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促生发展
杜宏杰
【摘 要】 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本文就师生互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课程;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认真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從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师生互动的内涵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同等地位,是共同的“参与者”、“学习者”,使得我们的教学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二、新课改数学互动教学中的误区及应贯彻的原则
1、新课改中互动教学的误区
现如今,为了顺应新教育的观念,没有人再继续“满堂灌”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满堂问”,更有甚者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了。
在《函数的奇偶性》一课,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作出函数和的图像,亲身体验奇函数、偶函数图像的特征,这个时候老师再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如何通过具体的数值抽象出奇函数、偶函数严格的数学定义”就顺理成章了。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忙于追求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自主形式”,忙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热烈”的氛围!
如在一次《二分法》的公开课中,教师提出问题:“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然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立即分组围成一团,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可谓热烈。几分钟后,教师又一声令下:“停止!”于是学生的讨论声嘎然而止。然后由几个学生展示讨论成果,而其余学生则无可奈何地被边缘化了。这种教学,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
2、师生互动应贯彻的原则
(一)“互动”教学应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课堂中适当的安排一些创新的、开放性较强的练习,既可满足班级内那些“提出问题有深度、有新意、有创造性地回答问题”的学生的需要,又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
《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同事、伙伴,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创设良好的情景和营造和谐的氛围[7]。
三、师生互动的优化策略
1、发扬教学民主,平等互动交流
在班级的群体中,总是存在学生学习的差异,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常常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接受能力较强,反应较快,而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又往往表现腼腆,怕答错了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甚至嘲弄。对于这样一些学生的情况,教师应尊重他们,在课堂上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让他们有机会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见解,暴露出问题。通过教师或同学的纠正,甚至故意诱导学生互相展开激烈的辩论,“煽动”学生为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争辩,使课堂上形成人人参与的民主的教学氛围。
2、熟悉吃透教材,强化互动内容
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在形势下,教师应熟悉新课标和新教材,钻研新课标的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通过新、旧教材相同内容的比较可以很好地对每一个教学内容定位,以把握教材内容。
3、创新课堂讨论,优化互动环节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展开讨论时,开始往往会面对大部分同学的沉默。从容面对讨论时可能有的沉默,做好心理准备,必要时可以就学生面对的困境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预习,有目的地让学生浏览将要讨论的内容。
4、把握课堂情绪,创设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互动首先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互动,以此创设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谐、安全、活跃的心理气氛,为课堂互动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必须要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尤其要注意把握课堂情绪,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始终做到“目中有人”,确立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要以一种商量、协商的口吻进行对话。例如,“你表达得真好,说得很具体,老师听懂了”、“大家觉得他说得怎样?你想试一试吗?”这样的话语使学生与教师的心拉近,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来。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只要能有效的掌握相应的知识或技能,就是最有效的教学!不一定非要按某种模式来上课。因为不同学科,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思维方法,学生就应该按不同的学习方式去操做,教师就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綦春霞.数学课程论与数学课程教材改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佐文武.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5]数学教育改革与研究[J].新疆新蕾评论,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