图景
1、暴力频次低、强度弱
虽然动画片一直以来都被学者们认为是暴力数量最多的文本,但是《柯南》作为侦探推理类动画,暴力数量却没有达到一般动画的普遍值。据哈佛大学公众健康学校对1937-1999年动画片所作一项研究结果标明:在被调查的74部G类动画片中,平均每十分钟就会出现一次暴力镜头,时长也都在2-3分钟左右。⑤而《柯南》每集1.4个暴力场景,暴力时长1分20秒。在暴力强度方面,其暴力动作次数仅为平均每小时2.5个动作,规模以中等规模和小规模为主,其中1-2人的小规模暴力占据了71.41%。
2、静态暴力、冲击力强
调查显示,虽然《柯南》暴力动作频次少但是每一个暴力场景的持续时间长,平均每100分钟的动画片里,就有将近4分钟的暴力镜头。《柯南》暴力场景通常是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布局、设置陷阱,最后呈现方式为受害者静态的画面。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暴力的刺激性,调查显示《柯南》中的暴力画面比较真切,虽然没有激烈频繁的打斗场景,但是被害人的惨状、阴森的氛围、具有冲击力的图片能产生同等的暴力效用。
3、身边的暴力
以往的研究显示动画片施暴者荧屏形象英雄居多,但是对《柯南》的内容分析结果显示,施暴者和受害者大部分为普通人,并且施暴者更倾向是朋友、同事甚至是夫妻亲属等身边的人。这很有可能使儿童在涵化作用下产生错觉,认为现实生活中施暴者就潜伏在自己的身边,而对身边人产生怀疑。尤其是生活在有暴力倾向的人身边的儿童,更容易在“和谐”(resonance)作用下诚惶诚恐。
4、暴力曝光度高
本研究新拟定了一个测量暴力的指标——暴力曝光度,用是否展示整个施暴流程和施暴细节作为两个测量的维度。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柯南》中大部分的暴力是有计划预谋的,并且在每集将近结束时,主角柯南都要详细阐述犯罪分子的整个作案流程、施暴细节。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可以知道,儿童很容易通过模仿学习技能。⑥暴力的高曝光度,使整个作案流程和施暴细节一览无余,更增强了儿童模仿的可能。
5、真实、非幽默
以往的很多研究都测评出动画相对于现实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幽默性,而这种经过艺术处理的搞笑式暴力会降低刺激效果。但是《柯南》中暴力的真实性较高,均值为1.86,介于完全真实和一般真实之间。并且施暴者和受害者都为现实中的普通人,不存在任何的妖魔鬼怪,使用的艺术处理也很少。Bandura曾提出过知觉现实概念,指媒体描绘的暴力场景有多大可能性出现在现实社会。知觉现实性越高,则受众越可能模仿、记忆和注意媒体中的暴力行为。⑦儿童相对于成人来说辨别力弱,这就更增强了儿童模仿、记忆暴力的几率。
6、多谋杀、少惩罚
结合施暴方式和暴力性质我们可以看出,《柯南》中的暴力多体现于一方对另一方精心设计的谋杀,并且结果也都比较严重。而情理度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暴力是无理但是情有可原,施暴者都有人情上的理由。这很可能诱导儿童在遇到棘手的生活矛盾时,采取预谋加害的极端手段。而从施暴的结果看35.71%并没有对施暴者的处理进行表示,而剩下的64.29%对施暴者以一定的惩罚,但也很模糊。动画中淡化暴力的后果和它造成的伤害,会使得儿童倾向于学习动画中的暴力内容。⑧
7、“安全”的暴力
动画片的主角少年侦探柯南,出现在大部分的暴力场景中,其表现多数情况下是,正义的挺身向前,并无任何安全防范意识。并且柯南经历过这些暴力场景后,基本上未受到实质性的伤害。而现实生活中,每当遇到危险时,小孩子应该知道怎样回避和寻求帮助。《柯南》会给儿童以错觉,每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危险情景时,他们很可能以柯南自居,挺身冲向前并以此为荣,从而忽视潜在危险对自己可能造成的伤害。
三、结论及思考
从《名侦探柯南》的暴力内容分析中笔者发现,侦探类动画与其他动作类动画暴力图景有着显著的不同。针对《名侦探柯南》的内容分析如层层剥笋,一些基本的分析显示其暴力无论频次、强度还是规模都很弱。但是,在基本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根据深入问题考察及文本分析,发现侦探类动画有着隐晦的暴力。这种暴力不能仅仅以动作量的多少与强度来衡量,而往往是有着高曝光度、强冲击力的静态暴力。动作类动画中的暴力往往很短暂,并伴有搞笑与艺术处理,其更多的是引起儿童的攻击性动机。而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与预谋性,对儿童的影响可能会更为长久而深入。并且,一般侦探类动画都以儿童自身为主角,传达着“暴力是安全的”、“儿童在此时应挺身而出”的暗示,儿童成为解决暴力冲突的第三方。加上暴力本身的高曝光度,大大增加了儿童模仿暴力的可能性。鉴于本研究只是针对《名侦探柯南》暴力图景的内容分析,之后的研究可以结合内容分析结果与儿童认知行为变化进行比对。当然,对于侦探类动画来说这种研究观测的时间段应该更为长久。□
