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村实践乡村振兴中加强社会生态建设

    杨安业

    2018年的脱贫攻坚使更大一批贫困村摘帽。脱贫村是贫困村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后的新称谓,与富裕村相比,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在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脱贫村在其中扮演的戏份。脱贫村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加快发展,各个帮扶力量应如何在脱贫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组织引领作用,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获得更广泛群体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同感……仍然在考验着精准扶贫参与者们的政治智慧。因此,只有率先在脱贫村实践乡村振兴,加强社会生态建设,才能补齐精准扶贫前一阶段工作短板,从而引领新时代乡村大发展。

    一、精准扶贫实践成效与工作短板

    1、实践成效

    ①搭建起了党组织与贫困群众联系桥梁

    精准扶贫带来的最显著变化就是拉近了干群距离,改善了“党组织、党员长期与农村群众联系不紧密现状”。精准扶贫,与贫困家庭的一对一帮扶,对困难群众的关怀,拉近了干群距离,消除了党组织与困难群众的隔阂。加之,在贫困村实施的系列民生工程,较大地消除了掣肘贫困村发展的瓶颈,让困难群众看到了上级党委政府是真扶贫、扶真贫,党组织与贫困群众之间一座相互信任的桥梁正在搭建。

    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集体经济得到夯实

    精准扶贫,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乡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如村道建设使封闭的贫困村有了对外联系的通道,水泥路延伸到村产业园区、贫困家庭院落,成为了群众的致富路。便利交通吸引了外来的资金和技术,促进了当地集体经济的深度发展,提高了当地经济附加值,带动了农户的土地流转,保证了产业成片发展,也提升了当地土地租用价格,增加了群众收入。

    ③贫困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

    贫困家庭摘掉贫困帽走上富裕路。贫困群众在“一对一”帮扶下,利用各种帮扶资金,建立了自己的发展项目,家庭收入大幅增长。“三建五改”优化了贫困户人居环境。大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90%以上,杜绝了贫困群众再次“因病致贫”现象出现。几年的努力,贫困人口逐年呈直线下降。精准扶贫实施后,大批贫困家庭脫贫转向更高一个层级,消除了绝对贫困户,村级社会格局出现新变化。目前富裕、相对富裕、相对贫困家庭占比大致为:35%,60%,5%。

    2、工作短板

    ①非贫困户存在对精准扶贫认可度不高的情况

    与粗放式扶贫相对,精准扶贫是采用系列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户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管理的治贫模式。从对象上就坚持“谁贫困就扶持谁”的原则。因此,在扶贫对象上就限定在纳入省级贫困名册的贫困家庭。这就造成类似于江油这种插花式贫困村,富裕家庭、相对富裕家庭即非贫困户一定程度上游离于精准扶贫体系之外。

    在精准扶贫初期,非贫困户对扶贫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到后来,一方面看到党和政府确实“下深水、真扶贫”,大部分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而且以一种正向加速度追赶自己后,内心有恐慌,怕自己也落后下来;另一方面,自身没有切实感受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获得利益,也没有参与感,有一种被冷落的心理。因而,非贫困户对精准扶贫认可度不高。

    ②精准扶贫对贫困村群众思想观念的冲击

    精准扶贫工作对贫困户的各种帮扶,包括各项政策优惠,可以说无形中产生了一种负面现象,那就是人人都愿当贫困户。

    “我不做你的红颜,不做你的知己,不做你的爱人,不做你的任何人,我宁愿做你的贫困户……”。微信上广为流传的这篇短文,透析出精准扶贫带给贫困村思想观念的新变化。一方面贫困群众确实需要我们的帮扶,另一方面贫困户中间有一种“等靠要”的非主流价值思想。部分家庭被评为贫困户后感觉自己像中了大奖,衣食住行等都有了依靠。在脱贫验收中,出现了部分贫困户与帮扶单位、责任人讲价钱,不满足其个人要求,就不愿在脱贫验收单上签字等现象,正如上文所言,愿当一辈子的贫困户这一令人尴尬的状况。

