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的教与学

柯曦

摘要:研究申提琴右手技巧运用的教与学有助于解决体格娇小的演奏者因其身体机能不足而用力不当所造成的影响中提琴发音的问题。从中提琴的乐器特征、发音问题入手,分析教学实践,梳理教学问题,思考当代新的教学思路,为中提琴演奏者提高和完善个人的右手演奏技巧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提琴教学;右手技巧运用;
中图分类号:J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2-0120-06
音乐的优美旋律离不开娴熟技巧的流畅表达,而娴熟技巧的运用又离不开教与学中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与创新。在聆听优秀的中提琴演奏家演奏时不难发现,他们在音乐情感的表达中对自己左右双手技巧运用的管理都非常科学与严谨,清楚每一种技巧运用的目的,并有着惊人的控制能力。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问题的关注重点仍是右手持弓、手型、运弓、弓法等等局部问题,很少有人从教与学的角度完整地思考针对右手技巧运用问题需要教些什么、学些什么,这也直接导致许多人盲目追求中提琴右手演奏技巧,而不思考使用技巧的目的和意义。因此,为了更科学、更理性地提高中提琴右手演奏技巧运用与控制能力,应当在其教与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明确每一种右手技巧运用的目的,建立不同阶段的正确目标,并在目标的激发下,教授或学习所需技能的相关知识。
一、中提琴的乐器特征
中提琴与小提琴属于同一乐器家族,二者的演奏姿势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小提琴相比,中提琴琴身大、琴弦粗、琴弓沉、整体音域低五度,因此琴弦共振与发音的速度也略显迟缓。中提琴的音域色彩不如小提琴那样明亮炫丽、泼辣张扬,其音色低沉、幽暗、沧桑,像一位羞涩忠厚、豁达正直的男生在情动时低吟浅唱。在管弦乐队的演奏中,中提琴更是属于合作性的配乐伴奏乐器,以憨厚的性格时常穿梭在各个声部之间。因此,要获得既洪亮又优美的演奏效果,中提琴演奏者必须具备右手技巧运用的非凡控制能力。
二、中提琴的发音要素
在中提琴教学实践中,想要针对右手技巧运用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知晓影响中提琴发音的因素,才能使教师有正确的教学方向,使学生具有理性的辨别能力。
众所周知,中提琴的发音是琴弦震动、弓、琴与弓的接触点(发音点)、琴体共鸣、运弓速度、右手压力六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控制着中提琴右手技巧的运用。
(一)琴弦震动
中提琴发音时,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琴弦震动的表象是:弓毛与琴弦磨擦时,琴弦被震动,产生左右晃动,形成声波。但在实际情况下,琴弦在震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螺旋型的圆圈,不断地旋转。琴弦振幅圆圈的持续性与均衡性决定了音色纯净的程度,琴弦振幅圆圈的大小决定着音量的大小。
(二)弓
中提琴弓的弓毛由马尾做成,在放大镜下呈现出无数的小钩,能把琴弦钩住向一个方向旋转,在弓毛与琴弦摩擦时就会产生相反的阻力,把琴弦拉向上下不同的方向:当弓向下运行时琴弦的震动就
(三)接触点
接触点是指琴弓与琴弦的接触点,也可以称为发音点,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曾解释为“发音点是指弓和琴弦接触并能发出最好听的声音的地点”。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五个最基本常见的接触点。为了更明显地感受到发音点的区别所在,用“p/mp/mf/f/ff”五个最基础的力度档次作为对比。发音的接触点被加拉米安归纳为影响发音问题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之一,原因就在于接触点对于控制右手学习调控运弓时的速度和力量的变化存在着强烈的制约作用。
(四)琴体共鸣
琴体共鸣的可能性很多,好的共鸣需注意以下三点:(1)音准的共鸣。音高的准确性可增加同音在空弦里泛音中的共振程度,并增强琴体的共鸣。(2)音量大小的共鸣变化。这种共鸣变化一定与右手力量大小配合适当运弓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3)演奏者内心与琴体的共鸣。演奏者内心对音乐力度大小的想象与琴体所产生的共鸣很关键,但这种共鸣潜在于内心,常在教学中被忽略。乐器与演奏者本应是一个完整的共鸣体,根据演奏者对音乐力度的设计与理解几乎可以完全地控制琴体共鸣的大小。