参考文献
①邓智平,《广东青少年动画消费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7(1)
②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③龙耕:《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④龙耘、周笑非:《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J].《现代传播》,2009(3)
⑤于永丽,《日本动画暴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
⑥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s Media effects: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Hillsdale.NJ:Lawrence Erllbaum 2001:121-153
⑦Potter,WJ.The 11 myths of media vidence,Sage,Thousand Oaks,CA:2003
⑧《解读日本动画暴力内容》[M].台湾电视电话文化研究委员会,199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7、“安全”的暴力
动画片的主角少年侦探柯南,出现在大部分的暴力场景中,其表现多数情况下是,正义的挺身向前,并无任何安全防范意识。并且柯南经历过这些暴力场景后,基本上未受到实质性的伤害。而现实生活中,每当遇到危险时,小孩子应该知道怎样回避和寻求帮助。《柯南》会给儿童以错觉,每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危险情景时,他们很可能以柯南自居,挺身冲向前并以此为荣,从而忽视潜在危险对自己可能造成的伤害。
三、结论及思考
从《名侦探柯南》的暴力内容分析中笔者发现,侦探类动画与其他动作类动画暴力图景有着显著的不同。针对《名侦探柯南》的内容分析如层层剥笋,一些基本的分析显示其暴力无论频次、强度还是规模都很弱。但是,在基本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根据深入问题考察及文本分析,发现侦探类动画有着隐晦的暴力。这种暴力不能仅仅以动作量的多少与强度来衡量,而往往是有着高曝光度、强冲击力的静态暴力。动作类动画中的暴力往往很短暂,并伴有搞笑与艺术处理,其更多的是引起儿童的攻击性动机。而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与预谋性,对儿童的影响可能会更为长久而深入。并且,一般侦探类动画都以儿童自身为主角,传达着“暴力是安全的”、“儿童在此时应挺身而出”的暗示,儿童成为解决暴力冲突的第三方。加上暴力本身的高曝光度,大大增加了儿童模仿暴力的可能性。鉴于本研究只是针对《名侦探柯南》暴力图景的内容分析,之后的研究可以结合内容分析结果与儿童认知行为变化进行比对。当然,对于侦探类动画来说这种研究观测的时间段应该更为长久。□
参考文献
①邓智平,《广东青少年动画消费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7(1)
②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③龙耕:《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④龙耘、周笑非:《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J].《现代传播》,2009(3)
⑤于永丽,《日本动画暴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
⑥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s Media effects: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Hillsdale.NJ:Lawrence Erllbaum 2001:121-153
⑦Potter,WJ.The 11 myths of media vidence,Sage,Thousand Oaks,CA:2003
⑧《解读日本动画暴力内容》[M].台湾电视电话文化研究委员会,199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7、“安全”的暴力
