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微探幽“沙漠”变“绿洲”

    王捍卫

    摘 要:学校教育不应该有“差生”这个概念。将“学困生”称为“差生”是概念的错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是整个“学困”课题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对“学困生”的成因寻微探幽,对症医治,实施教育对策,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学困生” 个案研究 教育对策

    学困生S(姓名隐去),现即墨区田横镇丰城小学六年级(1)班一名男生,十二周岁,独生子。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是整个“学困”课题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按照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这对于探究“学困生”的成因,认识“学困生”形成的内在规律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学困生S的个案研究报告如下:

    一、该生症候与现象—— 学习成绩差、旷课、逃学、打架

    S于2017年9月升入五年级一班。开学第一天因为一点小事对本班学生大打出手,第二天开始旷课、逃学。在其后两个月里,该生只到校一个多星期。据调查,该生旷课后经常上网吧、看录像、逛街、时常打架。

    该生平时言语不多,不合群,很少与同学交往。经常因小事与同学发生摩擦,哪怕是书本被碰到地上,也会大发雷霆,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大打出手;与教师亦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对教师的批评帮助采取敌对态度,要么拒绝听从,怒目而视,要么拍案而起,扬长而去。有时甚至对教师出言不逊,但事后对其在课堂上的过激行为极其后悔,自我克制能力差,遇事“虑后”能力低,情绪易愤怒。学校与家长多次对该生进行过教育批评,但结果没有明显变化。

    二、溯源与诊断

    1.溯源—— 心里伤害、自尊受挫、自制力差

    五年级上学期我接任该班班主任,S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通过多渠道了解得知,S在小学的头三年曾是一个品德好、学习好、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在学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过荣誉、他的相声表演受到一致好评,并曾任少先队中队长。那么,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何变成了目前的样子呢?

    S上三年级时,他的父亲因车祸离世,失去温厚慈祥的亲人,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当时,班里同学骂他是“无爸爸的崽子“,极大地触伤了他幼小的心灵,他把这个同学打了一顿。后来,这个挨打的同学又找人报复了S,但班主任老师未问明缘由就批评训斥了S。S委屈,骂了老师,因而受到严重“处罚”。他心里再次受到伤害,并失去了师爱和同学的友爱。从此,开始逃学、说谎、打架。他觉得自己厉害一点可以免于受欺侮。于是,他有了自己的另一种“小朋友”。他们恨老师,扎破老师的自行车轮胎,成了“坏学生”。

    四年级时,S的母亲第二次结婚,S有了继父,然而他心理上不能接受这个父亲,他觉得抬不起头来。当继父第一次进家门时,S用菜刀砍他,从此,他们之间关系十分紧张。S觉得母亲不理解他,母子关系开始僵化了。逃学后,继父打他,他就顶嘴、还手。他从此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性情变得暴躁易怒,情绪波动大,更多地逃学,不愿回家。

    了解了上述情况后,我又进一步对该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见下表。

    2.诊断

    表一显示:S与优等生在智商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说明智商很好。表二显示:S与优等生在知识技能、兴趣才能、理想意志、认知能力方面以及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特别在知识技能和理想意志方面两者的差异最大,说明S的心里脆弱。总之,表内的数据显示:学生S的病状属非智力因素。联系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可以认定,造成该生心里缺陷的首因是家庭环境的变迁与恶化,小学环境的因素为其次,二者结合,在S的负面心理素质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家庭方面的原因:1、家長不能给予信任和尊重。2、自卑、自暴、自弃。3、家长教育方法不当。4、缺乏家庭温暖。

    学校方面的原因:1、个别学生不友善。2、心理受到伤害,自尊受挫。3、认识问题幼稚(如家庭问题与师生矛盾的处理)。4、教师教育不当、失时。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S的问题可以诊断为 情感关怀缺乏症与自信心缺乏症。

    三、教育对策、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

    1.教育对策:在上述诊断地基础上,我采取了“对症施治”的教育措施:(1)调解家庭成员关系,使S得到家庭温暖,热爱和尊重自己的父母。我多次家访,对家长和S做了大量耐心的说服工作,调解父子关系,促成他们开诚布公的谈心,并取得了学生母亲的密切配合。(2)帮助S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随时发现他的“闪光点”,给予热情的鼓励;让S多参与班级和学校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成功的欢乐。(3)组织学生给S补课,帮助他解决家庭经济困难,提请学校批准减免其杂费,使他感受到同学的真诚和集体的温暖。(4)抓住S喜欢语文的特点,以点带面,力促他学好其他学科;提供历史名人成人的故事给S阅读,帮助他树立进步的信心。

    2.预期目标:我想投入上述种种“对症之药”,使S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克服各种缺点错误,提高其学习成绩,达到及格以上。

    3.实际效果:多样教育方法实施以后,学生S的变化显著。在家中,能与继父和睦相处,星期天、假期中常与继父一起下地劳动,帮母亲做家务,并喜欢上了养鱼,鱼类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多。他母亲高兴的说:“孩子真的变了”。

    第二学期,S同学没有旷过一次课,没有和同学打过一次架,口角两次,也都克制住了自己。在班上能够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见下表:

    事实说明,对S同学的个案研究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一研究使我感悟到:只要教育工作者怀有满腔热忱,坚持对“学困生”的成因寻微探幽,找准问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沙漠”定能变成“绿洲”。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