(五)运弓速度
在运弓中,如果运弓速度加快,就会产生更强的冲力,使琴弦的振动幅度扩大,从而增大中提琴音量,奏出刚健有力的声音;反之,运弓速度减慢,则冲力减弱,琴弦的振动幅度减小,从而减小中提琴音量,奏出温柔甜美的声音。
(六)压力
压力应从两方面思考,一方面指琴弓及右手整体的重量;另一方面指右手控制运弓时使用的各种不同的压力。值得思考的是,压力在右手的调节中总是需要人为地对肌肉动作进行控制,这需要演奏者对琴弦不同位置的张力有着充分的了解,懂得采用合适的弓速对压力加以及时配合。(1)纵向的垂直力量,指右手本身的重量和弓子本身的重量,这是眼睛可以看见的一股下沉的力量;(2)横向的水平力量,指隐藏在右手内部的力量,其如同流水一样灵活,需要人为的调整进行平衡。这种力量常与弓的乐器特征有关,同时也与琴弦的接触点相互制约。中提琴弓的弓根有马尾库,因此弓根部位的重量偏重,而弓尖较细,力量偏轻。在演奏中为避免破坏整个乐句音色音量的统一,演奏者在水平方向运弓时,弓根演奏通常会省力;而进入上半弓至弓尖时,却会主动增加右手食指倾斜的压力,这种细小而微妙的调整使得右手水平力量进行平衡地转换。因此,压力质量的控制需要演奏者具有辨别音色好与坏的能力,这种辨别能力是控制右手学习科学运用速度与压力调节技巧的前提条件。
以上六个基本因素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它们是影响中提琴发音的基本条件,直接影响右手控制技巧运用的各个环节。有了对它们的认知才能理解中提琴自然正确的发音,同时在听觉中具有正确的辨别能力,也为师生在右手技巧运用的教与学中提高管理右手的控制能力理清了思路。
三、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鉴于众多优秀的中外中小提琴教育家早已从传统的思路对右手运用技巧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本文将通过师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教学现象进行分析,寻找能够促进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教与学的好方法。
(一)教学现状
1.教学设计缺少长远目的规划和短期目标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针对学习右手技巧运用与训练的讲解常常缺少线条的梳理,学生的基础概念模糊不清,使得教学与练习效率低、效果差。所以,针对右手技巧运用教与学的计划设计需要师生首先制定长远的目的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短期目标,对技巧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教学,从而使教与学达到由浅入深、逐步完善的效果。
2.右手技巧运用中“换”的能力需加强
在右手技巧的训练中,一个“换”字可以理清衔接右手技巧运用的各个环节,如换弓、换弦、换弓法、换发音接触点等等。在驾驭这些“换”的能力时,演奏者应注意孰轻孰重,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问题,例如什么时候需要为了流畅的音乐连接解决换弓技巧、什么时候需要为了塑造音乐性格换弓法。教师需熟知各个弓法的特性,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其次,换弦看似简单有规律可寻,可在一首作品的演奏中换弦总是在特定的音符中出现,这使右手换弦的问题具有了多变(灵活)性。这一点与左手的换把技巧具有共性,对大脑的注意力与变通能力的精准度要求极高,驾驭右手技巧运用中“换”的能力的好与坏是直接影响作品演奏连贯性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要求中,师生控制右手“换”的能力的精准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3.弓法运行时弓段分配欠精准
弓段分配的问题总是与右手肌肉的运动有直接的联系。在教学中,师生普遍对弓段分配的设计存在粗枝大叶不够精准的问题,这是造成演奏者在错误弓段运用下,错误使用右手生理运动造成肌肉紧张影响发音的最直接的原因。弓段分配的问题重在先科学设计后巩固练习,教学实践中需要师生认真地根据乐句的要求,准确地确定弓段演奏的具体位置并进行仔细设计,最后通过大脑对右手肌肉的反复控制练习达到自然流畅的演奏。
4.右手运用技巧未引起足够重视
