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工电子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运用
刘永平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子科技已经渗透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进程中,教育人员越来越关注电工电子教学活动,并且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反思。为此,参考目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的发展实际,结合现状,详细分析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
[关 键 词] 高职;电工电子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60-01
在当今我国的教育制度下,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主要是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人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教育从业人员在实行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发展的实际,不断探索及分析当今的教学模式是否行之有效。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的实行为国家培养了高素质的电工电子专业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
(一)学校教育脱离了社会实际
目前,高职院校仅仅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而不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许多学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生期间学习到的一些专业知识及技能不能很好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引起学生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极大降低,学生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无法进一步发展,这是当今我国高职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
(二)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多老师局限于固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落后,教学课堂内容较为单一,且形式枯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仅仅关注对专业知识的讲解,而不注重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不能很快地掌握专业知识,老师在对专业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易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高职电工电子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所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指的是以行动为指引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它对老师及学生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双方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老师通过分布任务来指引学生动手完成,付诸行动。高职电工电子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较为广泛,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教学内容增强乐趣性
作为理工科,电工电子专业知识晦涩难懂,这也增加了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难度,固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学习会出现疲倦的心态。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依据,并结合教学内容,老师可以适当地增加电工电子教学的乐趣。比如,在开展电路教学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主动动手根据已有的材料对电器装置进行制作等,比如,电子门铃、迷你录音机等。学生对电路进行深刻理解思考,进而开展试验,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际应用能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将生活实践与课本内容有效融合,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老师可以在电工电子的教学中融入目前非常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拍摄微课视频,老师能够实现与学生的线下与线上沟通交流,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可以获得极大的提高,并有助于老师教学实践的实施。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及更新,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充分发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作用与价值。
(二)针对就业导向实施教学活动
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性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开展的核心目的,所以,高职院校在实行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就业内容为导向。在开展电工电子教学活动中,老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融合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及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对学生开展拓展教学。比如,学校在开展电工电子教学活动中,应与公司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进入公司进行学习及训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很好地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促进学生完整知识系统的构建。
高职院校教育从业人员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改革固有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才能促进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的进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摒弃了固有的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进步与成长,同时以就业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全方面能力。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电工电子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培养综合型人才。
參考文献:
[1]刘纪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2):226-227.
[2]王金平.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4):182.
[3]胡英华,屈克英.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电子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1,14(5):44-47.
[4]马秋,徐正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1(29):36-37.
[5]王静.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