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资源 拓展练笔途径
周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大篇幅的语言文字训练。而语文教材是学生最频繁、最直接接触的语言材料。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让学生大有文章可做。现以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引导学生进行练笔的实践与体会。
一、活用“读读背背”
语文教材在每组课文之后都有个“积累·运用”环节,其中的“读读背背”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代诗歌、成语、对联、歇后语等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只要做到熟读成诵即可,然而这样要求总使人有浪费资源之感,因为大部分学生“厚积”之后并不一定能“薄发”,平时习作中仍鲜见积累的优美语言。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之间缺乏畅通的渠道。
于是,在每次“读读背背”熟读成诵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写段”训练。一是词语串联式,例如:某单元练习四“读读背背”的内容是人物的神态、心情、心理,我补充了描写动作、外貌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在每组词语中各选一个写一段话,用上这些词语后,学生笔下的人物就鲜活多了。二是主题拓展式,即以“读读背背”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为中心词或中心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例如学习了“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教育孩子做人的话语,就让他们用这些话语写一写身边的事情。三是引用增色式,即写一段话,适当地引用“读读背背”中的词语、句子等,使语段更具文采。例如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学则智,不学则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后,让同学们把这些名句运用到生活中,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读读背背”的掌握程度,又创造了运用好词佳句的训练机会。
二、活用“思考·练习”
在阅读教学中,我常根据精读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的提示,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引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归纳起来,练笔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续写。学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南郭先生后来的生活怎样呢?请学生写一写。二是模仿。学了《我的老师》,让学生采用作者的叙述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老师。学习《高斯智断瓶中线》细节描写的精到之处,让学生注意观察同桌思考问题时的动作、神态,然后写下来。三是感悟。如学了《一只贝》《自然之道》《心田上的百合花》《母鸡》等打动人心的文章后,引导学生写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
三、活用“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学生围绕话题进行交流、讨论或辩论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虽以听说训练为主要形式,但也是操练文笔的大好时机。“青蛙是庄稼的朋友,但近几年田间青蛙的数量已显著减少。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提出保护青蛙的办法,并议一议这些办法管不管用。”就拿这个口语交际材料来说,在口语交际之前,学生为了明确地阐述自己的立场观点,必须收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制作资料卡,拟写发言提纲,这样练笔就能做到言之有物。
(责 编 晓 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大篇幅的语言文字训练。而语文教材是学生最频繁、最直接接触的语言材料。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让学生大有文章可做。现以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引导学生进行练笔的实践与体会。
一、活用“读读背背”
语文教材在每组课文之后都有个“积累·运用”环节,其中的“读读背背”分别安排了名言警句、古代诗歌、成语、对联、歇后语等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只要做到熟读成诵即可,然而这样要求总使人有浪费资源之感,因为大部分学生“厚积”之后并不一定能“薄发”,平时习作中仍鲜见积累的优美语言。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之间缺乏畅通的渠道。
于是,在每次“读读背背”熟读成诵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写段”训练。一是词语串联式,例如:某单元练习四“读读背背”的内容是人物的神态、心情、心理,我补充了描写动作、外貌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在每组词语中各选一个写一段话,用上这些词语后,学生笔下的人物就鲜活多了。二是主题拓展式,即以“读读背背”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为中心词或中心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例如学习了“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教育孩子做人的话语,就让他们用这些话语写一写身边的事情。三是引用增色式,即写一段话,适当地引用“读读背背”中的词语、句子等,使语段更具文采。例如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学则智,不学则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后,让同学们把这些名句运用到生活中,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读读背背”的掌握程度,又创造了运用好词佳句的训练机会。
二、活用“思考·练习”
在阅读教学中,我常根据精读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的提示,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引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归纳起来,练笔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续写。学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南郭先生后来的生活怎样呢?请学生写一写。二是模仿。学了《我的老师》,让学生采用作者的叙述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老师。学习《高斯智断瓶中线》细节描写的精到之处,让学生注意观察同桌思考问题时的动作、神态,然后写下来。三是感悟。如学了《一只贝》《自然之道》《心田上的百合花》《母鸡》等打动人心的文章后,引导学生写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
三、活用“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学生围绕话题进行交流、讨论或辩论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虽以听说训练为主要形式,但也是操练文笔的大好时机。“青蛙是庄稼的朋友,但近几年田间青蛙的数量已显著减少。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提出保护青蛙的办法,并议一议这些办法管不管用。”就拿这个口语交际材料来说,在口语交际之前,学生为了明确地阐述自己的立场观点,必须收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制作资料卡,拟写发言提纲,这样练笔就能做到言之有物。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