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习实践的安全管理措施探析
叶心荣 陈樱乐
[摘 要]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学生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专业综合学习,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协同创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安全;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68-02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根据教育部“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其明确指出高校应加强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政府部门、行业产业,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创新发展。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要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开展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创新探索,这就要求工科学生实习实践深入企业、深入一线,进而引发对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管理的思考。
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视角下加强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科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综合化发展,工程制造、管理及设计环节的相互影响加大,新型化工业发展要求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较强的设计、研发、管理等综合能力,这些综合素质能力只有在具体岗位上不断实践才能持续积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纷纷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角度上,大力开展实习实践模式改革。以某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实习实践时长为专业见习1周+金工实习4周+暑期实践4周+毕业实习4周。通过不断探索,逐步推进与企业协同创新,延长学生在企业实践周期,推进实习实践模式改革。但在持续开展的实践改革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阻碍在于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学校、学生、企业在实践环节中的责任不清,没有切实的政策、法规保障,以至于学校、学生、企业在生产实践环节的深度合作难以推进。因此,高校为了保证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与企业协同创新顺利推进,降低实践教学的风险,切实加强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对学生安全管理教育的重视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视角下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隐患分析
(一)学生缺乏系统培训
受地方院校当前教育教学模式及办学经费不足的影响,工科学生无法在理论学习阶段及时掌握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仪器设备的最新信息,在进入行业企业实习时,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都是首次接触。由于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不完善,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时因人数多、效率低,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往往不会进行系统的行业培训,进而导致学生在行业企业实操不规范事故时有发生。
(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学生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企业进行生产,企業无法按照正式员工进行规范要求,而学生因脱离校园约束,自身组织纪律松散,工作责任感不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三)学校安全管理难以落实
伴随招生规模的扩大,工科学生数量剧增。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省本科毕业生22.1万人,工科毕业生占24.3%,是学科类别中人数占比最高的,可见,在协同创新背景下,企业要接收工科学生毕业实习压力较大,校方也无法将学生统一安排到企业生产实习。因而,工科学生实习具有岗位分散、地点分散等特点,学校无法落实统一管理,学生实习时间越长,安全管理压力越大。
(四)企业安全管理松紧不一
由于学生实习分散到多个企业,而企业可分为大、中、小型,且有国有、私有之分,不同类别的企业,安全管理情况不一,有的企业安全生产抓得很紧,有的企业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这类企业实习,安全隐患也较大。
(五)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我国现行《劳动法》对劳动者资格认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满足法律规定的劳动年龄条件(年满16周岁),2.作为劳动者应具有的劳动能力,3.建立了劳动关系。要同时满足这三条才受到《劳动法》保护。实习学生主要不满足第三条规定。企业提供实践机会给学生,一般不可能与学生签订劳务合同,提供保障,虽然有些单位会给实习学生提供一些劳动补助,但非正式劳资关系,所以实习学生不是劳动者,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三、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保障对策与措施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习的安全管理必须要跳出校园的狭隘空间,实现高校—企业—政府协同管理,将安全保障问题置于社会大环境中,统筹考虑。
(一)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学内容跟不上企业、行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之间步调不一。解决此困局,一方面需要教师授课要结合前沿科技与企业实际,将企业内常用生产设备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概念;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关注行业动态,以加快适应企业生产实践。
(二)甄选合适的学生实习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实习实践指导老师的选派是确保学生安全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甄选出责任心强,且了解行业企业现状,熟悉学生实习实践内容,具备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开展指导工作。如果仅依靠辅导员带队,虽然在学生的实习环境安全和个人安全教育及突发事件处理上肯定没问题的,但是对于实习的效果和实践的内容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失。如果仅依靠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虽然在实习内容上效果最好,但是在学生的个人生活上肯定会有漏洞。所以说,在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开始以前,甄选一个符合各方面条件的指导教师是完成实习实践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三)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安全意识教育
