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架构初探

兰国帅++++张茹+++张一春
摘 要: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受到普通本科院校的青睐,一些职业院校也纷纷启动了数字校园计划。本文试图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内涵、目标与原则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总体架构进行了探究,并对构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数字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54-04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一种,其整体化改革的思想得到了教育界越来越多的认同与青睐。[1]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适应了社会和职业的信息化要求,同时也赋予了职业和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延伸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使得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革命性变革。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除了发生在校园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传统教学环境和工厂、车间、宾馆、医院等实践场所中,也将发生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空间中。依托数字校园,构建基于网络的跨越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混合式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途径和方向。继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和中小学提出建设数字校园的规划并付诸行动后,许多职业院校也纷纷将数字校园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理想选择,启动了“数字校园”计划。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在目标、原则和功能上与普通本科院校和中小学的数字校园方案有何不同?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计划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从数字校园的内涵出发,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构建进行初步探讨。
一、数字校园的内涵与特征
数字校园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E-campus计划。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期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了“数字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大型科研项目(黄荣怀,2009)。[2]数字校园是一个伴随技术应用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概念,人们理解的层次和内涵不尽相同,目前存在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环境观
黄荣怀(2009)认为,数字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2.空间观
蒋笃运(2009)认为,中小学数字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3]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3.过程观
赵国栋(2012)认为在当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以提高运行效率、推动管理改革为出发点,高等教育机构在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划、建设与应用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工具的过程,可以称之为“数字化校园”。[4]
4.平台观
万新恒(2000)较早阐述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他认为数字化校园以高速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主要目标,以校园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基本创新与传播中枢。[5]陈丽(2007)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6]
笔者认为,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数字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校园环境,其内涵为:
(1)良好的网络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建设数字校园环境的基础;
(2)数字化包括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方式的数字化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
(3)数字化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学校文化生活以及对外服务等各个方面;
(4)根本目标在于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管理、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模式,从而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数字校园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通过技术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校园的必然结果,其具备五方面的特征:重点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以及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服务教育教学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支持学与教的资源比较丰富;多种应用系统有机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能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并丰富校园文化。[7]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应围绕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进行实施,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目标与原则
1.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构建的总体目标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实用、高速、运行稳定可靠以及安全可控的校园网络,为学校的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职业训练、学校管理和网络文化生活等校园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提供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网络支撑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2.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构建的原则
(1)职业素养养成与职业技能提升并重原则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应有别于其它教育类型,强调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着力于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技能提升。努力探求和构建适合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模式。
(2)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协调发展原则
数字校园的建设要依据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进行技术系统的顶层设计,规划并改造组织结构与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政策规范、管理机制和人员发展,使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相互匹配、协同推进。
(3)校内机构职责明确与协同工作相结合原则
应用服务的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应由主管业务部门主导,同时要考虑校内不同机构之间及其与外部机构的协调运作关系。
(4)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并重原则
数字校园的建设应考虑技术系统的持久性、扩展性和兼容性,选用先进成熟的技术。
(5)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统一规划不仅要考虑构建哪些技术系统,更重要的是要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顶层设计,寻求系统整合的方案。要确定有限目标,分步骤实施,考虑不同建设项目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计划。
(6)以应用为导向原则
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体现在:规划设计应根据业务需求确定软件系统的要求,根据软件系统的要求确定硬件系统的配置;面向业务应用,构建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推动数字校园的有效应用;应以应用效果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评价目标。
(7)承前与启后相结合原则
既要着眼于新系统的建设,也要关注已有系统的利用和整合,更要重视技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8)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
既要遵循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共性规律,也要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差异,以及具体院校的个性化特点。
三、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总体架构
数字校园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校外人员等提供集成的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文化生活、数字化社会服务和数字化决策支持服务。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技术系统。技术系统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数字资源三个部分。