动画片的主角少年侦探柯南,出现在大部分的暴力场景中,其表现多数情况下是,正义的挺身向前,并无任何安全防范意识。并且柯南经历过这些暴力场景后,基本上未受到实质性的伤害。而现实生活中,每当遇到危险时,小孩子应该知道怎样回避和寻求帮助。《柯南》会给儿童以错觉,每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危险情景时,他们很可能以柯南自居,挺身冲向前并以此为荣,从而忽视潜在危险对自己可能造成的伤害。
三、结论及思考
从《名侦探柯南》的暴力内容分析中笔者发现,侦探类动画与其他动作类动画暴力图景有着显著的不同。针对《名侦探柯南》的内容分析如层层剥笋,一些基本的分析显示其暴力无论频次、强度还是规模都很弱。但是,在基本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根据深入问题考察及文本分析,发现侦探类动画有着隐晦的暴力。这种暴力不能仅仅以动作量的多少与强度来衡量,而往往是有着高曝光度、强冲击力的静态暴力。动作类动画中的暴力往往很短暂,并伴有搞笑与艺术处理,其更多的是引起儿童的攻击性动机。而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与预谋性,对儿童的影响可能会更为长久而深入。并且,一般侦探类动画都以儿童自身为主角,传达着“暴力是安全的”、“儿童在此时应挺身而出”的暗示,儿童成为解决暴力冲突的第三方。加上暴力本身的高曝光度,大大增加了儿童模仿暴力的可能性。鉴于本研究只是针对《名侦探柯南》暴力图景的内容分析,之后的研究可以结合内容分析结果与儿童认知行为变化进行比对。当然,对于侦探类动画来说这种研究观测的时间段应该更为长久。□
参考文献
①邓智平,《广东青少年动画消费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7(1)
②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③龙耕:《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④龙耘、周笑非:《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J].《现代传播》,2009(3)
⑤于永丽,《日本动画暴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
⑥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s Media effects: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Hillsdale.NJ:Lawrence Erllbaum 2001:121-153
⑦Potter,WJ.The 11 myths of media vidence,Sage,Thousand Oaks,CA:2003
⑧《解读日本动画暴力内容》[M].台湾电视电话文化研究委员会,199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摘 要】近几年来侦探悬疑类动画逐渐火热。本文以《名侦探柯南》为例,针对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内容进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找寻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内容图景。研究发现,以《名侦探柯南》为代表的侦探悬疑类动画,多含高曝光度与冲击力的隐晦暴力。侦探类动画往往呈现整个施暴过程与细节,并在暴力场景中有鼓动儿童的暗示,有着极高的模仿可能性。
【关键词】媒介暴力 内容分析 动画
动画是用非现实拍摄手段逐格拍摄的摄像作品,它包括动画电影和动画电视两种。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动画中普遍存在着大量暴力内容。在以往的动画暴力研究中,研究者多选取动作类的热血动画作为研究对象。近几年来,以《名侦探柯南》为代表的侦探悬疑类动画逐渐占据了动画排行榜的前排。有调查显示,喜欢《名侦探柯南》的青少年人数仅次于《火影忍者》,达18.1%。①侦探悬疑类动画往往由于其搏斗场景少、激烈程度低而被研究者忽略,那么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图景究竟如何?它又是否会对儿童及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一、研究设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下文简称《柯南》)截止到2013年3月10日共有703集,本文选取这703集作为研究总体,N=703。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本研究拟做一项小样本研究,确定样本量n=10。研究采用系统抽样中的等距抽样,抽样间距K=N/n=70.3,取71。在《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②后面附的随机数字表中随机选取数字35,随以71为抽样间距依次抽取以下十个样本:35、106、177、248、319、390、461、532、603、674(集数)。