学生实习实践安全应包括三大块内容:一是实习实践预备期教育。包括教育学生主动联系实习单位,收集联系方法,了解单位实习要求;教育学生防止联系实习单位受骗的安全防范方法;收集相关安全案例,由班主任组织班级学习。二是实习安排期教育。包括确定指导教师及实习安全动态监控直接责任人;告知学生监护人,与学生、学生监护人、实习指导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企业、学生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树立学生责任意识。三是实习前动员。向学生强调实习工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结合相关安全案例开展教育;告知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办法;明确要求学生实习期间执行安全动态报告机制。
(四)校方、企业、家庭三方联动加强动态安全监控
一是校方实习指导教师定期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学生实习安全报告,主管部门定期抽查实习学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二是企业实习指导工程师每日不定期安全监控,并定期与校方指导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三是家长随时电话安全监控,并定期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
(五)引入第三方保障体系
校方在学生外出实习实践前,应确定参与学生购买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通过购买保险,将意外发生时产生的经济压力分散到第三方保障体系,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安全状况后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六)加强与政府机构(尤其是实习企业周边的安保部门)的配合
地方高校工科學生实习实践较多是在生产一线,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周边环境相对于校园环境复杂。因此,学生外出实习实践期间,校方、企业及安保部门要保持密切联系,通力配合,为学生实习生活环境安全营造良好氛围。
四、结语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学生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专业综合学习,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地方高校在制定实习安全保障体系的问题上各有不同的环境背景,但如果缺少了国家制度的根本保障,高校承担过高的安全风险,实践教学的改革将难以深入推进。协同创新,需要政府、企业、高校深度协同,共同创新。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协同创新和“2011计划” [EB/OL].
[2] 王雪丽,闫志刚.引入保险机制,确保实习安全[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14-116.
[3] 王全兴.劳动法[M].北京:法律出版,2007.
[4] 李建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2012(9).
[5] 刘红彬.浅谈高职院校金工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2).
[责任编辑:刘凤华]
[摘 要]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学生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专业综合学习,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协同创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安全;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68-02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根据教育部“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其明确指出高校应加强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政府部门、行业产业,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创新发展。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要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开展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创新探索,这就要求工科学生实习实践深入企业、深入一线,进而引发对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管理的思考。
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视角下加强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科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综合化发展,工程制造、管理及设计环节的相互影响加大,新型化工业发展要求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较强的设计、研发、管理等综合能力,这些综合素质能力只有在具体岗位上不断实践才能持续积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纷纷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角度上,大力开展实习实践模式改革。以某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实习实践时长为专业见习1周+金工实习4周+暑期实践4周+毕业实习4周。通过不断探索,逐步推进与企业协同创新,延长学生在企业实践周期,推进实习实践模式改革。但在持续开展的实践改革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阻碍在于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学校、学生、企业在实践环节中的责任不清,没有切实的政策、法规保障,以至于学校、学生、企业在生产实践环节的深度合作难以推进。因此,高校为了保证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与企业协同创新顺利推进,降低实践教学的风险,切实加强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对学生安全管理教育的重视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视角下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隐患分析
(一)学生缺乏系统培训
受地方院校当前教育教学模式及办学经费不足的影响,工科学生无法在理论学习阶段及时掌握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仪器设备的最新信息,在进入行业企业实习时,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都是首次接触。由于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不完善,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时因人数多、效率低,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往往不会进行系统的行业培训,进而导致学生在行业企业实操不规范事故时有发生。