(1)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
(2)基础设施处于数字校园的最底层,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教室、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安防、校园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等。
(3)在基础设施之上是应用服务和及其支撑系统。应用服务的建设需要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它包括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管理服务、公共服务、文化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等。
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专业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优先引入、慎重自建、开放共享的原则。数字资源通过应用服务的支持被用户使用,包括通用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资源、网络课程、文献资料、案例和课件等)、数字化仿真实训资源、数字化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艺术馆、数字化科技馆、数字化博物馆)和数字图书资源。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为了保障技术系统的顺利建设和有效应用,还需构建相应的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组织结构与体系是整个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七个方面,是整个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也称之为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应围绕技术系统和组织结构与体系同时展开,重视彼此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匹配,既要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与体系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系统,也要尊重现有组织结构与体系的客观存在,理性分析学校自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量力而行的技术方案,避免因赶时髦而追求技术先进性和完备性带来的浪费。因此,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四、职业院校构建数字校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整体性”,避免一蹴而就
数字校园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应突出“整体性原则”、注重整体设想与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避免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实施数字校园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索的过程,它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的软件开发或硬件建设完成。任何一个职业院校在建设数字校园时都应该把数字校园作为一项持久的、系统的工作来抓。注意做好数字校园的规划和协调工作,采取一定的配套措施保证其实施管理,以促使数字校园朝预期的目标和方向发展,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教师和学生对技术引入的可能反应、学校改革与发展目标、学校整体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在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应按照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四个阶段进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在四个阶段循环进行过程中应始终有效果评价,并将其结果反馈给各个阶段加以改进。同时,应注意统筹规划,理清各阶段、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平台系统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可扩展性、资源的共享与功能的整合。
2.突出“开放性”,避免封闭性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应以开放、共享为原则,秉持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资源互补的建设理念,避免封闭性、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从而造成资源重复建设及浪费。“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为学校与外部系统提供交流与沟通渠道。创建开放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和学生面向校内外、国内外广泛获取开放教育资源;支持职业院校向社会开放,将职业院校优质特色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界限,服务更大范围的职业群体,提升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职业教育优秀文化的社会传承,从而促进本行业本地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鼓励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之间的常态交流机制,校内技术部门、业务部门与校外技术系统提供方的常态交流机制以及校本研究与校外专家指导相结合交流机制的形成;鼓励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或者职业院校开办特色专业产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二是为学校内部的资源共享与功能整合提供开放平台。整合各种分散应用系统,实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数据共享,建成学校公共数据库,打破因不同管理软件而形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此外,选择、利用优质开放资源的同时,注意尊重和保护资源的开放许可协议,尊重版权,遵守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律法规。
3.突出“前瞻性”与“工具性”,避免盲目追逐技术潮流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为了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学校教育范式,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前瞻性,但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前瞻性在于教学改革上的前瞻性,避免盲目追逐技术潮流或者硬件上的超前意识。评价数字校园建设的好坏不是以技术的先进或者落后、造价的高低为标准,而是看建设出的数字化校园是否真正实用,是否真正面向满足师生的需求。数字校园是为了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服务的。由于每个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具体而个别化的,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过程中,尤其应强调服务于职业院校特色的“数字校园”。因此,建设数字校园不应盲目追逐技术潮流,而应树立“工具性”。职业院校借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教育特色,并利用“数字校园”计划突出和强化这些教育特色。为此,可先利用开放资源、再考虑引进资源、最后开发校本资源。在利用校本资源、引进资源、开放资源上应形成不同的学校教育特色,取长补短、互相补充,来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交流、教学创新发展。
4.突出“组织体系”与“技术体系”建设并重,避免“技术体系”中软硬件设备的简单叠加
信息化组织结构体系与信息化技术系统是构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两大支柱。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加强基础设施、数字资源等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加强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等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实现“两条腿”走路。因此,在架构数字校园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同时,需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如设立常态化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专项资金,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经费投入机制;统筹考虑硬件经费和软件经费、系统软件经费和应用软件经费、教学平台经费和教学资源经费、建设经费和运行维护经费、系统建设经费和人员发展经费的合理比例,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形成良性循环过程;加强经费投入的效益分析,形成项目应用效果的长期跟踪办法,建立专门的项目评估与审计制度。
五、结束语
数字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我们探索未来学校的新型教育范式和创新性教育的根本。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构建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最终目的是通过技术融入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它是一项全新的具有创新性与挑战性的工程,需要各职业院校在建立“特色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条件,树立以人为本的过程理念,共同创造忠实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数字校园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林莉.中小学“数字校园”构建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3(4):77-80.
[2]黄荣怀.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及战略重点[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8):6-7.
[3]蒋笃运.教育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5-87.
[4]赵国栋.大学数字化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纪实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22.
