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素
吴万民 徐培鑫
摘 要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日益被关注。文章围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揭示了高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素,对其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以促使高校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开展双创教育,核心工作是建成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师资队伍不合理,课程资源匮乏,授课的内容零散,课程设置不科学等现象,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1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1目标体系建设
地方高校设置“双创教育”课程目标要立足本校,充分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注重实践指导,建立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在内的创新创业课程目标体系。具体来说,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知识目标旨在使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了解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职业分类和特征、就业政策,掌握创新创业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2)技能目标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技能及求职面试、社会交际等技能,提高学生在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3)态度目标是指通过课程教学,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意识和就业观,将个人生涯发展同社会发展进步相结合。
1.2内容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课程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专业特色以及行业企业特色,结合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模块化、递进式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自我认知、环境适应、生涯规划、就业准备和实施行动等内容,其中,重点是创业素质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创业素质的提升。创业素质的提升包括对创业的认识、创业者理念的完善、创业机会的识别以及商业模式和资源的整理学习。认识创业,是帮助学生理解创业的概念、本质和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完善创业者理念,是让学生掌握创业精神的作用及培育创业精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将创业理念系统化、深刻化;识别创业机会,要让学生知道创业机会的特征、类型,掌握创业机会的来源,明白如何考察创业机会的价值;设计商业模式及整合资源的学习,则是使学生了解商业模式在创业中的重要性,掌握商业模式创新、组建创业团队、筹集创业资金、建立人脉关系网的方法。
其次是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认识创新思维是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的内涵及养成过程,了解创新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达成个人在学校与社会、学习与工作的对接,以至于影响创新创业的成效。最后是经验分享和模拟与实战训练等内容。通过了解创业企业家的经验,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形成自己的创业观。“双创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它需要以高校为主体,结合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通过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3评价体系建设
通过量化可控的分级评价指标体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以及教师听课评价表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跟踪评估。同时建立多渠道教学效果反馈,通过学生网上评学、教师教学自查和督导教学检查多角度反馈课程教学情况,以持续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2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2.1师资队伍不合理
现在的情况是,师资力量总体弱于公共课和专业课,该类课程的师资队伍往往由行政和教辅人员组成,他们的“双创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有欠缺,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课程资源匮乏、教材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纷纷开设 “双创教育”相关课程,网络上也涌现了一批微课,然而 “双创教育”课程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院校选用省内组织编写的统一教材,虽然较全面,但是针对性和实践性弱;有的院校采用自编校本教材,具有本校特点和相关行业企业特色,但是受限于编写老师水平,教材质量和深度不夠。因此,相较于其他课程,“双创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不科学,授课方式有限,实践环节缺失,教材内容在贴近实际、贴近实用、贴近学生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2.3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般来说,大学生只有三年半的在校学习时间,最后的一学期往往用来实习、求职以及论文答辩等。抓住入学第一年的迷茫期,帮助学生早做生涯规划,为他们的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一年是学生求职准备的关键期,此时开设的课程应该突出实用性,强调求职实务和技巧。但是,现有的“双创教育”课程开设随意而没有规律,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往往很难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效果。
3我国高校“双创教育”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
3.1编写具有校本特色的高品质实用教材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既不能照搬国外,也不能流于泛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环境相对较差,尽管国家、地方及各个高校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激发和鼓励大学生投入创业的热潮,还是存在大学生创业付诸行动少、成功率较低的现象。各高校编写校本教材时应该立足本校特色,结合特色专业以及行业企业特点,组织一支复合型编写团队,编写能接地气的创新创业实用教材,保证教材兼具深度和实用性。
3.2搭建多部门协作共管课程建设的工作体系
“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协作共建、共同管理。比如,教务处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牵头单位,要对课程做系统的规划设计、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提供补充。笔者认为安排教学内容和设置考核标准;团委作为学生活可以进一步挖掘企业的人才潜力。做好相关社团管理、各级别创业家、企业高管,可以聘请他们担任兼职或者客座教授;学工部、校友办、就业中心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与校外的联系多举办创业讲座,为他们的创业创新实践提供平台。
基金项目:2015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6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地方工科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