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品、耗材双控管理探索与实践
宗秀 陈伟
摘 要:目的:探究某医院实行的药品和耗材双控管理措施和效果,为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改革前后医院运营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t检验分析改革前后运营指标的差异。结果:改革后,医疗收入增长了6.06%,药品收入增长了0.38%;医院药占比和耗占比分别由35.53%和10.05%,下降为33.63%和9.20%,其中住院药占比由36.35%下降为33.76%,住院耗占比由12.61%下降为11.37%;结论:医院药品和耗材双控管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双控管理模式值得其他医疗机构借鉴应用。
关键词:药品 ?耗材 ?双控管理
药品、耗材双控管理是指分别制定病人次均药费、次均耗材费和药品、耗材收入占医疗业务收入比例控制标准进行管理。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康复、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县级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医院目前开放床位400张,在岗职工600余人。医院于2015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当地医保支付方式为总额预付制,2016年全年农合、医保拒付1600万,基于此医院把药品和耗材作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于2017年1月份开始药品和耗材双控管理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一、药品、耗材双控管理方法
(一)完善药品、耗材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主体
改革前医院对药品和耗材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医务人员对成本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改革后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领导的医院药品耗材使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各职能科室的职责分工。将科主任作为本科室控制药品耗材使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落实科主任、护士长责任主体,将考核奖惩与其管理绩效挂钩,做到责权利三方面的统一。
(二)制定药品、耗材管理方法,明确管理方式与控制指标
改革后针对住院部各科药品、耗材使用实行绝对值和比例双控管理,即分别制定病人次均药费、次均耗材费和药品、耗材收入占医疗业务收入比例控制标准进行管理;针对门急诊仅对药品使用进行管理,采取门诊药占比控制。
二、药品、耗材双控管理实践效果
为了有效的评价医院药品和耗材双控管理实施效果,收集医院改革前同期半年内数据(2016年1-6月份)与改革后半年(2017年1-6月份)数据作分析评价。
改革前,医院不含药品和耗材收入比例为54.42%,改革后升高为57.17%,医院有效收入比重提高(t=-4.05,P=0.002)。药品零加成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县级公立医院推开,部分地区还实行了材料零加成,在这种情况下药品与耗材收入对医院而言是不能产生效益的,因此医疗机构对药品和耗材的经营重点应转变为成本控制。
双控管理设置了严格的药品和耗材次均费用考核标准,引导医务人员降低患者次均费用。改革后,医院药占比和耗占比双双下降,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有小幅增加(t=-1.49,P=0.17)、(t=-1.37,P=0.19)。进一步的分析發现住院次均药品费和次均耗材费下降幅度较大(t=42.29,P=0.00)、(t=16.06,P=0.00),住院次均药品费下降了147.70元、住院次均耗材费下降了75.06元。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双控管理对住院药品和耗材管控效果显著,既控制住了住院费用的过快增长,又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实现了惠民让利,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
责任主体得以落实,管理责任得以加强。管理学责任原理认为管理在追求效益和效率的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明确界定个人和部门要完成的任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科主任和护士长是药品和耗材管控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改革后将科主任和护士长作为责任主体,把科室药品和耗材控制考核结果与其绩效工资挂钩,从而倒逼科主任、护士长落实科室管理责任,影响医务人员对药品和耗材的使用。
三、结束语
通过半年的实践运行,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构建完整的药品和耗材管理体系,医院药占比和耗占比降低;医院优化了医疗收入结构,提高了收入比重,缓解了医保压力;患者不同程度的降低了门诊和住院药品、耗材次均费用,做到了医院和患者的双赢。因此医院药品、耗材双控管理探索与实践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刘凤娟.取消材料加成后的医用高值耗材也能创造经济效益[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5):12-14.
[2]林洁,张尉.医用耗材费用管理与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02):112-114.
[3]郭玉丽,吴凯丽,韩修月等.公立医院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5:29(09):5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