[5]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 第一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
[6]陈丽.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信息时代大学的必然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
[7]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编辑:杨馥红)
三、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总体架构
数字校园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校外人员等提供集成的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文化生活、数字化社会服务和数字化决策支持服务。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技术系统。技术系统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数字资源三个部分。
(1)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
(2)基础设施处于数字校园的最底层,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教室、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安防、校园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等。
(3)在基础设施之上是应用服务和及其支撑系统。应用服务的建设需要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它包括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管理服务、公共服务、文化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等。
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专业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优先引入、慎重自建、开放共享的原则。数字资源通过应用服务的支持被用户使用,包括通用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资源、网络课程、文献资料、案例和课件等)、数字化仿真实训资源、数字化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艺术馆、数字化科技馆、数字化博物馆)和数字图书资源。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为了保障技术系统的顺利建设和有效应用,还需构建相应的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组织结构与体系是整个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七个方面,是整个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也称之为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应围绕技术系统和组织结构与体系同时展开,重视彼此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匹配,既要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与体系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系统,也要尊重现有组织结构与体系的客观存在,理性分析学校自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量力而行的技术方案,避免因赶时髦而追求技术先进性和完备性带来的浪费。因此,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四、职业院校构建数字校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整体性”,避免一蹴而就
数字校园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应突出“整体性原则”、注重整体设想与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避免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实施数字校园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索的过程,它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的软件开发或硬件建设完成。任何一个职业院校在建设数字校园时都应该把数字校园作为一项持久的、系统的工作来抓。注意做好数字校园的规划和协调工作,采取一定的配套措施保证其实施管理,以促使数字校园朝预期的目标和方向发展,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教师和学生对技术引入的可能反应、学校改革与发展目标、学校整体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在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应按照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四个阶段进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在四个阶段循环进行过程中应始终有效果评价,并将其结果反馈给各个阶段加以改进。同时,应注意统筹规划,理清各阶段、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平台系统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可扩展性、资源的共享与功能的整合。
2.突出“开放性”,避免封闭性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应以开放、共享为原则,秉持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资源互补的建设理念,避免封闭性、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从而造成资源重复建设及浪费。“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为学校与外部系统提供交流与沟通渠道。创建开放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和学生面向校内外、国内外广泛获取开放教育资源;支持职业院校向社会开放,将职业院校优质特色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界限,服务更大范围的职业群体,提升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职业教育优秀文化的社会传承,从而促进本行业本地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鼓励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之间的常态交流机制,校内技术部门、业务部门与校外技术系统提供方的常态交流机制以及校本研究与校外专家指导相结合交流机制的形成;鼓励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或者职业院校开办特色专业产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二是为学校内部的资源共享与功能整合提供开放平台。整合各种分散应用系统,实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数据共享,建成学校公共数据库,打破因不同管理软件而形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此外,选择、利用优质开放资源的同时,注意尊重和保护资源的开放许可协议,尊重版权,遵守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律法规。
3.突出“前瞻性”与“工具性”,避免盲目追逐技术潮流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为了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学校教育范式,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前瞻性,但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前瞻性在于教学改革上的前瞻性,避免盲目追逐技术潮流或者硬件上的超前意识。评价数字校园建设的好坏不是以技术的先进或者落后、造价的高低为标准,而是看建设出的数字化校园是否真正实用,是否真正面向满足师生的需求。数字校园是为了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服务的。由于每个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具体而个别化的,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过程中,尤其应强调服务于职业院校特色的“数字校园”。因此,建设数字校园不应盲目追逐技术潮流,而应树立“工具性”。职业院校借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教育特色,并利用“数字校园”计划突出和强化这些教育特色。为此,可先利用开放资源、再考虑引进资源、最后开发校本资源。在利用校本资源、引进资源、开放资源上应形成不同的学校教育特色,取长补短、互相补充,来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交流、教学创新发展。
4.突出“组织体系”与“技术体系”建设并重,避免“技术体系”中软硬件设备的简单叠加
信息化组织结构体系与信息化技术系统是构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两大支柱。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加强基础设施、数字资源等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加强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等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实现“两条腿”走路。因此,在架构数字校园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同时,需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如设立常态化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专项资金,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经费投入机制;统筹考虑硬件经费和软件经费、系统软件经费和应用软件经费、教学平台经费和教学资源经费、建设经费和运行维护经费、系统建设经费和人员发展经费的合理比例,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形成良性循环过程;加强经费投入的效益分析,形成项目应用效果的长期跟踪办法,建立专门的项目评估与审计制度。
五、结束语
数字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我们探索未来学校的新型教育范式和创新性教育的根本。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构建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最终目的是通过技术融入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它是一项全新的具有创新性与挑战性的工程,需要各职业院校在建立“特色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条件,树立以人为本的过程理念,共同创造忠实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数字校园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林莉.中小学“数字校园”构建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3(4):77-80.
[2]黄荣怀.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及战略重点[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8):6-7.
[3]蒋笃运.教育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5-87.
[4]赵国栋.大学数字化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纪实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22.
