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园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邱唯

    摘 要:高校教育实现职业化转型已成定局,大学科技园可以凭借自身依托高校、企业化经营、贴近市场的优势,选择智慧人力资源密集型的服务外包产业,做好人才培养文章,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培养人才,吸引产业聚集,促进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同时也取得自身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人才培养;大学科技园;服务外包

    大学科技园具有高新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及政产学研金融合与辐射等多种重要功能。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普通高校而言,研发优势不突出、企业聚集效应欠缺,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从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匹配的人才方面实现突破。而服务外包产业以其低能耗、高附加值、吸纳就业、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势,近年来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大学科技园开展相应的人才培养也提供了巨大空间。

    1 区域经济中服务外包产业选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服务外包已成为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据调查,全球财富1000强中95%的企业已制定离岸服务外包战略,2001年全球外包金额3.78万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20万亿美元,目前仍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正好碰上五大矛盾:一是资源消耗难以支撑粗放型发展模式,二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三是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四是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五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大。

    (2)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要求。2009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批准了北京、广州、深圳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在示范城市实行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免征营业税、减收所得税、录用人员补贴、人员培训费用补贴、参加行业协会资金支持、项目贷款支持、财政贴息、数据共享服务、人才培训招聘服务等。2007年,全国共有425家服务外包企业和54家培训机构约5万人享受到近1.5亿元的中央财政培训资金支持;2008年,有1101家服务外包企业和167家培训机构约11万人享受到近3.6亿元资金支持。就广东省而言,2014年2月,广州市政府就加快广州市服务外包发展专门发文,从7大方面,推出28条优惠政策举措,鼓励加快发展软件开发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工业设计研发外包和电信服务外包,重点突破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检验检测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动漫游戏和影视服务外包,着力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外包和云服务外包。计划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服务外包合同额达到75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40亿美元,全市服务外包企业数达到1000家。

    2 大学科技园是连接服务外包人才供需的桥梁

    (1)企业难以单独承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重任。服务外包产业属于智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多方面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符合这种要求的人才难以从高校直接招聘使用,而从其他企业挖取人才又直接导致用人成本的急剧提高,加上产业本身面临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企业即使通过内部培训,也难以在短期内培养一大批符合要求的人才来满足岗位需求。再加上行业人才流动性较大,如何将培养出来的人才稳定地留在企业同样也是个难题。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创新高校现有教育模式,对大批的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进行针对性培养,强化实习实践,成长为企业需要的有用之才。

    (2)传统高等教育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上具备优势和不足。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大学生无疑将是服务外包行业的主力军,但是从校园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并没有天然被打通,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大学生要想顺利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必须经过一段无缝对接的过程。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具备学生资源丰富、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场所完善等天然优势,完全满足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硬件要求;但同时又存在一尘不变的课堂理论与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严重脱节、以专业院系划分的单一知识结构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差异明显、封闭式管理形成的师资队伍与行业动态、企业需求缺乏交流互动,互不了解的尴尬现实。这种优势与不足并存的现状决定了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既要依托于高校,更要借助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3)大学科技园成为实现服务外包人才校企对接的桥梁。大学科技园依托于大学而建设,熟悉大学的教育规律,又是创新型企业的聚集和孵化地,师生从这里走向企业,企业从这里认识高校。因此,大学科技园这种体制很容易将企业案例引入校园,成为大学与社会交流沟通的平台。

    3 大学科技园产业发展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互补机制的构建

    大学科技园既有一定的公益性,又有企业的逐利性。在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功能的同时,又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才能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科技园必须建立起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互补融合的发展机制。主要思路是:

    (1)教育创新与市场需求融合。根据高校教育改革向职业化教育转型的总体要求,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借助于大学科技园的平台作用,广泛对接企业,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准确把握人才的培养方向,在与服务外包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院系有计划地植入服务外包专业课程体系,例如在计算机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植入ITO方向专业课程,在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植入BPO方向专业课程,在生物、化工学院、美术学院植入KPO方向专业课程,在课堂完成服务外包理论知识的学习;建设服务外包职业能力实训工程实验室,使用当下流行的云计算技术手段构建软硬件环境,让在机房中实验的学生能够工作在云平台上,并设计教学管理客户端,实现较好的实验室课堂控制和计算机机房管理。

    (2)师资建设与行业动态接轨。以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平台为依托,鼓励教师在高校与企业间合理的横向流动,培养适度规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让部分有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的教师自己创业或参加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熟悉企业流程,掌握行业前沿信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同时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确定努力和提高的方向,激发教师队伍拼搏向上的热情。反过来,利用大学科技园的市场信息和企业资源优势,通过师资聘任或制度式交流的形式,邀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定期走进高效课堂,为师生开展产业的发展动态及企业经营中的实际案例系列讲座,让师生们掌握到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拓宽知识面,激发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和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激发教师队伍针对实际问题开展科研创新和科技攻关的动力。

    (3)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互通。在实验室完成教学功能之后,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尝试真正业务运营,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服务外包项目平台,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主要采用本校学生资源带来的人员稳定性高,二是以企业管理层+教师团队+训练有素的学生形成了高素质的运营团队,三是经营的成本较低,四是从业人员经过了系统化的培训和认证。依托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引入外包订单,将教学实践与产业发展互通,以产业收入反哺教学投入,有利于提高师生开展教学实践改革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教学实践场景的全仿真,也有利于教学模式改革的长远实施。

    (4)人才输出与政策扶持配套。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和产业链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国家和政府近年来在产业升级的选择中逐步认识到该行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与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差距,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的扶持和优惠。为此,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一方面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又要积极研究政策,如广东省对于被外包企业录用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每个学生给予企业5000元资助的政策,此外对于被认定为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也有专项资金支持,最大限度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能够有效降低人才培训过程中的成本负担,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能力的意见》.

    [2]广东省外经贸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3]广州市政府办.《关于加快我市服务外包发展的意见》.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三问“夫人俱乐部”

    乔志峰知情人称,民生银行内设“夫人俱乐部”,多位高官夫人只领工资不上班。近日,一位供职民生银行十余年的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民生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