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会计准则的变化与应用研究

    范蕾

    摘 要:近年来,金融衍生品的大量运用,造成了企业报表利润的波动,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将金融工具的财务列示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套期会计是降低报表波动性的有效措施。为了规范化套期会计的使用,我国制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文件,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的条款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就我国套期会计准则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国际准则,总结出我国套期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套期会计 ?会计准则 ?应用研究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企业对于恰当会计语言来记录、计量和报告套保成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国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时间短、起步晚,并且在套期会计的发展上经历了一段空白时期,因此对套期会计准则的探讨与相关实际运用方面的研究极其重要。本文将分析套期会计的相关原理,比较与国际套期会计准则的差距,了解套期会计准则的实际建设与应用状况,合理解决套期会计在运用上存在的问题,以帮助企业化解套期保值行为带来的利润波动,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一、套期会计的理论原理

    套期保值是将在现货市场存在的价格风险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这种对冲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与现货反方向买卖同类商品来完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套期会计的表述为『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消结果记入当期损益的方法。

    二、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

    (一)套期会计的应用条件

    套期会计的应用条件是会计核算的关键性前提。我国准则规定,使用套期会计进行处理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第一,符合要求的正式文件;第二,该套期高度有效(在套期开始及后续持有期间高度有效,且套期的实际抵消效果满足80%-125%的评价范围);第三,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的要求;第四,有效性能够可靠计量;第五,有效性持续评价结果为持续高度有效。可见,在目前的会计准则中,对于套期会计的应用条件是十分苛刻的。

    (二)套期会计的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

    我国会计准则目前运用的是综合套期会计法,即对于公允价值套期,衍生工具利得或损失在变化期间的盈利与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项目的损失或利得一起确认;对于现金流量套期,衍生工具套期有效性部分先在其他综合收益中报告,当被套期项目影响损益时再转入损益,衍生工具套期无效性部分直接在盈利中报告。我国套期会计准则中对套期会计的披露没有单独要求。

    (三)套期会计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从准则上看,套期会计准则较为完整规范,为企业金融衍生品的核算与列报提供了依据。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上仍存在问题,例如套期会计的使用范围存在局限性,套期保值有效性评价标准过高,对于套期会计披露的信息不够明确等。

    三、套期会计准则的应用研究

    (一)我国套期会计准则与国际套期会计准则在应用状况上的差异

    2013年11月,IASB对外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简称IFRS9),IFRS9中扩大了套期会计中可以被指定为套期工具和被套项目的范围,取消了套期有效性的数量测试,删除了回顾性评价的要求,取消了主体可自愿撤回原先指定的套期关系的能力,同时提高了披露要求。经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发现,目前在实务中能够使用套期会计的公司并不多,信息披露水平也参差不齐。IFRS9对于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应用改进,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

    (二)套期會计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启示

    首先,简化适用条件,删除过于苛刻的评价标准,提高准则适用性。其次,制定套期保值准则执行指南,提供明确的实务操作指引。再次,完善套期保值活动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尽量避免使用者对信息的错误解读。第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人员素质。套期会计的试用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不仅需要理解会计语言,也要理解衍生品的语言,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也是我国套期会计准则适用的挑战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肖琳. IFRS9与IAS39的差异分析及启示——基于套期保值会计角度[J].企业导报, 2015,(23):186-188.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拼命周郎

    李嵱解救家乡的“黑老大”,对律师周泽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黎庆洪案怪相录中,周泽记录了自己的“U”形辩护经历。律师办理一个刑案,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