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对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蒲阿丽 邹松歧
【摘要】在当前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以技术创新来推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产业立足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构建和测算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考虑产业生产能力和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和技术创新环境因素对提升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作用不大。
【关键词】装备制造 技术创新 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13.010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主打‘中国装备。‘中国装备升级的突破口,就是推动装备‘走出去。”《2014年中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从创新能力看,2014年山东省排第七位。而从行业RCA指数来看,2015年山东省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2.77,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通用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研究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国外对于装备制造业没有系统的研究文献,但很多学者已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决定一国比较优势格局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早期,弗农(Vernon,1966)认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变化。[1]之后,克鲁格曼(Krugman,1979)第一个将技术创新引入规范的贸易理论模型,认为创新的北方和非创新的南方之间的技术差距是贸易得失的决定性因素。[2]梅里兹(Melitz,2003)则经典地解释了异质性企业的贸易决策行为,用生产率的差异来表示企业异质性。[3]国内有关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的文献较多。姚鸿雁等(2006)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在低附加值产品上具有价格竞争力,而在高附加值产品上普遍不具备价格竞争力。[4]霍徐强(2010)则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居中等偏后水平,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最具竞争优势。[5]石俊国等(2014)使用贸易竞争指数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水平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6]此外,田刚元(2010)通过研究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发现,其核心优势不明显,整体竞争力不高,应重点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7]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很少重点分析技术创新对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专门研究山东省问题的更是屈指可数。本文通过计算多个指标来测度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重点分析技术创新投入和环境因素的具体影响。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范围分属于金属制品业(行业1)、通用装备制造业(行业2)、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行业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行业5)、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行业7)7个行业。借鉴金碚(2006)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以出口数据为基础的出口数据评价法,涉及行业出口占比指数、相对出口优势指数、RCA变化率指数和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四个比较优势指标。其中,行业出口占比指数和相对出口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指标某年指数=(指标某年值/指标2004年值)×100,RCA变化率指数和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指标某年指数=(指标某年值-指标2004年值)+100,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是以上四个指数的平均数(结果见表1)。有关世界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使用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库SITC Rev.3数据整理汇总所得,山东省的相关数据来自2005~2016年《山东统计年鉴》。
由表1可以看出,山东省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最快,2015年的国际竞争力最强,其次是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五个指数都显示,山东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弱。
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计量模型设定及指标衡量。本文使用的面板数据是山东省7大装备制造业2005~2016年的数据,是一个长面板数据,构建以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为被解释变量,以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环境、生产能力、所有制结构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分别用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行业出口占比指数、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相对出口优势指数和RCA变化率指数衡量,技术创新投入用R&D;人员投入强度即R&D;人员折合全年当量占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比重衡量;技术创新环境用政府资金占R&D;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衡量;生产能力用工业总产值衡量;所有制结构用外资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衡量。相关数据来自2005~2016年《山东统计年鉴》。
平稳性、组间异方差、组内自相关和组间同期相关检验。本文采用LLC(Levin, Lin and Chu)检验方法,设定所有制结构变量的最大滞后项为3,然后程序根据AIC信息准则选择的平均滞后阶数为3,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小于0.05,说明各变量序列不存在单位根,通过平稳性检验。使用Greene提出的沃尔德(Wald)检验,考虑原假设“不同个体的扰动项方差均相等”,检验结果Prob>chi2的值均为0.0000,说明存在组间异方差。使用Wooldridge提出的沃尔德(Wald)检验,考虑原假设“不存在组内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行业出口占比指数、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和相对出口优势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其Prob>F值大于0.05,接受原假設,认为存在组内自相关;以RCA变化率指数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其Prob>F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认为不存在组内自相关。经过Breusch-Pagan LM检验,p值均小于0.05,接受“不存在组间同期相关”的原假设,认为不存在组间同期相关。鉴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的面板数据存在组间异方差和组内自相关问题,因此,只有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估计,其估计量才更有效。
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估计结果。由表2的回归结果看出,技术创新投入和环境因素对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系数分别是0.0650和0.0486,且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正面影响非常显著,但是提升作用不是很大。
结论与启示
