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向完整任务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龚晓丹

    一、引言

    如今初中语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最困扰语文教师的是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换句话说,如何将语文知识和技能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并形成稳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提高成绩和持续学习的有力支持。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际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有些知识和技能反复讲授多遍,但是学生在独自练习和考试的时候,依然会感到束手无策。针对这样的现象,应该考虑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入手,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赖格卢特曾在1983年主编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式》一书中指出: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的最优途径。当然教学设计也不例外。而面向完整任务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对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十分有效的设计程序。希望借助于这样一种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 面向完整任务的教学模式

    面向完整任务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复杂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型。这一模型的核心为四元教学模式,简称为4C/ID model,也有人翻译成“四成分教学设计模式”或“四元素教学设计模式”。它是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冯曼利伯教授与他的团队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目前,该模式已经被国际培训与教学技术界公认为是最有竞争力的教学设计理论之一,对改进教学效能,聚焦复杂学习,实现学习迁移等均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 复杂学习的含义

    复杂学习是为了完成一组综合学习任务,通过综合学习过程形成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荷兰开放大学教育专长研究中心保罗·克什纳教授对这一“能力”作了具体说明。“‘能力除了包含知识与技能之外,还特别需要考虑策略或情境因素,因此,‘技能娴熟行为与‘能力胜任行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根据他的观点“能力”实际上包含着认知技能和知识,同时还要考虑相应的策略或情境因素。因此“能力”体现的是更为复杂、灵活和高阶的学习行为。面向完整任务的复杂学习正是要形成学习者的这种学习能力。

    (二) 四元教学设计模式

    “四元”分别指的是:安排完整任务、掌握相关知识、提供程序支持和进行专项操练。

    1.面向完整任务

    安排完整任务要体现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过程。同一个任务组或任务群的难易程度要一致。对于同一个任务组或任务群,第一个学习任务,教师应给予高支持力度指导,到这一任务组的最后一个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撤销所有的支持指导,也就是说最后的一个学习任务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从第一个学习任务到最后一个学习任务,教师的指导力度逐渐减少,最后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这就是从扶到放的支架作用。

    2.呈现相关知能

    这主要是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任务中的创生性技能,即形成学习者的学习迁移能力。主要包括认知心理、认知策略、认知反馈三个方面。例如如果运用归纳策略教学,应先提供案例学习和模式示范举例,然后再采取归纳——探究(即指导性发现)或者归纳——讲解的策略掌握一般原理和策略。如果运用演绎策略教学,应先提供一般原理或者策略,然后通过以第一个学习任务为实例进行具体讲解说明。掌握相关知识这一成分仍然是贯穿于全部任务类别中,在学习了一个以上的学习任务之后,学习者应该被给予认知反馈。

    3. 提供程序支持

    它是为掌握学习任务中再生性技能作准备的,即形成学习者对规则的娴熟掌握能力。主要通过信息呈现、举例、校正来实现。这其中就体现了教师从扶到放的支持作用。及时学习,及时练习,及时校正。

    4.安排专项操练

    教师安排对掌握规则或方法有针对性的练习。对于同一个学习任务,可以灵活安排练习来达到强化熟练掌握技能的目的。

    三、 设计模式在初语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四元教学设计模式与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整合的具体步骤

    第一,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重新整合单元教学篇目。将整合后的单元篇目看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群,并对任务群进行排序。

    第二,分析这些任务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确定具体学习目标,预设评估标准。

    第三,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选取一个篇目进行详细的举例和示范。从高支持力度的教学逐渐过渡到低支持力度的教学。在整个过程中,穿插进行必要的专项练习。

    第四,经过教师的举例或示证,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二)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1.分析课程标准、学情及教材,确定学习任务群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阅读总目标以及七年级上册学习者的具体学习情况分析可知,学习者处于小升初的过渡阶段,阅读教学内容不宜过难,主要以培养学习兴趣和阅读方法为主。本册书的第四单元主要内容以自然世界科学探索为主。共有五篇课文《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由于《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懂这样一首诗并不困难,所以这篇课文可以作为一个预习任务,教师补充一些诸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交流感受,这是预备阶段。《看云识天气》和《绿色蝈蝈》主要由教师进行高、中支持力度的指导学习。《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教师基本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2.确定学习目标、预设评估标准

