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探究
季珊珊 张丽娜
摘? 要 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化教学;学习兴趣;微课;云班课;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7-0107-02
1 前言
在当今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大力落实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各类升学考试来看,语文学科所占的分数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用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在语文考试中,成绩能有较大突破的学生越来越少。匡薇老师说:“语文核心素养中也把审美素养作为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审美素养的提升不是简单靠课堂上的教学就能实现的,在有限的课时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我们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形势,传统教学法已无力应对,我们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法,走出眼前困境。”[1]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上有诸多的不足,要想在学习中改掉之前不良的学习习惯,步入理想大学的校门,需要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2 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一个人只有对某事物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求索、去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体验。这就是兴趣的重要性。当今学生最显著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有更大的好奇心,更喜欢灵动的场景,所以在课堂开始之时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的状态。
比如讲授《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时,在导入环节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马克思的介绍以及展示马克思与恩格斯革命情谊的视频。“品读”这个电视栏目中有很好的介绍,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剪辑,把精华部分呈现给学生。给学生观看之后,学生对马克思的了解明显加深,并且有了较浓厚的兴趣来阅读课文,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如果教师能够再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课前拓展,丰富学习内容,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有兴趣。
课中稳抓,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在各级各类的语文考试试题中直接考查课文内容的题目并不多,不像数学、英语、专业课等学科与课本联系紧密。因此导致学生不愿意听教师讲课文,忽略了对于课文的学习,上语文课不专心,还有的学生做其他科目的作业。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立足于教材,拓展延伸,直接与有特色的各类试题挂钩,并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理解题型来让学生训练。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含很多妙词佳句、精彩语段。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定形式的读、写、说的延伸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品味、积淀语言,然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最后达到运用自如的学习效果。
如《故乡的榕树》一文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整篇文章充满生活情趣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本课可以延伸到诸多描写故乡的文章以及其他借物抒情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大多数文章写物、写景都是为了抒发感情,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语言文字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情感,包含许多“不确定”与“空白”。利用这种“不确定”与“空白”,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感与语文素养。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调动学生全部感官,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在讲解阅读理解题型的时候,可以播放本校校园网平台上教师录制的微课,让学生直观感受阅读理解的魅力,便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希沃教学软件、班级优化大师软件,利用小组合作竞争的形式创新课堂检测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德育目标也得以实现。笔者通过实践证明,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突破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的模式,避免了学生犯困与走神。
利用信息化技術升华课文感情,培养高尚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5]
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人文意识,不仅要充分利用文本挖掘人文内涵,让学生通过对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积极感受,积极体验,最终达到有所领悟的目标,而且要通过课外拓展将人文熏陶加深并延伸至生活中去,以此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贵的品质。语文教师在课堂育人的同时要升华课文的情感,不仅要讲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与时事相结合。
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在让学生看图欣赏月下荷塘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体验作者的真实感受,教师可以配音简介:
朱自清先生此时触景生情,他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昔日江南采莲的旧俗,表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眼前荷塘的幽美景色,勾起了朱自清对故乡的惦念,他要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烦躁心情中解脱出来。但是现实终究还是现实,当“猛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时,他终于又回到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中来。文章写到这里,既呼应了开头,又表达出作者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无可奈何状况。
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几次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体会作者情感,与文本学习内容相通,与作者思想共鸣的目的。信息化技术带来的良好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 信息化技术助力课后拓展,主动探究
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找回学习的乐趣? 根据语文学习和考试的需要,教师可以分专题给学生以指导,这些训练可以从入学就开始,贯穿到每一堂课中,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标点符号、文学文化常识、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练习,上课时有意识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课下练习,有疑问可以请教教师。
教师可以把这些类型的题目上传到云班课中,利用云班课检查学生的学习,既可以得知没有完成检测的学生名单,也可以统计出出错比较多的题目,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进行讲解。教师还可以把相关知识点上传到校园网班级学习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可以在班级论坛栏目发表自己的观点。“语文教学不能只单纯表现传统课文的内容,而应该更多地去提高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可行性。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再是单纯的‘听,说,读,写的内容,而应该是为了使用好语文而去学习语文。”[6]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知识,而且能找回学习本身的乐趣。
联系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素材?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7]语文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应让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语文教学不应该脱离现实,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明显的就是作文的教学,尤其是议论文作文素材的积累,教师不能让学生拘泥于贝多芬、张海迪、爱迪生这些人人都会用的经典人物和事例,新发生的新闻素材更能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机与活力。
因此,引导学生多关注电视新闻频道以及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有用的素材来充实作文内容,让语文学习不脱离时代,不脱离生活。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任务,让学生分小组找人物素材或作文讲解集锦,利用视频剪辑软件把人物介绍或者作文讲解集锦剪辑到一个视频文件中,分享到班级群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学生共享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 结语
綜上所述,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较高水平的,既需要学生积极积累、主动探索和进行学习方法的创新,也需要教师积极督促与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化水平。正如屈原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文本,丰富课堂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给语文课堂注入更强大的生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积累和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只有自己先“厚实”起来,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匡薇.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33-234.
[2]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李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杨希瑞.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24-25.
[7]任良东.生活就是大语文[J].语文园地:初中版,2014(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