结论。通过比较分析表2中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技术创新投入对行业出口占比指数和相对出口优势指数具有非常显著的提升作用,对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和RCA变化率指数也具有不显著的积极作用。除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技术创新环境因素对其他四个指标均具有1%水平下的显著性影响,而且影响作用均大于技术创新投入。行业生产能力和所有制结构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和其他四个分指标的影响不尽相同,行业生产能力对行业出口占比起到较小的抑制作用,对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和其他三个分指标的影响都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且影响程度都大于技术创新投入。但是,行业所有制结构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外资企业对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不仅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阻碍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启示。第一,应加大研发人员的素质培养。企业应通过提高待遇的方式,招聘或培养更多的研发人员;通过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提升研发人员的整体研发能力,从而提高产业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进一步改善技术创新环境非常必要。首先,政府应该出台更细化的规范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比如设定企业的年技术研发项目和研发人员数量指标,年底实行奖罚措施等。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强化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帮助企业加大融资平台建设。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应全力构建基于产业链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创造集群创新环境。
第三,尽量减少外资企业对装备制造产业的控制力。2015年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所占比重是20.9%,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达到62.1%。这一指标对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是消极的。因此,山东省应该合理引导外资进入装备制造业,以减少技术垄断以及外商撤资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把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技术创新的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为:16CJJJ18)
注释
[1]Vernon R. ,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6(83), pp. 190-207.
[2]Krugman P. A., "Model of innov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87), pp. 253-266.
[3] Melitz J. ,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Econometrica, 2003, (71), pp. 1695-1725.
[4]姚鸿雁、朱启贵、叶连松:《我国装备制造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价格指数》,《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第70~71页。
[5]霍徐强:《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商业经济》,2010年第3期,第5~7页。
[6]石俊国、吴非、侯泽敏:《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國际竞争优势的影响——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阶段回归分析》,《技术经济》,2014年第3期,第33~39页。
[7]田刚元:《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山东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商业经济》,2010年第4期,第12~13页。
责 编∕刁 娜
【摘要】在当前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以技术创新来推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产业立足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构建和测算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考虑产业生产能力和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和技术创新环境因素对提升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作用不大。
【关键词】装备制造 技术创新 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13.010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主打‘中国装备。‘中国装备升级的突破口,就是推动装备‘走出去。”《2014年中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从创新能力看,2014年山东省排第七位。而从行业RCA指数来看,2015年山东省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2.77,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通用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研究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国外对于装备制造业没有系统的研究文献,但很多学者已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决定一国比较优势格局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早期,弗农(Vernon,1966)认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变化。[1]之后,克鲁格曼(Krugman,1979)第一个将技术创新引入规范的贸易理论模型,认为创新的北方和非创新的南方之间的技术差距是贸易得失的决定性因素。[2]梅里兹(Melitz,2003)则经典地解释了异质性企业的贸易决策行为,用生产率的差异来表示企业异质性。[3]国内有关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的文献较多。姚鸿雁等(2006)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在低附加值产品上具有价格竞争力,而在高附加值产品上普遍不具备价格竞争力。[4]霍徐强(2010)则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居中等偏后水平,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最具竞争优势。[5]石俊国等(2014)使用贸易竞争指数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水平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6]此外,田刚元(2010)通过研究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发现,其核心优势不明显,整体竞争力不高,应重点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7]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很少重点分析技术创新对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专门研究山东省问题的更是屈指可数。本文通过计算多个指标来测度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重点分析技术创新投入和环境因素的具体影响。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范围分属于金属制品业(行业1)、通用装备制造业(行业2)、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行业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行业5)、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行业7)7个行业。借鉴金碚(2006)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以出口数据为基础的出口数据评价法,涉及行业出口占比指数、相对出口优势指数、RCA变化率指数和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四个比较优势指标。其中,行业出口占比指数和相对出口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指标某年指数=(指标某年值/指标2004年值)×100,RCA变化率指数和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指标某年指数=(指标某年值-指标2004年值)+100,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是以上四个指数的平均数(结果见表1)。有关世界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使用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库SITC Rev.3数据整理汇总所得,山东省的相关数据来自2005~2016年《山东统计年鉴》。