    如何说明一个事物或记录一种现象是任务学习的主要目标。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和归纳方法为辅助目标。确定具体学习目标之后,预设评估标准、制定相应的量规,量规就是一种以二维方式呈现的、含有评价准则和等级说明的评分标准,是一种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工具。”表1是美国教学设计专家马扎诺提出的一个简化的评估量规。根据这个评估量规,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考察学生对文本说明方法的识别与理解的量规(见表2)。

    表1 简化的评价量规

    表2 考察学生对于文本说明方法的识别与理解的量规

    3.针对学习任务,教师举例、示证

    教师举例、示证过程采用扶放教学模型。扶放教学模型是从教师承担展示一个任务的所有责任到完全由学习者承担所有任务的责任。学习者通过这种逐渐承担学习责任的过程,会变成更有能力的独立学习者。

    扶放教学模式含义如图:

    如上图所示,左边的三角形是教师主导,右边的三角形是学生主导,整个过程自上而下分为四个阶段。通过这一过程,最终实现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获得相应的能力。

    根据扶放教学模式《看云识天气》和《绿色蝈蝈》属于模式的第一、第二阶段。以《看云识天气》为例:

    学习目标一:作者是如何介绍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的?

    教师示证指导:第一段是概述,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然后教师引导学习者寻找文章具有概括性的语句。会发现文章第二段“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随后教师带领学习者分析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的主要内容,发现第三段对应的是第二段提到的“薄云”、“天气晴朗的象征”,第四段、第五段对应的是第二段提到的“低而厚的云”、“阴雨的预兆”这样教师就指导学生发现原来第二段是第三、四、五段的“纲”。通过这样的示证指导,就会在学生的认知图式中形成一个概念,介绍一个事物可以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进行。先总说事物具有的特征,然后再对总说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在举例之后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小结,目的是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形成两个概念和一个技能。两个概念分别是:介绍一个事物要有顺序;要尽量从多个角度介绍一个事物。一个技能是:通过查找关键句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习目标二:掌握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师示证指导:分析作者如何说明晴天和雨天的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做表格的方法完成,重点强调晴天时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变化,突出雨雪水雹云层的变化:

    借助扶放教学逐步完成。完成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发现对云的形态描写的比喻句,强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学习者小组合作与独立展示

    通过之前教师示证教学,此阶段学习者独立完成另外两个任务《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教师只罗列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者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月亮上的足迹》为例,可以列出如下问题:(1)试把登月的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进行说明。(2)在说明这一壮举的过程中,作者用的最多的是哪种说明方法,找出一、二个进行解释。可以看出问题(1)的设置是考察学习者是否掌握文章的结构;问题(2)的设置是考察学习者是否掌握了说明方法。这两个问题均与教师示证讲解有着紧密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回答情况,进行必要的反馈。

    四、结语

    将面向完整任务的四元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目的是以改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零散性和低效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学习效果。诚然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要对课程标准、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有较为深入地分析,才能形成有效的单元整合。因此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只是教教材还要学会用教材教,其中体现出对教材的二次编写,这无疑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是采用从扶到放的方式,所以学生课前必须进行充分地预习,目的是对教师整合的教学内容能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如果课前没有充分地了解所学单元的内容,就可能造成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滞后。因此面向完整任务的四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表1 简化的评价量规

    表2 考察学生对于文本说明方法的识别与理解的量规

    3.针对学习任务,教师举例、示证

    教师举例、示证过程采用扶放教学模型。扶放教学模型是从教师承担展示一个任务的所有责任到完全由学习者承担所有任务的责任。学习者通过这种逐渐承担学习责任的过程,会变成更有能力的独立学习者。

    扶放教学模式含义如图:

    如上图所示,左边的三角形是教师主导,右边的三角形是学生主导,整个过程自上而下分为四个阶段。通过这一过程,最终实现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获得相应的能力。

    根据扶放教学模式《看云识天气》和《绿色蝈蝈》属于模式的第一、第二阶段。以《看云识天气》为例:

    学习目标一:作者是如何介绍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的?

