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

    摘 要:当下,小学语文改革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以小学生的语文学情和心智发展规律为依据,将语文教学的各环节尝试性的进行了创新改进。其中,阅读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动作之一,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语文教学创新的试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阅读,是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的望远镜,也是连接心与心得桥梁。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对自己的认字学习成果进行巩固以及提高,还可以为发散性思维的萌生提供培养皿。学生高效阅读能力的具备,无疑就是让学生拥有了一双“火眼精金”,使学生能够在广泛繁杂的阅读文本内容中准确的获取有效信息,让学生在求取“语文核心素养真经”的道路上能够更加的顺利。

    一、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让学”中获得拓展空间

    自教育改革以来,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以往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先读,教师再讲的传统教学画面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但是由于阅读创新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许多教师虽然也积极响应了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的号召,但是归还动作较为生硬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快速进入语文阅读学习课堂主人公的角色,学生阅读能力在提升上仍遭遇着阻碍。教师在“让学”前必须明确:在阅读教学中的让学,绝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所占时间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双方在课堂中位置的变化以及重心的转移。教师要想学生真正钻进阅读学习中去,就必须在阅读活动开始前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拓展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在新的阅读内容教学前,可以利用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故事、图片、情景片段等教学资源勾起学生深入了解的欲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查阅与阅读文本相关的资料,对阅读文本的创作背景、作者、文中内容等有更多的了解,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提前进入状态,避免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初读文本时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做出保障。

    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充分的“引思”情境中得到提升

    小学生的思维极其的跳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身心成长与语文阅读学习规律,创新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将更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元素以及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科技手段运用于课堂,让学生在進入课堂学习主角角色后,可以在教师启发、引导、点拨等“引思”之下,实行课堂主体的权力。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容易被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干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当阅读文本是学生感兴趣的类型时,阅读教学的氛围较好,阅读教学的效率也较高;但是,一旦学习的阅读文本不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时,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则很容易陷入沉寂,阅读教学的效率无法被保证。教师要想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无短板性的提升,就必须解决阅读文本与学生阅读兴趣匹配的随机性问题。教师需要提升“引学”能力,在学生对阅读文本有兴趣时,放大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保持;而当学生对阅读文本表现的不太感兴趣时,则需要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能够从阅读文本中发现兴趣之光,拓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改正阅读“挑食”的不良习惯,使阅读教学摆脱阅读文本的局限性。例如,在《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说理性散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同学们出门旅游的照片,先通过照片展示,勾起学生回忆的思绪以及表述的“馋虫”,再通过谈话引导,抛出与同学们出游时准备物品不一样的人——尤安·艾肯,并请同学通过阅读找出作者以书为侣出行的原因。教师通过与学生亲身经历的联系,能够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降低说理性文章带给学生的厌倦感,使学生能够沉下心来感受文章的理性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充分的“引思”情境中得到提升。

    三、科学设置课后练习,引发灵动学习

    语文阅读学习的成果具有极强的延续性,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巩固工作。完整的脑部思维运动应该有始有终,教师应该将课内阅读与课下思考贯穿起来,让学生在良性的阅读循环中有更多的受益。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于语文汉字、近反义词等基础知识教学,无法单纯依靠机械性的记忆去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后练习布置时,要注意作业形式的转变。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授的阅读文本的教学目标,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转变学生阅读关注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堂课学生所阅读的内容,科学设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的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思维能够趁热打铁,得到有效的巩固。教师可以丰富练习的形式,除了读后感悟的撰写外,还可以让学生间相互进行感悟交流、故事创编或是与阅读文本相关的内容分享等,灵动学生的阅读感受,使学生除了阅读能力以外还可以有更多方面能力在完整的阅读教学的带动下得到提升。例如在《草原》一文的教学时,通过课内阅读,学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草原的风景美以及人情美。在文章的结尾处,对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重点句子体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站在蒙古人民和汉族客人的角度对此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有意识的结合蒙古人民热情相迎以及款待时的场景,构想双方话别时语言,让学生蒙汉亲如一家的意识更加的强烈,由此激发学生民族团结的祖国共荣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层次得到上升。

    四、小结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生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面的考察是随机性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反馈,适时引导学生更具效率意识的去开展阅读活动,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庭院设立一座坚实的围栏。

参考文献

    [1]刘济元.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2]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7.

作者简介

    张文敏(1987.10—)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职称:小教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核心素养教学对高中数学教育的

    岳鹏固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逐渐开始重视素质教育,倡导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提高综合素

  • 指导农村小学生高年级作文方法

    孙爱蕴【摘? 要】作文教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衡量小学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尺度。可是,农村小学学生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