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代史上水旱灾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涂世会

    【摘? ?要】 中国近代史上灾害频发,水灾、旱灾、虫灾以及疫灾等,这些灾害或多或少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危害,其中水旱灾害的发生更是对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探析中国近代史上水旱灾害对农村社会以及农村人民产生的危害,进而探讨中国近代史上乡村在水旱灾害打击下的农业经济、社会冲突及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变。

    【关键词】 水旱灾害;农村社会;农民

    [Abstract] Disaster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uch as floods, droughts, insects and epidemics. These disasters are more or less harmful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Among them, the occurrence of flood and drought has a huge impact on rural societ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amages caused by floods and droughts to the rural society and rural people in China's modern history from the causes of floods and drought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social conflicts and changes in farmers' living conditions under the impact of floods and droughts.

    [Key words]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rural society; farmers

    1? 水旱灾害产生的原因

    1.1自然环境因素

    中国近代史上的水灾、旱灾频发,不断恶化,多半是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不断恶化之后产生的必然结果。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气候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寡,而降水量则是直接影响水旱灾害发生的因素,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也是引起地区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各地降雨的年内变化也是水旱灾害发生的自然诱因,并且影响着灾害的周期和轻重。各地区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土壤情况也相对不一,许多地区由于土质粗松,蓄水、滞水能力不足,所以就会造成水流加速,冲击平原层土壤;还有许多地区的土壤由于缺少蓄水层,可能会出现地表及地下土壤无法蓄水,容易形成干旱灾害。

    不过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只是一种外在影响因素,它所能产生的危害或者说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更多的取决于人类社会自身的条件。对于自然灾害的形成发展来说,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之所以能够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打乱人类社会的社会秩序,侵扰人民群众的生活,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有效迅速的应对发生的灾害。中国近代史上社会经济结构内部混乱,人员繁杂,统治阶级腐朽等等原因,均使得当时的社会无法建立迅速有效的防灾体系,防灾设备,还会出现现有设备被损毁的现象,这些也是水旱灾害愈演愈烈的原因。

    1.2? 生態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恶化也是水旱灾害不断频发的又一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近代农业商品经济也在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增速,由于经济作物的种植,许多土地被开发来种植经济作物,农林种植业不断向山区发展。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耕山种地,砍伐木材等等破坏了土壤的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得土质经不起雨水的冲刷,沙土流失,于是水灾增多,灾情惨重。

    近代史上封建剥削严重,战争时有发生,防洪设备缺乏,应对水旱灾情的体系也不够先进,森林惨遭破坏,植被稀少,在加上广大农村社会经济被破坏,农民的生活也不能得到保障,日益贫苦,这些原因使得灾害不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还频频爆发,越来越严重。降水量季节性分布不均是引起水旱灾害发生的源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使得水旱灾害扩散更加便利,再加上当时恶劣的社会条件以及水利设施的废弃造成的对灾害抵抗能力的丧失为水旱灾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 水旱灾害对农村社会的危害

    2.1? 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

    每经历一次水旱灾害,农村的长居人口数量必然会发生变化,且多半是减少,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伴随着灾荒过后出现的饥荒,疾病等方式也会间接导致人员的死亡,通常会造成十数里的耕地无人耕种,村里杳无人烟,甚至连炊烟都没有的惨象。如果一个地区灾荒比较严重,这个地区的人口可能会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农村人口流离失所,数千人中会有将近四成的人员迁徙,其中有许多家庭会选择举家搬迁。灾荒造成农村地区人口锐减,而人口下降就意味着劳动力的流失,劳动力减少之后就会出现耕地无人耕种的现象,如果一个村的耕地长期无人耕种,则会造成农田荒芜,土壤质量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农产品的产量出现下降,农村社会的各种生产经营事业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社会的一个总体贫乏现象。