    ③邻里互帮互助、相守相望的氛围在消失

    在贫困村这一小的社会族群里,人们被划分为两大泾渭分明的群体: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以往邻里间谁家有难,大家都是相互帮衬。现在贫困户有困难首先想的是去找政府、帮扶责任人,而不会去找非贫困户。同样,非贫困户也不愿意再施援手。两类群体产生较大隔阂,邻里相守相望和谐社会生态格局被打破。

    二、脱贫村率先实践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强社会生态建设“必要性”思考

    1、脱贫村率先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必要性

    ①全国新一轮农村发展形势所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全局,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指向和总抓手。但是各地各部门大多把精力和关注点首先集中在了条件较好的乡村。脱贫村源自于贫困村,致贫有一定的地理、环境等根本原因,自身抗御风险的能力还很低。在新一轮发展趋势下,脱贫村要紧跟全国发展步伐,就必须率先实践乡村振兴战略,才能保证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保证与其他富裕村同步发展。

    ②脱贫村率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

    一是脱贫村拥有良好的基层组织和帮扶力量;二是脱贫村发展具有一定基础设施条件、项目远期规划,以及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经验;三是群众的参与乡村振兴热情高、发展意愿强。

    ③脱贫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更具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脱贫村由贫困村转化而来,乡村振兴把脱贫村变为富裕村、小康村,更能发挥典型示范与激励作用,带动更多乡村迈上现代农业、现代农村道路。

    2、脱贫村在实践乡村振兴中加强社会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①实践脱贫村乡村振兴是前一阶段扶贫工作的延续,需要补齐短板

    脱贫村建设就应该以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得到更广泛群体的政治认同,重塑农村和谐社会生态,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村民,这也是乡村振兴重要组成部分。

    ②脱贫村的新一轮发展需要全体群众的共同参与

    脱贫村要真正富裕,只有走现代农业道路,发展合作经济、集约化经营才是出路。这就需要全体村民劲往一处使,共建家园。只有以加强社会生态建设为抓手,才能助推脱贫村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更大成效。

    ③村民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在社会生态建设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让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是我们在脱贫村乡村振兴中,希望看到富裕起来的群众应有的精神风貌。

    三、脱贫村实践乡村振兴与加强社会生态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率先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富裕乡村

    ①各帮扶力量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准角色、发挥作用

    一要做造血引擎,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我们要深刻认识,贫困村脱贫得益于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脱贫村要取得大发展仍须加大投入。只有各方力量的持续投入,才更能撬动村级产业发展,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热情,才能把脱贫村建设成富裕乡村。

    二要做扶智的参谋,带领群众找准发展方向。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农村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打破农民单打独斗走市场的现状,大力推进农村“三权分置”(使用权、所有权、经营权),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生产。这需要我们当好发展的参谋,把群众组织起来,走出去,参观学习先进乡村发展模式、经营理验,结合本地实际,共谋发展之路。

    三要做聚力的主心骨,引导群众干出成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帮扶力量一定要融入脱贫村的各项发展建设中,当好群众的主心骨、靠山,结合深入实施的绿色乡村、休闲乡村、文化乡村“三村建设”,构建脱贫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带头参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等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②党委政府要在脱贫村乡村振兴中把握大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三农”领域改革。把握问题导向和质量趋向在乡村振兴中关键,做到措施精准、有的放矢。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为脱贫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出发,着力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农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在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发展的前提下,使农业成为“朝阳”产业,使农民成为“向往”职业,农村成为的美丽家园。

    二是以產业兴旺为根本。实施产业兴村必须围绕新农村二十字总要求,着力发展本地适宜主导产业为重点,理顺涉农部门的职责分工,促进城乡协同发展;重点加强农产品产、供、销等各个环节,解决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难点问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