内容分析中编码表的制定极为重要,鉴于国内相关实证研究的匮乏,本研究以龙耘教授做暴力分析的编码表为参考,③结合侦探类动画本身的特点予以适当的修改与补充。研究设立了“暴力曝光度”这一新的指标,用“暴力细节是否展示”、“暴力是否有完整计谋”两个维度来测量。此外,鉴于对模仿可能性的考量,研究专门设立了“儿童防护”版块,设置问题主要围绕动画中儿童角色在暴力场景中的表现、相应结果及是否得到奖惩等。
以往研究针对暴力的限定标准不是很统一,笔者结合文献梳理及研究题材的特征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暴力——运用肢体或器具,以对生物(指人、动物、超自然生物和拟人化物体)或物品构成肉体上的痛苦、伤害或损毁为目的的威胁或行为。动画暴力——运用动画技巧和视听语言对上述威胁或行为过程的公开描述。④以往的研究,有的把言语威胁亦作为考察暴力内容的变量。但是,鉴于言语威胁的模糊性,本研究界定的暴力内容仅仅是行为上(肢体、武器、超能力)的威胁和伤害、或物品的损毁。
二、《名侦探柯南》的暴力内容图景
1、暴力频次低、强度弱
虽然动画片一直以来都被学者们认为是暴力数量最多的文本,但是《柯南》作为侦探推理类动画,暴力数量却没有达到一般动画的普遍值。据哈佛大学公众健康学校对1937-1999年动画片所作一项研究结果标明:在被调查的74部G类动画片中,平均每十分钟就会出现一次暴力镜头,时长也都在2-3分钟左右。⑤而《柯南》每集1.4个暴力场景,暴力时长1分20秒。在暴力强度方面,其暴力动作次数仅为平均每小时2.5个动作,规模以中等规模和小规模为主,其中1-2人的小规模暴力占据了71.41%。
2、静态暴力、冲击力强
调查显示,虽然《柯南》暴力动作频次少但是每一个暴力场景的持续时间长,平均每100分钟的动画片里,就有将近4分钟的暴力镜头。《柯南》暴力场景通常是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布局、设置陷阱,最后呈现方式为受害者静态的画面。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暴力的刺激性,调查显示《柯南》中的暴力画面比较真切,虽然没有激烈频繁的打斗场景,但是被害人的惨状、阴森的氛围、具有冲击力的图片能产生同等的暴力效用。
3、身边的暴力
以往的研究显示动画片施暴者荧屏形象英雄居多,但是对《柯南》的内容分析结果显示,施暴者和受害者大部分为普通人,并且施暴者更倾向是朋友、同事甚至是夫妻亲属等身边的人。这很有可能使儿童在涵化作用下产生错觉,认为现实生活中施暴者就潜伏在自己的身边,而对身边人产生怀疑。尤其是生活在有暴力倾向的人身边的儿童,更容易在“和谐”(resonance)作用下诚惶诚恐。
4、暴力曝光度高
本研究新拟定了一个测量暴力的指标——暴力曝光度,用是否展示整个施暴流程和施暴细节作为两个测量的维度。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柯南》中大部分的暴力是有计划预谋的,并且在每集将近结束时,主角柯南都要详细阐述犯罪分子的整个作案流程、施暴细节。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可以知道,儿童很容易通过模仿学习技能。⑥暴力的高曝光度,使整个作案流程和施暴细节一览无余,更增强了儿童模仿的可能。
5、真实、非幽默
以往的很多研究都测评出动画相对于现实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幽默性,而这种经过艺术处理的搞笑式暴力会降低刺激效果。但是《柯南》中暴力的真实性较高,均值为1.86,介于完全真实和一般真实之间。并且施暴者和受害者都为现实中的普通人,不存在任何的妖魔鬼怪,使用的艺术处理也很少。Bandura曾提出过知觉现实概念,指媒体描绘的暴力场景有多大可能性出现在现实社会。知觉现实性越高,则受众越可能模仿、记忆和注意媒体中的暴力行为。⑦儿童相对于成人来说辨别力弱,这就更增强了儿童模仿、记忆暴力的几率。
6、多谋杀、少惩罚
结合施暴方式和暴力性质我们可以看出,《柯南》中的暴力多体现于一方对另一方精心设计的谋杀,并且结果也都比较严重。而情理度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暴力是无理但是情有可原,施暴者都有人情上的理由。这很可能诱导儿童在遇到棘手的生活矛盾时,采取预谋加害的极端手段。而从施暴的结果看35.71%并没有对施暴者的处理进行表示,而剩下的64.29%对施暴者以一定的惩罚,但也很模糊。动画中淡化暴力的后果和它造成的伤害,会使得儿童倾向于学习动画中的暴力内容。⑧
