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成功的秘密

    叶枫

    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诞生以来,这个浸润于古典音乐、散发着古典哲学理性光芒的国家,经历了数度起伏。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里经历过社会经济的快速繁荣,也经历过战败后的迅速衰落。但每次衰落之后,德国总能在短时期内再度崛起,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德国诸如大众、宝马、奔驰、西门子、贝尔等这些强大世界级品牌的企业功不可没。人们不禁探究:德国企业强大的秘密是什么?

    对于德国,很多国人从各种渠道得来的印象是:专心专注、产品质量好,人既正经又古板,是典型的工匠型现代化工业国家……

    有人说,德国人成功的秘诀用中国语境来描述就是:“用心、知人知事”。聪明的德国人二战后,从“百废待兴”之上迅速“发达”起来,亦印证了这样的道理。

    专注产品:

    “工匠”心态引导企业发展

    专注,应该是很多企业希望做到的。那种三心二意的人和企业是完不成大事的、也成不了气候。德国企业往往偏安一隅,像是个稳重又充满活力的中年人,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稳定而专注地在一个领域发展。

    它们可能是“小公司”,也可能是“慢公司”,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笨公司”,但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表明它们绝不是“差公司”;他们做起事情来始终如一,像一个工匠只在乎自己的“艺术”般的创造有没有带来社会价值,而不在乎是否赚钱快。比如西门子公司,就是在“发明的基础上创建”的公司。如果是在中国,你一定找不出。

    文化打造:

    培养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

    德国有一大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拥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比如宝马公司的文化理念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这种形象不光是企业的品牌、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企业和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展示给社会的是美好的东西。

    德国的企业文化还体现出企业员工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包括家庭责任、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他们就是带着这些责任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事物。企业对员工强调的主要是工作责任,尤其是每一个人对所处的工作岗位或生产环节的责任。

    居安思危:

    是德国的一种商业文化

    德企高管对未来几乎总是比当前要缺乏信心,这种对未来的悲观似乎是德国经理人一种根深蒂固的集体性格。只有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德国经理人才感到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尊重人格、

    民主共享的价值观向导

    德国企业普遍重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不论是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还是高依托夫、路特等中小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决策是一种普遍现象。德国企业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努力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例如,1994年受世界石油危机影响,大众公司在德国本土的公司经济面临困难,需要解雇2万多名员工。然而,公司的员工在参与企业决策时却表示:宁愿减少自己收入的20%,把每周工作5天改为4天,也不要让那些人失业。而同类的事情,当大众公司在巴西的分公司也试图这样做时,却被巴西员工拒绝了。

    与所在国高度融合,

    实施长远战略不图赚钱快

    早年有中国媒体采访德国商会驻京办董事长伍德克先生,他提到:德国企业在中国取得成功,主要有四大因素:

    一是彼此认识与理解;二是高度的本地化;三是良好的产品质量;四是实施长远战略。

    他认为德国人细致认真,中国人注重实际,这样两种性格的人组合到一起比较合适。然而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比,德国的产品要贵一些,但德国人不打价格战,德国人要让中国人知道,多花一点钱,还是值得的。

    他还举例上海拜尔生产的一些假牙产品出现了次品,但这些次品质量也不亚于有些厂家生产的正品。中方经理主张降价处理,但德方经理坚决不同意,严格要求将次品报废回炉。企业所有的产品都应该达到质量标准,否则便意味着企业的自杀。德国人的产品应以质取胜,决不能坑害消费者。

    常说的创新、敢于打破陈旧、注重培养人才等当然也是德国企业所一直秉承的原则。

    德国企业在世界都是不以“赚快钱”为准,也不追求快速粗放式的发展,而是追求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他们首先详细分析潜在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前景等,没有充分的把握,德国企业决不轻易在市场中完成投资。

    对此,有人认为“德国人太死性”,但这何尝又不是优点?没有慧眼定格以及坚持的精神,何来成功?

    德国有人文的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与工匠的文化、信仰的文化,有成熟的商业体系,又何来不成功?

    没有文化可怕,有文化你不会用更可怕。我们抛弃儒学制商,不懂得阳明心性,更不懂敬畏真正的科学技术……只崇尚钱解决一切的文化,说白了是无成功可言的,120年前的甲午炮舰就已经是证明。这一点,德国人已为我们站立在讲台上……许久,许久。

    (编辑:源叶)

    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诞生以来,这个浸润于古典音乐、散发着古典哲学理性光芒的国家,经历了数度起伏。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里经历过社会经济的快速繁荣,也经历过战败后的迅速衰落。但每次衰落之后,德国总能在短时期内再度崛起,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德国诸如大众、宝马、奔驰、西门子、贝尔等这些强大世界级品牌的企业功不可没。人们不禁探究:德国企业强大的秘密是什么?