[5]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 第一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
[6]陈丽.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信息时代大学的必然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
[7]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编辑:杨馥红)
三、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总体架构
数字校园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校外人员等提供集成的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文化生活、数字化社会服务和数字化决策支持服务。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技术系统。技术系统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数字资源三个部分。
(1)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
(2)基础设施处于数字校园的最底层,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教室、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安防、校园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等。
(3)在基础设施之上是应用服务和及其支撑系统。应用服务的建设需要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它包括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管理服务、公共服务、文化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等。
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专业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优先引入、慎重自建、开放共享的原则。数字资源通过应用服务的支持被用户使用,包括通用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资源、网络课程、文献资料、案例和课件等)、数字化仿真实训资源、数字化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艺术馆、数字化科技馆、数字化博物馆)和数字图书资源。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为了保障技术系统的顺利建设和有效应用,还需构建相应的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组织结构与体系是整个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七个方面,是整个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也称之为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应围绕技术系统和组织结构与体系同时展开,重视彼此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匹配,既要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与体系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系统,也要尊重现有组织结构与体系的客观存在,理性分析学校自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量力而行的技术方案,避免因赶时髦而追求技术先进性和完备性带来的浪费。因此,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四、职业院校构建数字校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整体性”,避免一蹴而就
数字校园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应突出“整体性原则”、注重整体设想与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避免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实施数字校园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索的过程,它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的软件开发或硬件建设完成。任何一个职业院校在建设数字校园时都应该把数字校园作为一项持久的、系统的工作来抓。注意做好数字校园的规划和协调工作,采取一定的配套措施保证其实施管理,以促使数字校园朝预期的目标和方向发展,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教师和学生对技术引入的可能反应、学校改革与发展目标、学校整体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在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应按照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四个阶段进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在四个阶段循环进行过程中应始终有效果评价,并将其结果反馈给各个阶段加以改进。同时,应注意统筹规划,理清各阶段、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平台系统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可扩展性、资源的共享与功能的整合。
2.突出“开放性”,避免封闭性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应以开放、共享为原则,秉持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资源互补的建设理念,避免封闭性、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从而造成资源重复建设及浪费。“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为学校与外部系统提供交流与沟通渠道。创建开放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和学生面向校内外、国内外广泛获取开放教育资源;支持职业院校向社会开放,将职业院校优质特色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界限,服务更大范围的职业群体,提升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职业教育优秀文化的社会传承,从而促进本行业本地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鼓励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之间的常态交流机制,校内技术部门、业务部门与校外技术系统提供方的常态交流机制以及校本研究与校外专家指导相结合交流机制的形成;鼓励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或者职业院校开办特色专业产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二是为学校内部的资源共享与功能整合提供开放平台。整合各种分散应用系统,实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数据共享,建成学校公共数据库,打破因不同管理软件而形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此外,选择、利用优质开放资源的同时,注意尊重和保护资源的开放许可协议,尊重版权,遵守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律法规。
3.突出“前瞻性”与“工具性”,避免盲目追逐技术潮流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为了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学校教育范式,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前瞻性,但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前瞻性在于教学改革上的前瞻性,避免盲目追逐技术潮流或者硬件上的超前意识。评价数字校园建设的好坏不是以技术的先进或者落后、造价的高低为标准,而是看建设出的数字化校园是否真正实用,是否真正面向满足师生的需求。数字校园是为了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服务的。由于每个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具体而个别化的,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过程中,尤其应强调服务于职业院校特色的“数字校园”。因此,建设数字校园不应盲目追逐技术潮流,而应树立“工具性”。职业院校借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教育特色,并利用“数字校园”计划突出和强化这些教育特色。为此,可先利用开放资源、再考虑引进资源、最后开发校本资源。在利用校本资源、引进资源、开放资源上应形成不同的学校教育特色,取长补短、互相补充,来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交流、教学创新发展。
4.突出“组织体系”与“技术体系”建设并重,避免“技术体系”中软硬件设备的简单叠加
信息化组织结构体系与信息化技术系统是构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两大支柱。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加强基础设施、数字资源等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加强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等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实现“两条腿”走路。因此,在架构数字校园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同时,需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如设立常态化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专项资金,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经费投入机制;统筹考虑硬件经费和软件经费、系统软件经费和应用软件经费、教学平台经费和教学资源经费、建设经费和运行维护经费、系统建设经费和人员发展经费的合理比例,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形成良性循环过程;加强经费投入的效益分析,形成项目应用效果的长期跟踪办法,建立专门的项目评估与审计制度。
五、结束语
数字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我们探索未来学校的新型教育范式和创新性教育的根本。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构建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最终目的是通过技术融入教学,推动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它是一项全新的具有创新性与挑战性的工程,需要各职业院校在建立“特色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条件,树立以人为本的过程理念,共同创造忠实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数字校园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林莉.中小学“数字校园”构建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3(4):77-80.
[2]黄荣怀.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及战略重点[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8):6-7.
[3]蒋笃运.教育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5-87.
[4]赵国栋.大学数字化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纪实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22.
[5]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 第一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
[6]陈丽.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信息时代大学的必然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
[7]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编辑:杨馥红)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与信息技术的

    杨兴珍 哈一平摘 要:众所周知,在高中的理科类课程结构体系中,物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科学研究的成果,还能够揭示事物的

  • 谈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

    苏连妹【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这两者对于小学生语文识字认字、遣词造句以及多方位的语文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