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试

    帅富全 仲庆国

    摘要:文章介绍了泰州市城镇化发展概况,构建了泰州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并测算了2010~2014年五年间泰州城镇化发展质量,分析了泰州市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

    城镇化发展的本质不仅包括城镇化“量”,更应是城镇化发展“质”的提高。自1996年成立地级泰州市以来,在新型城市化理念的推动下,各界人士开始摆脱片面关注城镇化发展“量”的观念,城镇化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

    一、指标体系构建

    (一)城镇化发展质量内涵

    在城乡要素流通没有阻滞的情况下,城镇化进程只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人口从乡村到城市的自然的迁移过程,没有特别突出的比较意义。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从城乡和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就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等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体系。

    二、城镇化发展质量测试

    (一)数据处理

    为便于数据的取得以及长远比较分析,本文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15年泰州市统计年鉴,获取了2010~2014年的数据,并根据指标要求进行了部分转化。

    1.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城鎮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量纲不同,不能直接用于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计算,根据吴永林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何种指标无量纲化处理方法,采用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模型均能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极值处理法对指标量纲进行处理,以2010年数据为基础100,其余年份数据以此转化。

    2. 指标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

    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复合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其次,根据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对各层级的指标之间进行两两比对,确定评价值,建成判断矩阵。

    最后,将判断矩阵代入Yaahp软件获得判断矩阵的排序权值,并进行一致性检查,然后计算取得各指标权重。

    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结果如表2。

    (二)计算结果

    根据以上各指标权重,并代入无量纲化处理后数据,泰州市城镇化发展质量数据如表3所示。

    通过表3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泰州市城镇化发展质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城镇化发展质量逐年上升。从表3可以看出,2010~2014年泰州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从100上升到136.6,每年的平均增速为8.1%,其中2012年的环比增速最高,为9.3%。

    2. 城镇化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2011~2014年泰州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同比增速分别为8.3%、9.3%、7.8%和7.1%,2011~2014年泰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2.1%、12.5%、11.8%和10.8%,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增速比地区生产总值低3.8、3.2、4和3.7个百分点。

    3.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较快。居民生活指标在2010~2014年从100上升到151,平均增速为10.9%,高于城镇化发展质量2.8个百分点。

    4. 城市建设有所欠缺。城市建设指标在2010~2014年从100上升到113.7,平均增速为3.3%,低于城镇化发展质量4.8个百分点。

    5. 人口就业质量有待提升。人口就业指标在2010~2014年从100上升到102.7,平均增速为0.7%,低于城镇化发展质量7.4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张鸿雁.论特色文化城市理论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2(08).

    [2]胡小武.辉煌与落寞:洛阳城市文化形象战略批判[J].中国名城,2012(05).

    [3]孔凡文,许世卫.论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协调发展[J].城市问题,2005(05).

    [4]朱洪祥.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J].城镇化,2007(05).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泰州调查队)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秦隶的璀璨风采

    秦沣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筹备,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甫运的“秦风·隶渊”书法艺术展,日前在亮宝楼圆满结束。该书法展由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