一直以来,教师在技巧教学过程中总会首先要求解决左手的相关技巧问题,例如音准、手指动作、换把等,中提琴的教学对于左手技巧运用的学习和要求相对右手都显得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鉴于左手技巧运用的复杂多样性,多数学生都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反复练习,当左手的问题得以充分解决的时候,右手也基本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演奏了,因此教师常常会忽略右手的学习,造成中提琴演奏的学生在右手技巧运用的领域里总是弱于左手技巧的运用,甚至表达方式不准确或者错误的状况。
(二)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四类教学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的教与学的问题一直都未得到妥善的处理。对此,需要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同时考察原因。
1.教师教学
(1)教师在教学中对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的教学问题缺乏广泛深入的关注和细致的讲解;
(2)教师应在教学中找对正确教授控制右手技巧运用的方向,研究教学方法并带领学生一起反复实践;
(3)随着时代的变迁,中提琴逐渐转型为独奏乐器,音乐审美渐有追求洪亮音色的趋势。教师应顺应时代演奏风格的变化需求,在教学中弥补中提琴在右手技巧运用方面的不足。
2.学生学习
(1)多数学生对右手技巧运用学习没有系统的概念和训练,这是造成中提琴发音不准确最普遍的问题。
(2)学生需要懂得平衡右手或左手技巧运用的学习标准。在一首音乐作品的研究和学习中,最常见的两种学习现象:一是多数学生通常会在初期的阶段致力于研究左手演奏技巧,而忽略右手演奏技巧;二是在右手演奏技巧的研究中仅仅注重右手弓法运用的表层问题,而对于深入系统地学习“速度”“力度”等变化与转换的调控能力考虑甚少。
(3)在教学中学生对右手技巧运用的理论学习没有系统性,缺少删繁就简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导致相关理论运用混乱,最终造成右手肩、臂、手指等各部位协调失当,达不到音乐演奏的理想效果。
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的教与学需要师生们的充分重视,既离不开教师细致深入的讲解,也离不开学生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师生只有在教与学的双向共同努力下,才能进入正确的教学方向,通过共同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逐步提高右手技巧演奏的能力,最终达到精准合理地管理右手技巧运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新思路的思考
针对以上教与学现状的思考与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辨明当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对于优势我们将继续弘扬;对于不足,我们需要刻不容缓地进行弥补和改进。
(一)树立正确教学思想
在右手技巧运用的教学中,一定要以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师生迈向教学的正确方向。传统模式教学中最重视的是右手各个弓法技巧运用、肌肉运用原理等相关知识的教与学,常常忽略右手技巧运用学习的意义在于为了更好地让中提琴演奏出美妙的声音;因此,现代的教学不仅需要关注控制右手技巧运用教与学中的各个弓法技巧,肌肉运用原理及相关运用规律,还需要以注重准确发音为前提条件,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使中提琴演奏出美妙的声音是研究右手技巧运用的根本原因,能否奏出美好的音色是右手技巧运用学习的最终目的,而认真研究中提琴乐器特性、右手肌肉运动和弓法技巧等相关问题及其变化规律都是为了帮助演奏者更好更多地塑造生动形象的音乐性格并创造出理想的中提琴声音。
(二)明晰中提琴发音理念
在教学中,师生需首先对中提琴发音建立正确的理念,弄清什么是中提琴自然正确的发音。自然正确的发音一定是在科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让张弛有序的右手肌肉能够持续均匀地控制琴弦,在特定的、不被改变的发音接触点中,运用均匀的弓速配合适当的压力使琴弦振幅圆圈持续均衡地旋转。这些条件要求演奏者在右手技巧运用的过程中有着极为良好的身体机能调控感应能力,这种能力的好与坏决定了发音是否正确、音色是否纯净。如果一个演奏者不学习中提琴声学震动的原理,或者不详细了解中提琴发音问题的基本要素,那么就无法真正掌握控制运弓速度和力量时手臂、手指肌肉调节的能力,以致在右手技巧运用时缺少敏锐的感知,不能依据旋律及时做出相应适当的调整,也就不可能有精湛的右手技巧运用。