7、“安全”的暴力
动画片的主角少年侦探柯南,出现在大部分的暴力场景中,其表现多数情况下是,正义的挺身向前,并无任何安全防范意识。并且柯南经历过这些暴力场景后,基本上未受到实质性的伤害。而现实生活中,每当遇到危险时,小孩子应该知道怎样回避和寻求帮助。《柯南》会给儿童以错觉,每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危险情景时,他们很可能以柯南自居,挺身冲向前并以此为荣,从而忽视潜在危险对自己可能造成的伤害。
三、结论及思考
从《名侦探柯南》的暴力内容分析中笔者发现,侦探类动画与其他动作类动画暴力图景有着显著的不同。针对《名侦探柯南》的内容分析如层层剥笋,一些基本的分析显示其暴力无论频次、强度还是规模都很弱。但是,在基本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根据深入问题考察及文本分析,发现侦探类动画有着隐晦的暴力。这种暴力不能仅仅以动作量的多少与强度来衡量,而往往是有着高曝光度、强冲击力的静态暴力。动作类动画中的暴力往往很短暂,并伴有搞笑与艺术处理,其更多的是引起儿童的攻击性动机。而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与预谋性,对儿童的影响可能会更为长久而深入。并且,一般侦探类动画都以儿童自身为主角,传达着“暴力是安全的”、“儿童在此时应挺身而出”的暗示,儿童成为解决暴力冲突的第三方。加上暴力本身的高曝光度,大大增加了儿童模仿暴力的可能性。鉴于本研究只是针对《名侦探柯南》暴力图景的内容分析,之后的研究可以结合内容分析结果与儿童认知行为变化进行比对。当然,对于侦探类动画来说这种研究观测的时间段应该更为长久。□
参考文献
①邓智平,《广东青少年动画消费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7(1)
②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③龙耕:《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④龙耘、周笑非:《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J].《现代传播》,2009(3)
⑤于永丽,《日本动画暴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
⑥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s Media effects: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Hillsdale.NJ:Lawrence Erllbaum 2001:121-153
⑦Potter,WJ.The 11 myths of media vidence,Sage,Thousand Oaks,CA:2003
⑧《解读日本动画暴力内容》[M].台湾电视电话文化研究委员会,199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7、“安全”的暴力
动画片的主角少年侦探柯南,出现在大部分的暴力场景中,其表现多数情况下是,正义的挺身向前,并无任何安全防范意识。并且柯南经历过这些暴力场景后,基本上未受到实质性的伤害。而现实生活中,每当遇到危险时,小孩子应该知道怎样回避和寻求帮助。《柯南》会给儿童以错觉,每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危险情景时,他们很可能以柯南自居,挺身冲向前并以此为荣,从而忽视潜在危险对自己可能造成的伤害。
三、结论及思考
从《名侦探柯南》的暴力内容分析中笔者发现,侦探类动画与其他动作类动画暴力图景有着显著的不同。针对《名侦探柯南》的内容分析如层层剥笋,一些基本的分析显示其暴力无论频次、强度还是规模都很弱。但是,在基本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根据深入问题考察及文本分析,发现侦探类动画有着隐晦的暴力。这种暴力不能仅仅以动作量的多少与强度来衡量,而往往是有着高曝光度、强冲击力的静态暴力。动作类动画中的暴力往往很短暂,并伴有搞笑与艺术处理,其更多的是引起儿童的攻击性动机。而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与预谋性,对儿童的影响可能会更为长久而深入。并且,一般侦探类动画都以儿童自身为主角,传达着“暴力是安全的”、“儿童在此时应挺身而出”的暗示,儿童成为解决暴力冲突的第三方。加上暴力本身的高曝光度,大大增加了儿童模仿暴力的可能性。鉴于本研究只是针对《名侦探柯南》暴力图景的内容分析,之后的研究可以结合内容分析结果与儿童认知行为变化进行比对。当然,对于侦探类动画来说这种研究观测的时间段应该更为长久。□