由表1可以看出,山东省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最快,2015年的国际竞争力最强,其次是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五个指数都显示,山东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弱。
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计量模型设定及指标衡量。本文使用的面板数据是山东省7大装备制造业2005~2016年的数据,是一个长面板数据,构建以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为被解释变量,以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环境、生产能力、所有制结构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分别用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行业出口占比指数、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相对出口优势指数和RCA变化率指数衡量,技术创新投入用R&D;人员投入强度即R&D;人员折合全年当量占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比重衡量;技术创新环境用政府资金占R&D;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衡量;生产能力用工业总产值衡量;所有制结构用外资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衡量。相关数据来自2005~2016年《山东统计年鉴》。
平稳性、组间异方差、组内自相关和组间同期相关检验。本文采用LLC(Levin, Lin and Chu)检验方法,设定所有制结构变量的最大滞后项为3,然后程序根据AIC信息准则选择的平均滞后阶数为3,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小于0.05,说明各变量序列不存在单位根,通过平稳性检验。使用Greene提出的沃尔德(Wald)检验,考虑原假设“不同个体的扰动项方差均相等”,检验结果Prob>chi2的值均为0.0000,说明存在组间异方差。使用Wooldridge提出的沃尔德(Wald)检验,考虑原假设“不存在组内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行业出口占比指数、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和相对出口优势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其Prob>F值大于0.05,接受原假設,认为存在组内自相关;以RCA变化率指数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其Prob>F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认为不存在组内自相关。经过Breusch-Pagan LM检验,p值均小于0.05,接受“不存在组间同期相关”的原假设,认为不存在组间同期相关。鉴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的面板数据存在组间异方差和组内自相关问题,因此,只有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估计,其估计量才更有效。
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估计结果。由表2的回归结果看出,技术创新投入和环境因素对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系数分别是0.0650和0.0486,且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正面影响非常显著,但是提升作用不是很大。
结论与启示
结论。通过比较分析表2中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技术创新投入对行业出口占比指数和相对出口优势指数具有非常显著的提升作用,对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和RCA变化率指数也具有不显著的积极作用。除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技术创新环境因素对其他四个指标均具有1%水平下的显著性影响,而且影响作用均大于技术创新投入。行业生产能力和所有制结构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和其他四个分指标的影响不尽相同,行业生产能力对行业出口占比起到较小的抑制作用,对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和其他三个分指标的影响都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且影响程度都大于技术创新投入。但是,行业所有制结构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外资企业对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不仅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阻碍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启示。第一,应加大研发人员的素质培养。企业应通过提高待遇的方式,招聘或培养更多的研发人员;通过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提升研发人员的整体研发能力,从而提高产业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进一步改善技术创新环境非常必要。首先,政府应该出台更细化的规范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比如设定企业的年技术研发项目和研发人员数量指标,年底实行奖罚措施等。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强化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帮助企业加大融资平台建设。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应全力构建基于产业链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创造集群创新环境。
第三,尽量减少外资企业对装备制造产业的控制力。2015年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所占比重是20.9%,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达到62.1%。这一指标对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是消极的。因此,山东省应该合理引导外资进入装备制造业,以减少技术垄断以及外商撤资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把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技术创新的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为:16CJJJ18)
注释
[1]Vernon R. ,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6(83), pp. 190-207.
[2]Krugman P. A., "Model of innov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87), pp. 253-266.
[3] Melitz J. ,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Econometrica, 2003, (71), pp. 1695-1725.
[4]姚鸿雁、朱启贵、叶连松:《我国装备制造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价格指数》,《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第70~71页。
[5]霍徐强:《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商业经济》,2010年第3期,第5~7页。
[6]石俊国、吴非、侯泽敏:《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國际竞争优势的影响——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阶段回归分析》,《技术经济》,2014年第3期,第33~39页。
[7]田刚元:《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山东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商业经济》,2010年第4期,第12~13页。
责 编∕刁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