    2.2? 农田荒芜,收成下降

    由于农村的人口数量在经历过灾荒之后都会有所下降,这就使得耕种农田的劳动力匮乏,即使是有土地可耕种,也会因为劳动力人口的不足,大片农田无人耕种,良田荒芜。再者,由于水旱灾害的影响,农村的土质有所改变,被洪水淹没过的农田,土质都会失去一定的肥力,土壤结构会遭到破坏,甚至会成为冷浆田,这样就会使耕地长期不能耕作。每一次的灾害,对农村可耕种土地造成的影响都是难以复原的,每经历过一次灾害,农村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就在减少,而那些没有开垦过的土地,又已没有开发耕种的可能,就是已经耕种了的熟地,也不能不任其抛荒。耕地面积缩小,荒地增加,必然导致农业总产量的严重下降,农民收成也不断下降,大多只有平时年份收成的6成左右。

    2.3? 出现饑荒

    中国近代史上,由于灾害,田地不可避免会出现荒芜情况,农业产量也会随之减少,以致时常出现严重饥荒局面,基本上如果出现这个局面的话,就会有许多农民家庭要断粮,若是在平时还能借粮过活,但是遇上水灾旱灾的话,往往借贷无门,这时便会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如1925年江西发生大水灾时,赣南各县的饥荒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地方存米已十分枯竭,平民人家每日只能吃两餐稀粥,遍地绝粮,乡民饿死者达千余人,幸存者食草根树皮度日,哀鸿遍野,令人惨不忍睹。

    2.4? 农村社会矛盾爆发

    每到灾荒严重之年,就会出现许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求生存的农民,农村社会本就不富裕,生活相对清贫,再遇上灾荒,农民的生活就会更加贫苦。这个时候,农村社会中贫富差距以及贫富矛盾就会更加艰巨,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起来,饥民骚动,抢米抢粮,再到更加突出的抗捐抗租斗争。这些斗争有可能会发展成地方上的武装起义,出现土匪遍地的情况,但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饥荒中的农民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求一口饭吃而聚集在一起。

    2.5? 破坏农业经济

    灾荒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得饥荒年代农民死亡人数剧增,摧毁农业生产力,使耕地面积缩小,荒地增加,而且还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水旱灾害的原因,在灾荒过后,大量的耕畜死亡,农业用具等丢失,这使得短时间内恢复耕种成为泡影,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无法恢复农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经历过灾荒之后,原有的农业设施可能会被摧毁,住房等也可能变成危房,这些都使得农业再生产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更严重的情况还有因为灾荒之后缺乏农作物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以致于农业生产完全停滞不前,直接后果就是农业经济遭受巨大打击,甚至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恢复。

    3? 结语

    近代史上的水旱灾害对农民生计影响极大,一旦发生这样的自然灾害,受制于各种因素,近代史上的农村社会未能很好的应对灾害的发生,许多农村受灾害影响都出现了耕地无人耕种,粮食收成欠缺,以致出现饥荒年,引起了农村社会的动荡不安,破坏了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对此,应该借鉴往昔的经验,建立有效的救灾、赈灾体系,设立专门的防水旱灾害的机构,派遣对应的工作人员救济灾民,整治水利工程,保护农业收成,稳定广大农民的情绪。

    参考文献:

    [1] 杨鹏程等著. 灾荒与赈济 历史上灾荒时期的湖南农民、农村与农业问题[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09.

    [2]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06.

    [3] 汪志国著. 近代安徽:自然灾害重压下的乡村[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12.

    [4] 李凯灿. 浅析近代灾荒的成因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J]. 生产力研究,2009(14):87-88+91.

    [5] 王鑫宏,柳俪葳. 近二十年来河南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农业考古,2014(03):127-134.

    (编辑:李丹)

相关文章!
  • 白洋淀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防

    韩占江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具有流行面广、传染性强、病程长、伴随继发感染等特点;在河北省5月至10月份,水温在20~36℃之间均有流行,尤以水温

  •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与综合

    丁海燕摘要:当前畜禽养殖污染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就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关键词:

  •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李纪华河南省西峡县地处伏牛山南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各种果树生长,年产桃、李、杏等果品15万t,但近年来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较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