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文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回归与创新研究的重要性
彭绍章
[摘 要] 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文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然而由于现阶段社会环境日益复杂,西方文化不断入侵我国,这就使传统的人文文化发展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巨大的冲击。高校学生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肩负着发展我国社会、传承我国传统人文文化的艰巨使命。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人文文化教育,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重要且必要。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高校教育;传统人文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82-01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使中西方人民交往日益频繁。在交往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我国传统的人文文化发展因而遭遇挑战。现阶段,大学生缺乏人文文化素养问题越来越严重,优秀的中国传统人文文化传承陷入困境。高校教育应当及时反思,高校教育中的传统人文文化的回归与创新已成“当务之急”。
一、在高校教育中号召传统人文文化回归创新的重要性
(一)有益于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是当前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之下,家、国、民族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只有保证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才能够保全。传统人文文化之中包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亦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有益于解决当前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问题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不断向我国传统文化渗透,优秀的西方文化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但西方文化之中也还包藏着很多不良的文化思想。大学生思想活跃,但社会经验不足,是非辨识能力不强,在面对西方文化时极容易出现“盲目接收”问题,不良的西方文化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大学生的正确三观,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人文文化教育能够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经典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端正大学生的三观,使大学生团体更具凝聚力,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大学生,弥补其人文修养不足问题,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提高大学生的内在气质、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
(三)有益于推进高校教育工作改革发展
应试教育手段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思路,在传统教育培养理念之下,人才的选拔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部分人不想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对获得较好成绩比较执着,这就使教育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拔出的优秀人才不仅不是优质的人才,甚至还在道德、思想等方面存在问题,人才培养的效果难以契合高校教育目标,高校教育的效果因而差强人意。人文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人的本质特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发展自身优势,而不会再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不择手段”,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提高,综合素质得以发展,不仅有益于促进高校教育工作改革,更利于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有益于传承、发展中国传统人文文化
中国传统人文文化中包含了不同时代下我国人民优秀的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推动我国历史发展的内驱力。优秀的中国传统人文文化需要传承发展,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高校教育中开展人文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经典,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了解我国文化历史的发展,进而为推动我国传统人文文化发展,发扬我国传统人文文化创造良好条件。
二、高校教育中传统人文文化的回归创新的策略
在高校教育中进行传统人文文化教育的方法比较多样,但在此项工作落实过程中,教育者及高校是主要责任人。因此,教育者应基于自身教育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人文文化渗透教学;学校方面应积极配合,并为教育者落实相关教育活动创造便利。例如,教育者可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大力宣扬传统文化思想,并积极与学校方面沟通,共同组织、开展各类与传统人文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经典阅读活动、文化艺术节、知识竞赛等),帮助大学生了解传统人文文化内涵,在提高其人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强化高校教育中的传统人文文化教育重要且必要,教育者需要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教学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文文化教育培養的效果并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显露,教育者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不断钻研、优化传统人文文化教育,如此才能够发挥高校传统人文文化教育的作用,促使传统人文文化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迪.传统人文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回归与创新研究的重要性[J].北方文学(中),2017(12).
[2]洪岩.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青年时代,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