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浅探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学新课标的要求,谈了几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心得。其中主要探讨了语文学科特点及根据其特点进行的教改;同时探讨了突出学生主导地位的教改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特点 教学环节

    教师人格魅力新课程改革,与以往的教学改革不同,它自上而下,大势所趋。不改,学生就会对语文课失去兴趣;不改,语文就失去了它的活力;不改,语文教学就走进了死胡同。所以语文课改,势在必行。

    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共享:

    一、紧扣语文学科特点

    针对当前语文教改状况——即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给人以刻意搞形式、赶时髦的感觉,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但问题的设置、解答又仅限于课文内容,弱化了语文课的特点。鉴于此,教学中我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尝试。

    1.强化语言教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等于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具体说语言知识包括标点、字、词、句、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学中不仅要学习、掌握这些“死”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紧扣所讲课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理解、运用。举一反三,从而积累语言,在语言品味和语言训练上多下功夫,进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妙处和如何运用这些“死”知识来表情达意的技巧。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揣摩达到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目的。

    2.注重朗读训练

    朗读,是把无声文字还原为有声语言,是一种以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理解大意为目的的综台性的阅读活动。语文教学,突出了读,就突出了语文教学的特色。语文课本身就是语言教学,所以语文课堂上不能没有读书声。为此,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通晓关于朗读教学的基本知识,有较强的朗读能力,尤其要熟悉朗读的基本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进行科学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读通文气、读懂文意、读出文味”的总要求下具体达到:读人如见其人,读声如闻其声,读景使人如临其景,读事使人如历其事。

    3.变语文课为美文课

    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想象、情感体验、评价判断等环节。学生应从各种活动中获得具体而又丰富的美的精神陶冶。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思想、阅历、知识、体验的积累,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

    (1)意境美:自然美景是作家写作的一大内容。中学语文课本里有毛泽东笔下“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蓬勃,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如诗如画,也有李白诗中神仙世界的异彩纷呈,更有苏东坡词里“大江东去”的雄浑壮阔,……这些自然美景无不浸透了作家丰富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朗读——联想”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美丽的艺术画面,进而体会作家的浓浓深情。

    (2)形象美:美的形象指的是教材中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像。它主要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美体现在情操和人格上。如美丽而忠于爱情的罗敷,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诗经》中温柔美好的年轻女子,献身科学的玛丽·居里……,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较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历,同时激发学生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应注意的是,作品中另一类形象虽谈不上人格的伟大,却凝聚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有着丰富的内涵,如阿Q、祥林嫂、别里可夫、骆驼祥子等,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他们同样也能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

    (3)事理美:领悟事理美是指在审美感知基础上,对审美对象的意味、内容及象征意义的整体把握,它是探求审美对象内部联系的理性认识活动。教材中的许多作品,文情并茂,渗透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读一读、议一议的手段,让学生从中发现、感受、体会、领悟。

    二、改革教学环节

    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方面我重点作了以下尝试:‘

    1.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以往的教学,教师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策略的实施,关注的往往是少数学习较好的学生,人为地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我尝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关注个别,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对不同梯度的问题要选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可能,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2.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强调师生平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扭转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上的教学,都要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如对字、词的积累,以前教学常采用整体划一的方法,而现在则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积累,课上汇报的方法,效果很好。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扭转教师过多地讲解和带有强迫性地要求学生接受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自主、合作,达到消化理解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以体现。

    3.大力提倡“质疑”、“探究”的精神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遵循一个原则,即“求同存异”。求“同”是主要的,因为它体现了对文本中的共同规律、共同特征的尊重;存“异”是必要的,因为它突出了阅读者的个性差异和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要求教师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深入探索、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提高个人素质,增强人格魅力

    一位教师能否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授课能力和授课技巧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凡在一线工作的教师都会深有体会:当代中学生对好老师的要求很高。他们不仅要求老师专业精通,还要求老师博学多识;不仅要求老师能传授知识,更要求老师能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寓教于乐。甚至于老师的衣着、谈吐、人品都在他们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所以,教师更要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以高尚的人格情操来感染学生。教师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其中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第一教育力量。教师只有不断地塑造自已高尚的人格、完美的形象,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另外,作为教师除了要以深厚的专业知识来启发学生,还要努力以民主的教学作风带动学生。这种教学作风有利于形成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语文课的魅力。

    ★作者简介:张慧君,河南省许昌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相关文章!
  •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

    贾芳琴摘 要:在推動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许多老师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美术学习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

    陆静华【摘? 要】美术学习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美术学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