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师学院的会计教学体系的探讨
朱琴
摘 要:针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标准的要求,技师学院应从企业对会计人员各方面的要求入手,对现代社会会计人员的需求标准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据此对在会计教学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会计毕业生就业;会计教学体系;模块化教学
一、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种类型的实体经济不断涌现,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据中国财会网数据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全国工商联发布2012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式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9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已达到1059.8万家,同比增长12.6%。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可增加100万家,如果按每个新增企业需要1-2名会计人员来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120万-200万会计从业人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代理等逐渐壮大发展,会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增加,会计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就业前景乐观。
同时经过调查发现,由于民营企业占大半江山,在用人上逐步趋于理智,对学历要求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由此可见,市场对职业院校的会计人才需求处于上升趋势。
二、技师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与社会对会计毕业生需求相矛盾的,会计毕业生只有小部分在毕业后一年内找到与会计对口的相关职位,其余的从事了其他行业。
下面就我市选取了近20家企业作为调研单位。调研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及电话访问等形式,了解企业的现状、会计岗位的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
调研的对象主要是2008级、2009级会计毕业生,调查行业有:事业单位、企业会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
技师学院中高职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据调查,在企业适应于中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出纳、记账会计、稽核、成本会计、审计、税收、仓储。虽然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整体形式比较乐观,但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找到财会岗位的只有40%左右,其余的毕业生则选择了从事销售、客服等专业性不强的岗位。特别是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三、会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社会需求矛盾分析
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出现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受青睐的困境,基于此矛盾,通过对企业和会计毕业生的走访和交流,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应届生职业岗位定位不明确
在专才教育的导向下,许多学生在学校中重视的是理论学习和会计专业技术的训练,没有完善的职业规划,因而到了工作岗位上“我能做什么”不清楚,致使在工作中的盲目性,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刚开始担任出纳或会计一职,对业务的操作及熟练度存在一定的弱势,难免会产生浮躁心理。因此,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需要一定的时间。
2.应届生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就业必备能力不足
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招聘会计人员都要求2年-3年的工作经验,单位更看中的是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经验。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也就是实务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会做。能够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税务申报等,熟练掌握财务、防伪税控软件等软件。计算机操作熟练。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与这些要求相反的是,应届毕业生普遍缺乏实际会计从业经验。因此,缺乏工作经验是会计毕业生的“软肋”。
3.应届生受会计证书的约束
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求应聘者取得与工作业务相关的证书,如计算机证书、英语证书、会计相关证书,特别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岗位的必备条件。由于技师学院主要培养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侧重于理论及实践教学,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采取的是自愿原则,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毕业时未取得相关证书,成为就业的又一道门槛。
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教学体系
通过对社会市场需求对会计毕业生的反馈和要求来看,影响学生就业问题,主要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因而,要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模块化教学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过硬,同时要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主动学习,善于思考,成为有潜质、有全局观的实务型的财务岗位人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位培养目标:
(1)重认知,懂业务。让学生对所学感兴趣,先要让他们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流程。续而才能掌握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及业务决策,并结合岗位要求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进行内部整合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提高业务解读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经营的经济活动分析解读财务相关业务,从财务角度对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和监督;
(2)强素质、善沟通。专业技能在求职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具有全局观、会工作、会思考、善合作的未来职业人。
(3)会核算、熟软件。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核算能力,能够从业务需求角度设置核算体系,熟知每类业务的记账分录和核算处理流程,并根据业务需求出具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管理的能力,熟练操作ERP管理软件、办公软件进行业务处理和管理;
(4)能应用、会创新。能灵活的运用所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创新知识达到对学生认知能力提高。
为了实现基于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通过模块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模块化教学主要由职业素养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会计专业技能模块、实践能力模块、综合应用模块等组成。
模块化教学主要针对社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进行组合。通过职业素养模块、理论基础、基本技能模块为基础.向上拓展而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综合应用与实践模块紧密结合实际,由校内实训和企业进行合作方式完成,有系统地组织学生参加岗位实战。并结合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考核。此外,还可以进行课程的拆分与整合,与不同模块相结合,不断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熟练运用技能奠定基础。
2.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应用能力不强、创新意识淡薄。因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基于就业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素质”的要求,全面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双高”型会计人才。通过会计单项实训和课程综合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创新实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之目的。
3.教学与考证相结合,增加就业筹码
学校除了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会计技能培训。同时应安排相应的课程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毕竟用人单位在招会计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很多学生因在应聘时还未取得,被安排做仓库保管员或收银员。现在江苏省会计证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学校可以从第三学期开始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习和考试,直至毕业时有6次-7次的考试的机会,使得学生在毕业前能取得该证书,为就业增加筹码,这样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平台就能够更为广阔了。
五、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教学体系的构建能为技师学院的学生在就业中提高技能,增加就业的竞争力。同时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建议,应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多渠道地接触社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书本上,各种报纸、杂志、互联网也能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为日后走入社会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张幼红.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教学[J].人文教育,2012(7)
[2]姜婷.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J].科技教育,2010
[3]吴陵玲.以就业为导向探索中职会计一体化教学[J].商场现代化,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