在明晰自然正确发音的基础上掌握右手技巧运用可让师生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相关知识,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能根据它们固有的特点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这对辨别教与学的方法是否正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发音基本三要素的关系
加拉米安曾提到弓速、压力与发音点是发音的三要素。科学地控制发音点、弓速与压力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能够帮助演奏者理解中提琴发音问题,更完善地解决右手技巧运用的控制能力。
1.运弓时的速度
中国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在自己的林氏教学口诀中曾对运弓时的速度有着这样的描述:“快弓如顺风,慢弓似逆风,不快不慢像和风。”这几句口诀形象描述了右手运弓时弓速的变化及演奏时的心理感受,说明右手运弓的技巧与弓速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2.运弓时的压力
运弓时的压力问题比较复杂。与控制调节运弓速度能力相比,演奏者调节运弓压力的能力更复杂多变,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运弓时的压力可能源自弓下沉的重量,手臂的重量;或者是来自以人为主体的外界各种力量,如压、推、拖、挖等;还有潜藏在大脑思维里抽象的思想力量等。
3.弓速与压力配合的关系
小提琴教育家西蒙.费舍尔曾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为获得漂亮纯净的音色,对于弓速而言,压力的运用一定要适当。”这说明在右手压力的控制运动中需要找到适合的运弓速度配合才可以产生纯净的音色。在弓弦接触的发音点不被改变的情况下,弓速与压力的配合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相关的。通常情况是:弓速越快,压力越大,琴弦振幅越宽,声音越响;弓速越慢,压力越小,琴弦振幅越窄,声音越弱。
4.琴弦接触发音点与弓速、压力配合时的制约关系
弓弦接触发音点对弓速和压力的改变有着制约关系,可能发生两种情况:第一种,在不改变弓弦接触发音点的情况下,快的弓速可使琴弦振幅变宽音量也随之变响,反之慢的弓速可使琴弦振幅变窄音量也随之变弱,因此可以看出在同一发音点的位置中,弓速的快与慢直接决定了琴弦振幅的宽窄间接影响了音量的轻响。第二种,对弓弦接触发音点进行改变,越靠近琴桥,阻力越大,运弓压力越重,弓速越慢,音质越发紧密,所以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运弓的速度必须增加适合同速度的重力声音才不被破坏;相反,越靠近指板,阻力越小,运弓压力越轻,弓速越快,音质越发柔软。这种制约依照琴弓放在弦中特定的位置,以特定的速度,特定的力量,根据弓的特定段落奏出特定的声音和音量。
因此,琴弦接触发音点与弓速、右手压力的配合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互相制约。了解和学习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反复训练,避免错误的实践。
(四)理清影响“力”的相关内容
右手技巧运用中“力”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在教学中,演奏者通过后天对“力”在中提琴演奏中的学习能够理性地认知右手技巧运用的控制能力,力度控制是否正确自如直接影响到演奏者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这一点也说明,音乐情感中力度的张力不仅依赖于演奏者的品味和天赋,还可通过科学的方法经过正确训练达到控制调节力度张力的目的,最终在音符中灵活自然地表达情感,使音乐情感的力量温柔时像细流涓涓,激情时像波涛汹涌,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在中提琴教学中认知“力”不仅是开启美好声音色彩的窗户,还是丰富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教与学的内容之一。控制复杂多变性的力度是影响高程阶段学习右手技巧运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值得特别的关注。
1.持弓中的力量
持弓中的力量十分微妙,包含手指接触弓子、手掌倾斜和弓子倾斜的力量三方面,这些微小的力量在右手运用技巧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1)手指接触弓子的力量
