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美术的欣赏教学
张杰冰
摘要:美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美术欣赏的教学,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整体的美术素养的提升,也能培养理解力和审美的能力,对学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帮助,符合了素质教育根本要求。放眼当下的美术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审美方面教育中贯穿这美术欣赏的教育。中小学时期的美术欣赏教育,是审美素质的培养的初级阶段,需要和学生年龄相结合,去把握学生们的欣赏特征和习惯。
关键字:中学美术;教学;审美
应该如何去欣赏一副美术作品?每个人都会在心中问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美术界也值得探讨,这是一个从来没有达到共识的学术性问题。在大量的调查与听课中发现,教授在欣赏课中讲的太多,很多要超过了三十分钟,甚至有人整节课授课,给学生的自主时间很少,这种课,老师讲的累,学生听的更累,会更磨灭兴趣,也不符合当下的减负。我常常以美术教育者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结合经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常见类型
①、解答型——老师讲解基础知识和原理
②、问答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③、探讨型——学生自主讨论为主,老师为辅。
④、自发型- - - - - -学生自发的去欣赏美术作品。
解答型是最常见的。像上面所说,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方法容易造成强行灌输式的学习。但欣赏方面若有提高,选择好作品,解说的技巧又很高超,那以前说过的缺点也不是不可客服。
探讨型和问答型相互有点关联,但是探讨型的方法更理想。
自发型和探讨型的优点是没有限制,学生想什么时候欣赏想欣赏什么作品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这样是最理想,但就很可能会导致有的学生欣赏水平有进步但是其他学生因为没有指导,水平停滞不前。
所以对老师来说,应该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老师应该完全熟悉教材,把握重难点
为了增强趣味性,充实课堂,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写教案备课,还要选好搜到的美术欣赏的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因为美术作品各有特色,所以应该注意的侧重点也不同,有些突出介绍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有的着重表现艺术家巧妙有奇特的构思;有的又侧重于空间感和画面感;有的是材质和表现力等等。
按照常理来说,老师应该指导教材中的每一个作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欣赏能力不一样,老师的思维可能不适用于学生的思维,老师自己讲解的津津有味,学生却觉得很枯燥没兴趣,这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自助欣赏,结合老师适当的讲解指导,才能得到更好的艺术欣赏的提升。
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1.培养学生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不止是被动接受,还要主动探寻,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将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在美术欣赏过程中,獲得美感的重要的基础就是第一感受。大多数人都会凭借着第一印象去欣赏一副美术作品,自身的原因会给直觉带来影响,对美的感受质量被限制,但至少是亲眼看到了,亲自去体验。所以,给学生就出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课前的预习工作,带领学生主动的去欣赏,对所要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准备,从而产生欣赏兴趣。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不要立刻去讲解出示的作品,让同学们先自己去感受,或者小组讨论,发表每个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把需要讲解的部分出成思考题目先进行提问,听一听学生们是如何回答的,这样更容易激发同学们的主观感受,比一味地老师讲解更好。也同样改善了以前老师一个人讲完整节课学生不参与的情形,达到了老师与同学共同探究的目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领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仅仅是单纯的欣赏,临摹作品也包括在其中,临摹可以从作品中体会内涵,这样欣赏课就不再是光说不练的情形了,对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美国著名教育家——艾斯纳就把这美术教学拆分为美术史、美术创作、美术评论、美学四个领域,四个领域是不可分离的融会贯通的,是一个整体。其中他特别看中的是美术评论,小学生还没有历史感时,最能提高他们对艺术对美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的就是美术评论。同时他又认为这四个领域不是分别孤立的,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动关系。所以,欣赏教学和美术教学的关系是互动的,学生去实践了,有了绘画的经验,才能更好的欣赏作品,欣赏了优秀的作品以后又可以将他人作品中精华的部分引用借鉴,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了解了优秀的美得作品和元素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有效的将好的元素加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就比如说,在工艺品制作和民间的一些绘画的授课当中就会发现,学生的兴趣很大,都想上手试一试,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们临摹一下这个领域优秀的作品。欣赏民间的泥雕时,先给同学们展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3、从情景创设中体会艺术的魅力
优秀的作品都会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感情,这就是意蕴美。欣赏者通过审美的直觉有了第一感受以后就会不满足于第一感受。然而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很积极的去配合同学们的想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理解力。音乐和美术都是艺术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也算是所有的艺术门类里面最最抽象的一种了,但是音乐也是人们表达出感情最直观的方法,因为音乐具有抽象性,所以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联想与想象,音乐的节奏有变化,就意味着它要表达的画面和感情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教师要利用更多的可能,采用语言描述法、设置情景、电化教育法、等各种手段,往往就会事半功倍。中国的古代艺术理论更加强调“虚静”,主张的是欣赏艺术的时候既需要虚廓心灵,又要去静观默识,凝神体验。
老师们更应该去体会作品中的内涵,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们怎么去认识作品以及怎么把握画家的感情。学美术欣赏的不是很多,真正成功的也不是很多,经常总结经验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同行的老师如果可以一起来探究中学美术,就可以达到很和谐的一种效果,为了去培养同学们更好的审美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