    对于德国,很多国人从各种渠道得来的印象是:专心专注、产品质量好,人既正经又古板,是典型的工匠型现代化工业国家……

    有人说,德国人成功的秘诀用中国语境来描述就是:“用心、知人知事”。聪明的德国人二战后,从“百废待兴”之上迅速“发达”起来,亦印证了这样的道理。

    专注产品:

    “工匠”心态引导企业发展

    专注,应该是很多企业希望做到的。那种三心二意的人和企业是完不成大事的、也成不了气候。德国企业往往偏安一隅,像是个稳重又充满活力的中年人,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稳定而专注地在一个领域发展。

    它们可能是“小公司”,也可能是“慢公司”,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笨公司”,但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表明它们绝不是“差公司”;他们做起事情来始终如一,像一个工匠只在乎自己的“艺术”般的创造有没有带来社会价值,而不在乎是否赚钱快。比如西门子公司,就是在“发明的基础上创建”的公司。如果是在中国,你一定找不出。

    文化打造:

    培养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

    德国有一大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拥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比如宝马公司的文化理念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这种形象不光是企业的品牌、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企业和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展示给社会的是美好的东西。

    德国的企业文化还体现出企业员工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包括家庭责任、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他们就是带着这些责任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事物。企业对员工强调的主要是工作责任,尤其是每一个人对所处的工作岗位或生产环节的责任。

    居安思危:

    是德国的一种商业文化

    德企高管对未来几乎总是比当前要缺乏信心,这种对未来的悲观似乎是德国经理人一种根深蒂固的集体性格。只有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德国经理人才感到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尊重人格、

    民主共享的价值观向导

    德国企业普遍重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不论是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还是高依托夫、路特等中小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决策是一种普遍现象。德国企业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努力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例如,1994年受世界石油危机影响,大众公司在德国本土的公司经济面临困难,需要解雇2万多名员工。然而,公司的员工在参与企业决策时却表示:宁愿减少自己收入的20%,把每周工作5天改为4天,也不要让那些人失业。而同类的事情,当大众公司在巴西的分公司也试图这样做时,却被巴西员工拒绝了。

    与所在国高度融合,

    实施长远战略不图赚钱快

    早年有中国媒体采访德国商会驻京办董事长伍德克先生,他提到:德国企业在中国取得成功,主要有四大因素:

    一是彼此认识与理解;二是高度的本地化;三是良好的产品质量;四是实施长远战略。

    他认为德国人细致认真,中国人注重实际,这样两种性格的人组合到一起比较合适。然而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比,德国的产品要贵一些,但德国人不打价格战,德国人要让中国人知道,多花一点钱,还是值得的。

    他还举例上海拜尔生产的一些假牙产品出现了次品,但这些次品质量也不亚于有些厂家生产的正品。中方经理主张降价处理,但德方经理坚决不同意,严格要求将次品报废回炉。企业所有的产品都应该达到质量标准,否则便意味着企业的自杀。德国人的产品应以质取胜,决不能坑害消费者。

    常说的创新、敢于打破陈旧、注重培养人才等当然也是德国企业所一直秉承的原则。

    德国企业在世界都是不以“赚快钱”为准,也不追求快速粗放式的发展,而是追求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他们首先详细分析潜在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前景等,没有充分的把握,德国企业决不轻易在市场中完成投资。

    对此,有人认为“德国人太死性”,但这何尝又不是优点?没有慧眼定格以及坚持的精神,何来成功?

    德国有人文的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与工匠的文化、信仰的文化,有成熟的商业体系,又何来不成功?

    没有文化可怕,有文化你不会用更可怕。我们抛弃儒学制商,不懂得阳明心性,更不懂敬畏真正的科学技术……只崇尚钱解决一切的文化,说白了是无成功可言的,120年前的甲午炮舰就已经是证明。这一点,德国人已为我们站立在讲台上……许久,许久。

    (编辑:源叶)

    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诞生以来,这个浸润于古典音乐、散发着古典哲学理性光芒的国家,经历了数度起伏。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里经历过社会经济的快速繁荣,也经历过战败后的迅速衰落。但每次衰落之后,德国总能在短时期内再度崛起,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德国诸如大众、宝马、奔驰、西门子、贝尔等这些强大世界级品牌的企业功不可没。人们不禁探究:德国企业强大的秘密是什么?