参考文献
①邓智平,《广东青少年动画消费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7(1)
②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③龙耕:《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④龙耘、周笑非:《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J].《现代传播》,2009(3)
⑤于永丽,《日本动画暴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
⑥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s Media effects: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Hillsdale.NJ:Lawrence Erllbaum 2001:121-153
⑦Potter,WJ.The 11 myths of media vidence,Sage,Thousand Oaks,CA:2003
⑧《解读日本动画暴力内容》[M].台湾电视电话文化研究委员会,199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
7、“安全”的暴力
动画片的主角少年侦探柯南,出现在大部分的暴力场景中,其表现多数情况下是,正义的挺身向前,并无任何安全防范意识。并且柯南经历过这些暴力场景后,基本上未受到实质性的伤害。而现实生活中,每当遇到危险时,小孩子应该知道怎样回避和寻求帮助。《柯南》会给儿童以错觉,每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危险情景时,他们很可能以柯南自居,挺身冲向前并以此为荣,从而忽视潜在危险对自己可能造成的伤害。
三、结论及思考
从《名侦探柯南》的暴力内容分析中笔者发现,侦探类动画与其他动作类动画暴力图景有着显著的不同。针对《名侦探柯南》的内容分析如层层剥笋,一些基本的分析显示其暴力无论频次、强度还是规模都很弱。但是,在基本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根据深入问题考察及文本分析,发现侦探类动画有着隐晦的暴力。这种暴力不能仅仅以动作量的多少与强度来衡量,而往往是有着高曝光度、强冲击力的静态暴力。动作类动画中的暴力往往很短暂,并伴有搞笑与艺术处理,其更多的是引起儿童的攻击性动机。而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与预谋性,对儿童的影响可能会更为长久而深入。并且,一般侦探类动画都以儿童自身为主角,传达着“暴力是安全的”、“儿童在此时应挺身而出”的暗示,儿童成为解决暴力冲突的第三方。加上暴力本身的高曝光度,大大增加了儿童模仿暴力的可能性。鉴于本研究只是针对《名侦探柯南》暴力图景的内容分析,之后的研究可以结合内容分析结果与儿童认知行为变化进行比对。当然,对于侦探类动画来说这种研究观测的时间段应该更为长久。□
参考文献
①邓智平,《广东青少年动画消费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7(1)
②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③龙耕:《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④龙耘、周笑非:《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J].《现代传播》,2009(3)
⑤于永丽,《日本动画暴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
⑥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s Media effects: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Hillsdale.NJ:Lawrence Erllbaum 2001:121-153
⑦Potter,WJ.The 11 myths of media vidence,Sage,Thousand Oaks,CA:2003
⑧《解读日本动画暴力内容》[M].台湾电视电话文化研究委员会,199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叶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