    教师示证指导:第一段是概述,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然后教师引导学习者寻找文章具有概括性的语句。会发现文章第二段“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随后教师带领学习者分析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的主要内容,发现第三段对应的是第二段提到的“薄云”、“天气晴朗的象征”,第四段、第五段对应的是第二段提到的“低而厚的云”、“阴雨的预兆”这样教师就指导学生发现原来第二段是第三、四、五段的“纲”。通过这样的示证指导,就会在学生的认知图式中形成一个概念,介绍一个事物可以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进行。先总说事物具有的特征,然后再对总说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在举例之后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小结,目的是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形成两个概念和一个技能。两个概念分别是:介绍一个事物要有顺序;要尽量从多个角度介绍一个事物。一个技能是:通过查找关键句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习目标二:掌握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师示证指导:分析作者如何说明晴天和雨天的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做表格的方法完成,重点强调晴天时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变化,突出雨雪水雹云层的变化:

    借助扶放教学逐步完成。完成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发现对云的形态描写的比喻句,强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学习者小组合作与独立展示

    通过之前教师示证教学,此阶段学习者独立完成另外两个任务《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教师只罗列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者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月亮上的足迹》为例,可以列出如下问题:(1)试把登月的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进行说明。(2)在说明这一壮举的过程中,作者用的最多的是哪种说明方法,找出一、二个进行解释。可以看出问题(1)的设置是考察学习者是否掌握文章的结构;问题(2)的设置是考察学习者是否掌握了说明方法。这两个问题均与教师示证讲解有着紧密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回答情况,进行必要的反馈。

    四、结语

    将面向完整任务的四元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目的是以改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零散性和低效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学习效果。诚然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要对课程标准、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有较为深入地分析,才能形成有效的单元整合。因此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只是教教材还要学会用教材教,其中体现出对教材的二次编写,这无疑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是采用从扶到放的方式,所以学生课前必须进行充分地预习,目的是对教师整合的教学内容能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如果课前没有充分地了解所学单元的内容,就可能造成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滞后。因此面向完整任务的四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表1 简化的评价量规

    表2 考察学生对于文本说明方法的识别与理解的量规

    3.针对学习任务,教师举例、示证

    教师举例、示证过程采用扶放教学模型。扶放教学模型是从教师承担展示一个任务的所有责任到完全由学习者承担所有任务的责任。学习者通过这种逐渐承担学习责任的过程,会变成更有能力的独立学习者。

    扶放教学模式含义如图:

    如上图所示,左边的三角形是教师主导,右边的三角形是学生主导,整个过程自上而下分为四个阶段。通过这一过程,最终实现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获得相应的能力。

    根据扶放教学模式《看云识天气》和《绿色蝈蝈》属于模式的第一、第二阶段。以《看云识天气》为例:

    学习目标一:作者是如何介绍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的?

    教师示证指导:第一段是概述,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然后教师引导学习者寻找文章具有概括性的语句。会发现文章第二段“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随后教师带领学习者分析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的主要内容,发现第三段对应的是第二段提到的“薄云”、“天气晴朗的象征”,第四段、第五段对应的是第二段提到的“低而厚的云”、“阴雨的预兆”这样教师就指导学生发现原来第二段是第三、四、五段的“纲”。通过这样的示证指导,就会在学生的认知图式中形成一个概念,介绍一个事物可以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进行。先总说事物具有的特征,然后再对总说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在举例之后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小结,目的是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形成两个概念和一个技能。两个概念分别是:介绍一个事物要有顺序;要尽量从多个角度介绍一个事物。一个技能是:通过查找关键句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习目标二:掌握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师示证指导:分析作者如何说明晴天和雨天的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做表格的方法完成,重点强调晴天时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变化,突出雨雪水雹云层的变化:

    借助扶放教学逐步完成。完成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发现对云的形态描写的比喻句,强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学习者小组合作与独立展示

    通过之前教师示证教学,此阶段学习者独立完成另外两个任务《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教师只罗列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者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月亮上的足迹》为例,可以列出如下问题:(1)试把登月的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进行说明。(2)在说明这一壮举的过程中,作者用的最多的是哪种说明方法,找出一、二个进行解释。可以看出问题(1)的设置是考察学习者是否掌握文章的结构;问题(2)的设置是考察学习者是否掌握了说明方法。这两个问题均与教师示证讲解有着紧密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回答情况,进行必要的反馈。

    四、结语

    将面向完整任务的四元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目的是以改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零散性和低效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学习效果。诚然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要对课程标准、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有较为深入地分析,才能形成有效的单元整合。因此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只是教教材还要学会用教材教,其中体现出对教材的二次编写,这无疑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是采用从扶到放的方式,所以学生课前必须进行充分地预习,目的是对教师整合的教学内容能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如果课前没有充分地了解所学单元的内容,就可能造成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滞后。因此面向完整任务的四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