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可西里》《平衡》看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元素

刘盈
【摘 要】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资料性的影像,其故事性趋向近年来引起了关注。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就是要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因此必须着力于对人物、事件和背景这些构件的表现。本文从《可可西里》《平衡》的表现手法,分析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元素。
【关键词】平衡 纪录片 故事性
一、问题的提出
“纪录片”的英文词汇documentary最早出现在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的影评文章里,后来,他对这个词的指称范围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是特指那些“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了创造性处理”的影片。而“自然素材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区别标准”①。而所谓“故事片”是指以故事情节为主要手段来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电影或电视片。一般的故事,特别是故事片的职能,是表现一段真实或虚构的、以若干人的思想和活动为内容的经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理论界还对纪录片是否存在故事性争论不休的时候,影视艺术领域却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追求纪实风格;二是纪录片向故事片接近,青睐于故事性②。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是在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题材上的、叙述中的故事特征。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使原本真实的生活更加集中、生动、典型,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故事片《可可西里》和纪录片《平衡》就是典型的二者相互靠拢、融合的例证。广漠而寒冷的冰雪高原,被猎杀的藏羚羊,盗猎者和反盗猎者生与死的较量……这是由《平衡》和《可可西里》共同给予我们的画面。《平衡》是成都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彭辉历时四年跟踪拍摄的艰辛之作,最终呈现的是一个可可西里保护区队长开展艰辛的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却在最后惨遭杀害的故事。
二、故事性元素在纪录片中的体现
《平衡》等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就需要有人物、情感、矛盾和事件等,这样才能表达创作者的意图。纪录片的故事化更需要注重表现方式,也就是说,需要在叙述记录资料时运用故事性的元素。对比《可可西里》,在《平衡》中可以看到以下六个方面的故事性元素。
1、刻画人物
纪录片的表现主体是人,人是电视纪录片故事化的基本构件。在纪录片中,除了镜头语言叙事外,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叙事者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叙事规律要求语言叙事者角色的存在,这是纪录片故事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传统形态原来主要是由画外音承担的。
随着纪录片形式变化,故事化的表现需要叙事连贯,画外音的出现会显得突兀,让观众有抽离感。为此,在《平衡》中没有一句画外音,故事的叙述是主人公扎巴多杰在湖边完成的。彭辉说:“在《平衡》里,我采用了‘真实电影的创作手法,不用一句解说词,把我捕捉到的情节尽可能地保持原貌,客观地呈现给观众。”③
2、运用悬念
故事片以人为地设置悬念见长,它依靠大量叙事技巧甚至语言技巧以推波助澜。在《可可西里》中,巡山队员进山后油料用尽,面对漫天风雪,队员的命运会如何,队长日泰追捕盗猎分子头目的过程也是悬念丛生,其中激烈曲折动人心魄的情节当然是纪录片所不能企及的。
但纪录片的悬念却也自有故事片无法相比的地方,那就是悬念的模糊性与流动性。故事片是靠演员或非职业演员扮演,剧情是预设的,在拍摄之前就知道故事的脉络和走向,结果也是可预知的。纪录片则不同,在拍摄之初任何人都不知道事件的发展和结局,创作者和受众对拍摄对象的认识过程是逐步深入的。在《平衡》中,没有政府资金支持的西部工委的工作开展、建设保护站的资金筹措、如何救出陷入泥泞的车辆、主人公扎巴多杰开会的成果,都是一个个模糊而又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变的悬念,随着时间推移而一一解开,创作者和观众一起经历了一个探知的过程,这样的悬念是故事片所不可比拟的。
3、利用冲突