手指接触弓子时只需手指轻轻触碰弓杆,无需手指主动使劲发力。在触摸中力量很轻但是可以敏锐地感觉弓子力量的细微变化,并灵活调节手指或手臂的力量,以控制琴弓的性能,在需要时合理地帮助右手臂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感觉右手持弓时轻触弓子,在调节中发挥手臂的力量。
(2)手掌倾斜的力量
手掌倾斜的力量是指手指在弓杆上的倾斜度对弓的重量带来的影响,在弓尖演奏时,持弓时将手掌力量倾斜于食指以便于弓尖发力;在弓根演奏时,将手掌力量倾斜于小指以便于弓根省力。这是持弓时手掌与手指力量做出的一些细微调整,教学中应针对有基础的学生,并不适合初学者。
(3)弓杆倾斜的力量
弓杆倾斜的力量是指不同的弓杆倾斜度所引起的弓子本身重量的变化。教学中应注意,演奏饱满的音色时,要运用弓杆所有的力量,弓毛完整地接触琴弦,手掌的重心垂直于地面;当演奏柔和的音色时,要利用弓杆向外倾斜减少弓子的重量,减少弓毛与琴弦的接触,手掌的重力也约微向上。体会手指接触弓子、手掌倾斜和弓子倾斜这三方面的力量可对中提琴演奏中提高控制右臂运弓的能力有所助益。
2.运弓中的力量
运弓中的力量是指在琴弓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力量。根据中提琴琴弓左右来回运行的用力方向可以分为纵向与横向两种。
(1)手臂纵向垂直下沉的力量
琴弓接触琴弦时,右手臂自然重量的下沉力度在乐曲的强奏与弱奏都存在,仿佛弓毛与琴弦上沾有蜂蜜或者黏合剂。不同的是,在演奏不同的力度时对右手下沉力度多少的把握有着细微的、不同程度的变化。
(2)手臂横向运弓时上推下拉的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在演奏中运用得最多却最容易被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一些特殊手段使学生体会到这种力量。认知运弓时存在反作用力的目的在于增强右手运弓时弓子与琴弦的黏合度,消除手臂在运弓中产生生硬紧张的力量。
(3)中提琴乐器物理张力对右手技巧运用的影响
乐器的物理张力指弓弦乐器演奏时本应存在的乐器张力。中提琴弓与弦就像弓箭一样,具有柔韧性。弓弦乐器的物理张力由弱逐渐增强变化时感觉像弓箭逐渐绷开,弓箭绷得越开,手中的压力越大,威力越强,音量越响;相反,力度由强逐渐变弱时,感觉像放松的弓箭,手中的压力减少,威力变小,音量变弱。因此,在教学中认识弓弦乐器的张力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中提琴音量强弱变换的变化,提高右手对力度大小变换的控制能力。
(五)深入了解不同种类弓法的力度运用
除了以上的力量因素外,掌握右手力量运用于不同弓法的种类也是有必要的。
1.分弓类
分弓在乐曲中运用十分广泛,弓段变化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重视演奏分弓时因弓段分配长短部位的不同而对控制右手力度变化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不论分弓弓法形式如何变化,应培养学生寻找右手纵向与横向的手臂力量,训练学生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体会右手指、手掌、手臂以及弓杆力量中细微的变化,做到调整自如。
2.连弓类
连弓在教学中除了因上下弓段不同而变换调节右手力度不同外,应更多地重视换弦过程中变换运用手臂下沉与起伏调整自然的重力,音符中如有右手换弦技术的要求则需要运弓时通过手臂或手的感应调节力度下沉与起伏的大小。除此以外,还需注意琴弦粗细的改变,以及右手各个关节运动的因素。在连弓演奏中,力量与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需依据特定情况采取特定措施。
3.顿弓类
顿弓是解决右手运用技巧中起奏与停奏的最好训练弓法。顿弓类弓法分为两种:(1)简单顿弓。这类弓法注重感应弓和右手的“重量”,在上弓运行时,食指倾斜的压力需做好“咬”住琴弦的准备,充分发挥压力的爆发力;运弓结束时,右手力量需要自然消失,并在下一弓的演奏前重新做好压力的准备。(2)连顿弓。这类弓法注重感应整个右手对压力的控制与运用,“演奏快速的连顿弓,是建立在紧张的基础上的,并且结合使用由于手臂、手或者手指的紧张所产生的肌肉振动”。运用上推下压的压力快速发出短而急促的爆发力。
4.跳弓类
跳弓类弓法要寻找每一种跳弓弓法在琴弓上最好的弹跳点,强调演奏时关注中提琴的乐器张力。(1)连跳弓。弓段运行在上半弓,将弓子抛在弦上右手的动力只在第一个音符发出,使弓子自然弹跳。(2)自然跳弓。弓段运行在中弓,演奏时速度极快,右手寻找琴弓最好的弹跳点感应弓子自然的反弹力。(3)控制跳弓。弓段运行在下半弓至弓根,速度均匀,人为控制右手臂感应弓子的自然弹力。
了解各种不同弓法种类的力度运用可以使演奏者更准确地掌握和控制各种弓法,帮助右手技巧运用的管理,有利于音乐情感中不同音乐性格的表达。
(六)学生内心的音乐力量对右手技巧运用的影响
