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张文超
摘 要: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主体、内容、方法等因素在协同配合、信息共享、有效衔接上仍存在一些壁垒,致使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受限。结合协同创新理论,探究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融合统一的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非常必要。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
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专门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得以理顺。但由于长期的工作惯性,教师思政工作的主体、内容、方法等因素在协同配合、信息共享、有效衔接上仍存在一些壁垒,致使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受限。如何使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从相对独立走向相互融合,从分散封闭走向日益开放,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融合统一的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尤为重要。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困境分析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意味着人的本质受社会关系制约。高校青年教师和其他社会群体一样生活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即处在开放、多元、虚拟与现实共存的复杂社会关系之中。调研发现: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收效不明显,主要在于没有将青年教师放在社会大环境中,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内外的体制机制存在一定封闭性,各个主体缺乏协同观念,进而影响了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
一是从内部协同性来看,一些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缺少明确分工,职责不清晰,党群组织和行政职能部门的配合不够,没有形成校内外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完善体系和有效合力。在校内保障机制建设上,被访对象认为,由于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缺乏硬性指标,一些高校对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非常重视,而抓党建和思政工作特别是抓好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办法不够多,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导致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各种保障措施难以落实到位、长效工作机制难以形成、协同工作的合力不够。
二是在校外合力问题上,被访对象普遍反映青年教师的许多思想问题是由收入、住房和个人发展等实际问题引起的,仅靠学校力量难以解决,需要得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大力支持。尤其是各地党委组织、宣传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检查督促,有效解决青年教师在成长发展、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此推进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青年教师思政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开展的规范化、经常化和科学化有待加强。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同高校、同一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团队工作的力度和成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亟须建立一套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科学运行、评价和激励机制。
协同创新理论与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内在关联
“协同”一词源于协同学,原义指在一定结构中,诸要素在“普通规律支配下有序的、自组织的集体行为”。协同创新理论是由系统学发展而来的协同学与创新理论的结合,为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协同变化规律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协同创新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提出:“协同创新就是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协同创新能够突破学科、系统行业的壁垒,打破部门、区域的限制,促进“思想、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深化。
一是协同创新的特性符合青年教师思政工作需要。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体系与协同创新系统组织一样具有自主、整合、开放、动态性。利用协同创新理论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体系的各要素进行整合、协同,建立深度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创新思政工作体制、内容、形式、方法,可以产生单个思政教育要素或多个思政教育要素简单叠加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对思政教育资源、人力、信息、知识进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最佳效能。
二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需要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协同创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需要全面和谐的社会关系,需要全面的教育。在思政教育面临越来越复杂、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形势下,人的发展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一部分人价值观多元化、理想信念不坚定、道德失范等现象。如何通过思政工作塑造人的本质,使青年教师在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符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同时又能促进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使命和目标。然而,这仅靠宣传部或其他任何一个单位是远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需要内部各个要素乃至整个社会的协同创新来提高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路径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机制是指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使系统中各子系统协调运行,进而使系统发挥更好的整体性作用。
一是构建协同创新育人机制。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核心任务是育人,引导青年教师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所能独立承担的。一个成熟的协同创新育人机制,应该是学校相关部门、各领域专业教师、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是学校的师资管理、课程设置、就业政策上的协同创新机制,是青年教师理论武装和社会实践上的协同创新机制,是高校及相关思政教育部门、企业单位的协同创新机制,是高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
二是健全青年教师从事德育专题科学研究制度。协同推进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使教师回归教育本身,是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的关键。很多高校都实施了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制度,思政工作或教务、科研等业务部门应站在学校高度,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全校范围各学科之间的学生德育研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这样将各教学部门带动起来,把思政工作与其他教学单位、管理单位、基层党团组织、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研究,做到协同贯彻,统一落实,提高效率。
三是建立舆情研判制度,营造正面的舆论氛围。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也是活跃的思想、多元的观念以及各种社会思潮交汇之处。建立舆情研判制度,制定掌握舆情的程序,可以掌握当下青年教师的思政状况,及时发现敏感问题,为思政工作提供目标。舆情收集可以通过校长下午茶、校长信箱、教师座谈等途径获得,但最为关键的是发挥教研室、部门工会、党总支、党支部等基层组织的协同力量。
本文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探究”(课题编号:JGWXJCZX201506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赵理文.制度、体制、机制的区分及其对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5).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 栓]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例谈比喻法在Scratch教学中的

    吴荣荣摘 要:比喻法就是将两个本质上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建立联系,通过一个熟悉的事物,引伸到未知事物,从而达到让学习者更好地熟悉新事

  • 找准阅读教学切入点 提升语文

    王蓉【摘 要】切入点的选择很重要,选准切入点,能起到优化课文内容,精炼课文内容,整合课文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