(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学生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企业进行生产,企業无法按照正式员工进行规范要求,而学生因脱离校园约束,自身组织纪律松散,工作责任感不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三)学校安全管理难以落实
伴随招生规模的扩大,工科学生数量剧增。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省本科毕业生22.1万人,工科毕业生占24.3%,是学科类别中人数占比最高的,可见,在协同创新背景下,企业要接收工科学生毕业实习压力较大,校方也无法将学生统一安排到企业生产实习。因而,工科学生实习具有岗位分散、地点分散等特点,学校无法落实统一管理,学生实习时间越长,安全管理压力越大。
(四)企业安全管理松紧不一
由于学生实习分散到多个企业,而企业可分为大、中、小型,且有国有、私有之分,不同类别的企业,安全管理情况不一,有的企业安全生产抓得很紧,有的企业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这类企业实习,安全隐患也较大。
(五)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我国现行《劳动法》对劳动者资格认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满足法律规定的劳动年龄条件(年满16周岁),2.作为劳动者应具有的劳动能力,3.建立了劳动关系。要同时满足这三条才受到《劳动法》保护。实习学生主要不满足第三条规定。企业提供实践机会给学生,一般不可能与学生签订劳务合同,提供保障,虽然有些单位会给实习学生提供一些劳动补助,但非正式劳资关系,所以实习学生不是劳动者,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三、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习实践安全保障对策与措施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习的安全管理必须要跳出校园的狭隘空间,实现高校—企业—政府协同管理,将安全保障问题置于社会大环境中,统筹考虑。
(一)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学内容跟不上企业、行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之间步调不一。解决此困局,一方面需要教师授课要结合前沿科技与企业实际,将企业内常用生产设备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概念;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关注行业动态,以加快适应企业生产实践。
(二)甄选合适的学生实习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实习实践指导老师的选派是确保学生安全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甄选出责任心强,且了解行业企业现状,熟悉学生实习实践内容,具备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开展指导工作。如果仅依靠辅导员带队,虽然在学生的实习环境安全和个人安全教育及突发事件处理上肯定没问题的,但是对于实习的效果和实践的内容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失。如果仅依靠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虽然在实习内容上效果最好,但是在学生的个人生活上肯定会有漏洞。所以说,在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开始以前,甄选一个符合各方面条件的指导教师是完成实习实践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三)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安全意识教育
学生实习实践安全应包括三大块内容:一是实习实践预备期教育。包括教育学生主动联系实习单位,收集联系方法,了解单位实习要求;教育学生防止联系实习单位受骗的安全防范方法;收集相关安全案例,由班主任组织班级学习。二是实习安排期教育。包括确定指导教师及实习安全动态监控直接责任人;告知学生监护人,与学生、学生监护人、实习指导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企业、学生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树立学生责任意识。三是实习前动员。向学生强调实习工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结合相关安全案例开展教育;告知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办法;明确要求学生实习期间执行安全动态报告机制。
(四)校方、企业、家庭三方联动加强动态安全监控
一是校方实习指导教师定期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学生实习安全报告,主管部门定期抽查实习学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二是企业实习指导工程师每日不定期安全监控,并定期与校方指导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三是家长随时电话安全监控,并定期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
(五)引入第三方保障体系
校方在学生外出实习实践前,应确定参与学生购买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通过购买保险,将意外发生时产生的经济压力分散到第三方保障体系,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安全状况后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六)加强与政府机构(尤其是实习企业周边的安保部门)的配合
地方高校工科學生实习实践较多是在生产一线,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周边环境相对于校园环境复杂。因此,学生外出实习实践期间,校方、企业及安保部门要保持密切联系,通力配合,为学生实习生活环境安全营造良好氛围。
四、结语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学生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专业综合学习,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地方高校在制定实习安全保障体系的问题上各有不同的环境背景,但如果缺少了国家制度的根本保障,高校承担过高的安全风险,实践教学的改革将难以深入推进。协同创新,需要政府、企业、高校深度协同,共同创新。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协同创新和“2011计划” [EB/OL].
[2] 王雪丽,闫志刚.引入保险机制,确保实习安全[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14-116.
[3] 王全兴.劳动法[M].北京:法律出版,2007.
[4] 李建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2012(9).
[5] 刘红彬.浅谈高职院校金工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2).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