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音乐的表达离不开艺术家的演绎。在表演中,演奏者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对原创作品的认知,他们的理解传递着某种精神的力量,这也是音乐的力量。因此,抛开演奏中技术中的力量问题,还可以客观地从人的角度来认识音乐中的力量。这种音乐力量对右手技巧运用也有着深深的影响。
1.音乐力量是人内在的精神力量
音乐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懂得通过声音驱赶野兽带来的恐惧;在非洲,人们常用敲击乐器的节奏表达着自己的快乐;在美国,人们用忧郁的蓝调对逝者表达哀痛;在中国云南,人们唱着优美的情歌表达青年人的相互爱慕。在人生中,婴儿时听着妈妈的童谣安稳入睡,长大后音乐可以鼓舞士气,孤独时音乐可以渗入我们的灵魂表达内心的感动。无形中,音乐与我们的生命紧紧地连系在一起,真切地表现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所以,音乐是人类的精神寄托和力量。
2.对音乐力度与响度的控制能力
人对音乐情感的辨析能力常常是隐藏在个体内部、不被洞察,以至于演奏中缺少了把握这种力量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具备对音乐中细微而复杂情感的辨析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同一名画家,需要懂得如何调配各种颜色。假如音乐家缺少了这种能力,就如同生活中缺少了激情与乐趣。也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有情感的声音。
在音乐演奏中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内心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在音乐中奏出丰富多彩的声音色彩,根据不同的音色色彩的需要通过右手技巧运用变化发音点的位置,调控肢体中各种力量的运用以及弓速的快慢,表达出轻重各异的内心音乐。在乐曲演奏中不论是技术力量还是情感力量的运用都应收放自如,挥洒自如、创造自如,这对中提琴演奏者懂得通过技巧运用提高音乐的表达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深入细化地理清影响右手技巧运用中涉及“力”的相关内容非常重要。控制右手技巧运用中对“力”把握的能力因人而异,每一位演奏者追求右手学习的标准也不同。在控制右手技巧运用的教与学中重视对“力”的合理把握,会使控制右手技巧运用的教学变得更加完善。任何一处微小压力的改变都可能直接影响或丰富声音的色彩,使我们新奇地发现自身在音乐表达中的情感需求。
五、总结
在当代的中提琴教学过程中,对体格较小的中提琴演奏者来说,重视右手技巧驾驭能力的控制可清楚地辨析右手技巧运用所属的类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右手技巧运用时省力的问题,更容易挖掘演奏者内心对于音乐情感的表达与需求。因此,师生应重新审视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教与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思考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教与学的新思路,共同重视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的教与学,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钱芳
相关文章!
  • 探讨“互联网+”语境下动漫和游

    金海“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突破了动漫和游戏二者各自依其本体的孤立式存在与孤立发式展,为二者的深度互融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近距离观

  • 学前教育教玩具制作课程浅析

    摘 要:教玩具制作课程作为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之一,是培养本科生将手工技能与学前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课程。通过教玩

  • 浅谈青少年阶段芭蕾基础教学的

    陈浩【摘 要】青少年阶段是整个人生的一个跨越阶段,也是接受各种教育的重要时期。本文重点的阐述青少年阶段学生特点和芭蕾基础教学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