    对于德国,很多国人从各种渠道得来的印象是:专心专注、产品质量好,人既正经又古板,是典型的工匠型现代化工业国家……

    有人说,德国人成功的秘诀用中国语境来描述就是:“用心、知人知事”。聪明的德国人二战后,从“百废待兴”之上迅速“发达”起来,亦印证了这样的道理。

    专注产品:

    “工匠”心态引导企业发展

    专注,应该是很多企业希望做到的。那种三心二意的人和企业是完不成大事的、也成不了气候。德国企业往往偏安一隅,像是个稳重又充满活力的中年人,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稳定而专注地在一个领域发展。

    它们可能是“小公司”,也可能是“慢公司”,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笨公司”,但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表明它们绝不是“差公司”;他们做起事情来始终如一,像一个工匠只在乎自己的“艺术”般的创造有没有带来社会价值,而不在乎是否赚钱快。比如西门子公司,就是在“发明的基础上创建”的公司。如果是在中国,你一定找不出。

    文化打造:

    培养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

    德国有一大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拥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比如宝马公司的文化理念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这种形象不光是企业的品牌、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企业和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企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展示给社会的是美好的东西。

    德国的企业文化还体现出企业员工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包括家庭责任、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他们就是带着这些责任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事物。企业对员工强调的主要是工作责任,尤其是每一个人对所处的工作岗位或生产环节的责任。

    居安思危:

    是德国的一种商业文化

    德企高管对未来几乎总是比当前要缺乏信心,这种对未来的悲观似乎是德国经理人一种根深蒂固的集体性格。只有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德国经理人才感到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尊重人格、

    民主共享的价值观向导

    德国企业普遍重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不论是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还是高依托夫、路特等中小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决策是一种普遍现象。德国企业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努力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例如,1994年受世界石油危机影响,大众公司在德国本土的公司经济面临困难,需要解雇2万多名员工。然而,公司的员工在参与企业决策时却表示:宁愿减少自己收入的20%,把每周工作5天改为4天,也不要让那些人失业。而同类的事情,当大众公司在巴西的分公司也试图这样做时,却被巴西员工拒绝了。

    与所在国高度融合,

    实施长远战略不图赚钱快

    早年有中国媒体采访德国商会驻京办董事长伍德克先生,他提到:德国企业在中国取得成功,主要有四大因素:

    一是彼此认识与理解;二是高度的本地化;三是良好的产品质量;四是实施长远战略。

    他认为德国人细致认真,中国人注重实际,这样两种性格的人组合到一起比较合适。然而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比,德国的产品要贵一些,但德国人不打价格战,德国人要让中国人知道,多花一点钱,还是值得的。

    他还举例上海拜尔生产的一些假牙产品出现了次品,但这些次品质量也不亚于有些厂家生产的正品。中方经理主张降价处理,但德方经理坚决不同意,严格要求将次品报废回炉。企业所有的产品都应该达到质量标准,否则便意味着企业的自杀。德国人的产品应以质取胜,决不能坑害消费者。

    常说的创新、敢于打破陈旧、注重培养人才等当然也是德国企业所一直秉承的原则。

    德国企业在世界都是不以“赚快钱”为准,也不追求快速粗放式的发展,而是追求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他们首先详细分析潜在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前景等,没有充分的把握,德国企业决不轻易在市场中完成投资。

    对此,有人认为“德国人太死性”,但这何尝又不是优点?没有慧眼定格以及坚持的精神,何来成功?

    德国有人文的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与工匠的文化、信仰的文化,有成熟的商业体系,又何来不成功?

    没有文化可怕,有文化你不会用更可怕。我们抛弃儒学制商,不懂得阳明心性,更不懂敬畏真正的科学技术……只崇尚钱解决一切的文化,说白了是无成功可言的,120年前的甲午炮舰就已经是证明。这一点,德国人已为我们站立在讲台上……许久,许久。

    (编辑:源叶)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主动引领新常态 努力实现新发

    苏红义李雅楠近年来,碑林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型优化升级总基调,集中精力稳增长、促转型,全力以赴惠民生、保稳定,经济始终在合理区间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