    三要着眼长远把握当下。把实施脱贫村乡村振兴当成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坚定方向、谋划大局、完善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一是整体推进脱贫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二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路子,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四是逐步增强农村对人才吸引力;五是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力度,还农村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六是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确保乡村振兴举措有序推进。

    2、加强社会生态建设,展现脱贫村发展起来后的良好社会生态氛围

    ①夯实脱贫力量,发挥脱贫一线党组织、党员在社会生态建设中引领作用

    首先,帮扶力量不减。帮扶单位要深刻认识到脱贫村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脱贫村虽然通过了验收,但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有很多钜细工作需要落实。必须继续把本部门精兵强将派驻脱贫村,充实基层力量,才能为脱贫村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其次,各帮扶力量要以更高政治站位,努力实现最大多数村民对乡村振兴政治认同为己任。加强脱贫村乡村振兴建设是贫困村迈入脱贫村,进而跨入富裕村,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奔小康宏愿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脱贫村建设中,我们的关注点绝不能把眼光仅停留在刚刚脱贫的群众身上,而是要放眼整个脱贫村的发展,充分关注广大群众诉求,充分利用广大群众参与热情,共同改善生活质量、改变家乡面貌。

    第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脱贫村乡村振兴实践。在直面脱贫村的社会问题,探索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模式,实践群众“共商共建共享”发展,以及解决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等等方面,我们都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践行、创新,书写出脱贫村乡村振兴新篇章。

    最后,要把做好脱贫村乡村振兴建设当做组织赋予我们的政治任务,坚持吃苦在前,勇于奉献,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建设脱贫村,展现脱贫村良好社会生态氛围。

    ②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热情,在修复村级和谐社会生态中展现最美乡村

    首先,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树立起建设最美乡村的信心。利用村级文化活动室、农民夜校等平台,宣传好当前党的农村发展形势、政策,宣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让共建共享深入人心;要用脱贫村脱贫前后巨变,教育群众在乡村振兴中脱贫村大有可为。桶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让群众走出家门,增进了解、化解隔阂,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其次、培塑乡村先进典范,引领群众健康向上的社会价值追求。比如,在每年重阳节开展孝亲评比,在“五一”开展劳动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表彰,定期举行文明户、帮扶结对共建先进评比等。通过培塑先进,引导群众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鼓励邻里在相互帮扶中共同富裕,让全体群众在学先进、比先进中提升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从而营造良好的村级新风尚。

    第三、培育民主氛围,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建议,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的积极性。要改变群众的角色,要把多数群众由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动员广大群众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在充分尊重绝大多数群众意见、兼顾少部分人利益的基础上,坚持民主决策、民主协商,使“为我家乡发展”变成“我为家乡发展”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第四、搭建互帮互助平台,探索村级动态扶贫助困机制。要建立广泛的互帮互助小组,比如以党小组为核心,以一定的家庭生产户为互助组,相互间进行产业指导、劳动协作;也可以相同产业为基础,组建户与户联合生产合作社,以大户带动小户,共同发展;也可以适当富裕家庭与部分脱贫户建立帮扶联系机制,共同发展生产。

    总之,在脱贫村率先实践乡村振兴中注重加强社会生态建设,其目的既要补齐前一阶段精准扶贫的短板,又要以更高的视野、站位,实现脱贫村高质量发展,让脱贫村走上文明之路、富裕之路、小康之路。

    (作者单位:621700中共江油市委党校)

相关文章!
  • 探究C2B电商模式在农村的发展

    孟金睿【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C2B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基于对C2B电商模式的产生背景研

  • 信息3则

    河北省海洋涉渔“三无”船舶清理取缔工作在秦皇岛市成功打响第一枪2018年1月29日,由秦皇岛市人民政府、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动物标本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

    常会芬摘要:动物标本是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具,包括浸制标本、骨骼标本、剥制标本、干制标本、玻片标本等。冀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