纪录片的故事化需要冲突,冲突总是存在于事件的转变过程中。故事片《可可西里》中队员们与盗猎分子的斗争就是最大的冲突,激烈而且扣人心弦。但纪录片的冲突与故事片中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事件冲突不一样,纪录片更关注的是人与自我、人与自然或人与社会等深层次的观念冲突、价值冲突。纪录片的冲突是隐在的,在表层的事件冲突上一般进行自然化处理,以冷静客观的方式引导观众去体悟深层冲突,而忌讳刻意地强调表层矛盾的激烈性④。《平衡》里通过西部工委书记扎巴多杰的叙述,可以看到藏民狩猎的生活方式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冲突,扎巴多杰面对恶劣工作环境以及自己的使命追求间的冲突,也提及了政府定位与官员作为的矛盾。
4、描写细节
细节描写一直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在故事片中,一般有特写镜头可以表现细节。对纪录片来说,记录与对象或主题看似关系不大的细节或事物,可以使得画面不单一,丰富而有故事性,对表现对象往往有延伸的效果。
纪录片《平衡》中对于学生送来的不知种类的小鸟的描写,小鼠兔的刻画等等,与记录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伟大壮烈相比,都是极细小的事物。但正是这些小动物的存在,构成了多样性的生命画面,使得故事不仅有宏大的主题,也充满了温情。片中也多次出现了扎巴多杰小儿子的画面,虽然他身上并无故事冲突悬念设置等,但他随同父亲一起建站、生活、护区,见证了父亲的辛劳和使命,最后扎巴多杰被害,小儿子长大后会不会继承父亲的事业,是细节留给观众的期望。
5、渲染背景
对电视纪录片来说,电视视听结合的特性,使人们能直观地看到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场所、场景。电视纪录片通过记录一段真实的生活,展示人物行为过程中表现出的细微神情和心态变化。因此,背景是电视纪录片叙事的意义以及主题表达的重要元素。
《平衡》以队员升国旗开始,最后以国旗飘扬的画面结束;在片中多次出现了血红的天空、广袤的高原、湛蓝的湖水,还有天寒地冻和漫天风雪,突出了自然环境的美和气候的恶劣,对比鲜明。体现了创作者对高原、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也表现了野牦牛队员工作的艰辛。使节目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内涵,给予观众心灵上的激荡、情感上的沟通。假如没有这些对背景的渲染和强化,也就削弱了故事的震撼性。
6、注重结构
一般而言,电视纪录片是按时间推进,但也有开展、高潮和尾声的过程,对于故事化的纪录片尤其如此,这就要求在后期剪辑阶段,创作者对于拍摄对象重新认识,对于积累的拍摄素材重新整理,形成新的播出结构,这就是纪录片故事性的潜在体现⑤。
《平衡》的主线是主人公扎巴多杰的叙述,他在姐夫牺牲后继承了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和环境资源的事业,主要讲述了保护站的建立、工作的开展和面对社会和政府的争取。主人公的讲述是在湖边集中完成的,片中结构是这些叙述和相应的记录片段相互穿插,使纪录片看起来像是湖边的人在讲述一个故事,增加了该片的观赏性。后来扎巴多杰去成都、北京争取支持,反响极好,却在回家后突遭杀害,使得观众在此时受到极大震撼,对工作的危险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认同感。
结语
纪录片的故事性是纪录片固有的,它存在于对生活的记录过程之中。生活中有困难曲折,那么对生活的记录便有了故事性。纪录片的故事性是生活本身带来的,而不是编造的。在真实的基础上,纪录片创作者注重故事性,使用一些故事性的元素,更艺术化地表达现实生活,以便于观众认识其内涵。□
参考文献
①单万里:《纪录电影文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857
②蔡之国,《论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5):70-72
③王庆福,《两种不同形态的艺术表达方式——纪录片〈平衡〉和故事片〈可可西里〉比较》[J].《中国电视》,2006(3):8-11
④秦敏,《浅谈故事片的纪录性元素和纪录片的故事性元素》[J].《电影评介》,2011(17):8-10
⑤曹迟,《纪录片的故事性浅谈》[J].《当代电视》,2003(8):36-38
(作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产业发展策略

    【摘要】伴随着网络传播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纪录片也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纪录片市场变得多元化,一系列新的纪录片类型相继出现

  • 应急广播体系中公益广告的探索

    陈钇汐<br />
    我国应急广播体系虽然是边搭建边运行,但在屡次重大突发事件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应急广播的内容是突发事件,公益广告这种

  •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创意与创新

    【摘要】数字技术的进步为广告创意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的优势,提出广告创意面临的挑战,并从创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