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洼盐碱地种草仿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模式初探

    邵泽轩

    衡水具有典型的黑龙港流域特点,属于典型的低洼盐碱地,2013-2016年衡水市陆续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试验,并成功实现了在大宗淡水鱼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南美白对虾的产量,笔者于2018年探索了种草仿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总结经验如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低洼盐碱地水产养殖业提供新思路。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与消毒

    养殖池塘3个,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盐度2‰,面积0.09 hm2,平均水深1.5 m以上,池埂坡比1∶3,池底平坦,淤泥低于15 cm。增氧设施配底部增氧与水车增氧机。

    晒塘15 d以上,4月10日池水加至10 cm左右,用生石灰2 250 kg/hm2化浆后全池泼洒清塘,以杀灭病原体和改善池塘底质。4月15日把水加到50 cm,进水管口用60~80目的尼龙筛绢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类及其他鱼卵进入池塘。

    1.2?水草栽种及施肥

    为了营造仿真的生态环境,我们选择栽培多种水草,其中1号池塘作为对照,不种水草,2号、3号池塘均人工栽培水草,每个池塘中水草总面积约占总养殖水面的三分之一,其中伊乐藻栽培面积约占30%,轮叶黑藻50%,另池中尚有部分自生的苦草。4月15日施复合肥,60 kg/hm2。并在池塘的四周种植水草,采用分段无性扦插的方法,控制好水草之间的纵横间距。

    1.3?苗种投放

    4月27日按60万尾/hm2的密度投放同一批次的一代南美白对虾虾苗(日夜快),虾苗购自天津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共放养3个相同的池塘。

    2?饲养管理

    2.1?饲料投喂

    饲料选用优质新鲜的粤海牌南美白对虾全价配合饲料。遵循“四定三看”的原则。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晚上投喂量占40%,早上和中午投喂量各占30%。每个池塘设置料台2个,参考料台的摄食情况确定相应的投喂量,以1~1.5 h吃完为宜,同时根据对虾的生长状况逐步增加投喂量。

    2.2?水质调控

    虾苗投放20 d后施肥一次,保证水质的肥、活、嫩、爽。配套自动增氧设备,保证水中溶氧量不低于5 mg/L。农历初一和十五前一天定时泼洒离子钙,补充水体的钙含量,养殖后期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物改底,全程没有使用其他化学药剂。

    整个养殖过程有水草的池塘水质比较清新,透明度在30~40 cm,而无水草的池塘水质较肥,透明度不足30 cm,养殖期间经常早晨测定各池塘溶氧含量,发现2、3号池塘溶氧均高于1号池塘0.5~1.5 mg/L。

    2.3?水草养护

    随着水温的升高,水草的生长也日渐茂盛,为了防止水草过度繁殖,于6月底在2号池和3号池分别投放规格0.5 kg/尾的草鱼150尾/hm2。

    3?养殖结果

    经过100 d左右的精心饲养管理,大部分对虾体长达到14 cm以上,使用地笼陆续捕捞,8月下旬前将所有南美白对虾全部捕捞完,分别统计产量和成活率,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容易发现,有水草的池塘南美白对虾的存活率和产量及对虾规格均明显高于无水草的池塘,存活率最高达59%,产量最高达6 300 kg/hm2,实现了较好的养殖效益。

    4?讨论

    此次试验借鉴于种草养殖青蝦的思路,打破了常规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是仿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初步探索,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结果。笔者分析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方面:

    南美白对虾塘口栽种的水草可为南美白对虾提供生长、蜕壳和栖息场所;沉水的水草通过光合作用时能吸收池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效补充水体底层的溶氧量。水草能够有效吸收池塘底部的有机质,起到了有效改善池塘底质的作用。通过种植水草,能保持养殖水体水质的清新,有效降解了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养殖全程未使用其他药物防控病害,既减少了药物的成本,又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安全和高产高效。

    (收稿日期:2018-11-26;修回日期:2018-12-29)

相关文章!
  • 再生稻栽培中氮素养分管理研究

    邹家龙 甘国渝 张旭 陈凤 李继福摘? ?要? ?近年来,再生稻因其省工、节肥和品质优在长江流域迅速发展,不仅能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粮食

  • 产酶益生素与肽菌素联合应用对

    杜喜忠+胡旭进+陈学镇摘要:试验将6 000羽科宝-500白羽肉鸡随机均分成3个处理组,即饲喂基础日粮+0.1%产酶益生素+0.1%肽菌素组(A组)、饲

  • 2019年九如万家精品有机葡萄园

    2019年7月21日,由郑州市水果(葡萄、草莓等)产业技术体系主办,郑州市九如万家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承办的“九如万家精品有机葡萄园第二届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