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dàng)”还是“当(dāng)”

    摘要:《苏武传》是古代文学经典篇目,可人教版教材在给“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一句注释时,有值得商榷之处。

    关键词:《苏武传》;当;抵押;对等;相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课文注释:“当”音dàng,解释为抵押。笔者认为教材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正字通·田部》:“凡出物质钱,俗谓之当,别作儅。“当”读去声,作抵押解释,指的是“出物质钱”这种行为。现代社会中仍保留有这一意义,如当铺、当头、赎当、典当行等,显然它与文意是不合宜的,汉显然不是以匈奴使来抵押质钱的,因而将“当”解释为抵押实在令人费解。

    那么此处的“当”又该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这里的“当”应该读平声(dāng),解释为“对等,相当”。

    首先,从词义引申的规律看,《说文·田部》:“当,田相值也。”《说文解字注》当:“田相值也。值者,持也。田与田相持也。引申之,凡相持相抵皆曰当。”从本义的“田相值”到“相持相抵”是完全符合词义引申相因推倒的规律:因为相值故而可以相持相抵(对等)。

    其次,从同时代的文献用例看,笔者近乎穷尽性地统计了《汉书》,发现“相当”在一起使用共出现了18次(包括颜师古注):

    (1)两军相当,日晕等,力均;厚长大,有胜;薄短小,亡胜。《汉书卷二六·志第六》

    (2)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汉书卷二四下·志第四下·食货下》

    (3)当孝武时,虽征伐克获,而士马物故亦略相当。《汉书卷九四下·列传第六四·下匈奴下》

    (4)广军自当,亡赏。师古曰:“自当,谓为虏所胜,又能胜虏,功过相当也。”《汉书卷五四·列传第二四·李广苏建》

    (5)“乃者有司言历未定,广延宣问,以考星度,未能雠也。师古曰:“雠,相当。”《汉书卷二一上·志第一上·律历上》按:通过颜注我们知道在汉代,“相当”即是“雠”的意义,而“雠”就有对等的意思。根据递训的原则,故“相当”可以解释为“对等”。

    显然以上用例中“当”都是不能读去声,解释为“抵押”的,而应该读平声(dāng),作“对等,相当”来解释。

    最后,从内容上看,汉之所以留匈奴使者是因为匈奴先留了汉使十余人,只是针对匈奴的行为而采取的一种相当,相对的措施。故解释为“对等,相当”,从文章内容上也是说得通的。

    综上所述,教材中的“当”不能读作去声,解释为“抵押”;而应该解释为“对等,相当”,读平声(dāng)。张双棣、殷国光主编《古代汉语词典》“相当”条下义项之一为“相抵、相敌”,“当”读平声,所引书证即有“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可见,教材中的释义与注音当改正。

    作者简介:曾照军(1987— ),男,重庆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韩春娥摘 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尤其是对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小学生而言,问题更是促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将

  • 文本细读,触摸语文课堂之美

    刘英【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文本细读是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感悟文本之美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