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重修我们的农业道德与行为规矩

    柯小瑛

    【摘? ?要】 今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年。从国内形势看,去年刚经历了非洲猪瘟的重创,生猪生产尚未恢复元气;今春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由于国外疫情蔓延等诸多因素影响,真正的胜利时刻还未到来,决不能有丝毫松懈;还有非洲蝗灾正在日渐逼近我国西域,决不可掉以轻心。在這种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一个重大的关乎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化危为机?本文呼吁重修我们的农业道德与行为规矩,提升农业的精气神,并选取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亟待重修;农业道德;行为规矩;自然灾害;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S28? ? ? ? ? ? ? ?文献识别码:A? ? ? ? ? ? ?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7-0132-135

    It Is Urgent to Rebuild Our Agricultural Morality and Behavior Rules——The Necessity of Holding Job Firmly in One's Own Hands

    KE Xiaoying

    (Maoming daily?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Abstract] This year is destined to be an extraordinary year.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has been recovered from the outbreak of the African swine fever last year. The outbreak of the new crown pneumonia epidemic has been basically controlled. However, due to the spread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spread of foreign diseases, the real time for victory is yet to come. There is no way to let down. 。 In this complex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 major food security issu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s imminent. How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and turn crisis into opportunity? This paper calls for the revision of our agricultural morality and behavior rules, the promotion of the spiri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selec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farmers to discuss the relevant issues.

    [Key words] need to be repaired; agricultural ethics; behavior rules; natural disasters; food security

    唐朝初年,贤臣名相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朝中掌政者和国民“居安思危”,警醒世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前人的训诫,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建国之初,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也谆谆教导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务必保持发扬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把中国人的事情办好。几十年来,我们遵循领袖的教导,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日益富强的新中国。炎黄子孙在初解放时满目疮痍的国土上,建成一个没有外债和内债,有完整工业体系,巩固的国防,农业自给自足的人民共和国。这种短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一个坚强的核心领导,得益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伟大的有着良好道德与信守行为规矩的民族和人民。

    今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年,既是一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从国内形势看,去年刚经历了非洲猪瘟的重创,生猪生产尚未恢复元气;今春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由于国外疫情蔓延等诸多因素影响,真正的胜利时刻还未到来,决不能有丝毫松懈;还有非洲蝗灾正在日渐逼近我国西域,决不可掉以轻心。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一个重大的关乎国计民生的粮食危机问题迫在眉睫。

    本文从“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不成规模的农耕无法适应粮食生产需要” “工业反哺农业严重不足,农村土地成了‘唐僧肉” “必须培育和建立健全的农业道德和行为规矩”“农业的底气不足以应对和抗击自然灾害的侵袭”“办好眼下‘中国人的事情”“建议与对策”等几个维度,选取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笔者的论题是:亟待重修我们的农业道德与行为规矩——兼论必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1? 手上有粮,心里不慌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但由于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是粮食进口国。尤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人口的外迁,粮食生产虽然连续丰收,但仍需进口,粮、油、猪、豆等主要农产品,依然要从路途遥远的欧美及拉丁美洲进口,成为受制于人的国际贸易。

    13.7亿人口的粮袋子操在别人的手里,是无法让人安心的。常言说得好:“手上有粮,心里不慌。”因为“民以食为天”,这种关系十几亿人口生死存亡的粮食问题,在我国是天大的事。

    作为工业发达的广东,是有1亿多人的大省,从统计数字看,粮食自给率不足30%。也就是说原来的农业大省,70%的粮食靠进口或从外省调进。粮、油、猪、豆、菜等主要农产品依赖外来。所以,常听人说:火车停三天,广东缺粮一个月。这种说法未必准确,但也不是危言耸听。

    笔者所工作和生活的茂名,一度是一座石油化工城市,尽管近年来有向东向南靠海发展,建设美丽滨海城市的新定位,但石油化工占比依然较大。茂名的粮食生产因城市建设和人口入城、房地产开发,以及农村耕地流失、抛荒弃耕等等原因,目前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只能占原来耕地的三分之一左右。过去盛产粮食的大镇,基本再没有本地产的大米出售。而在农村生活的居民,不少靠到市场买米来生活,这种状况,还是普遍现象。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种粮不如买粮合算。笔者曾听一对做泥水工的夫妇说,他们做一天的工钱可以买一家人的半年口粮。所以,他家的责任田送给人家种都没人要,只好丟荒了。另外一个例子是,20多年前,有个退休回乡的工人,捡起村民丢荒的土地来耕种,而所收成的粮食,除了自给,还帮补一下移居城里的子女,随着身子骨日渐老迈,近两年终于放下了锹铲锄镐。

    在农村,有劳动力的人不愿意种粮,勤奋些的外出务工,慵懒者宁可赋闲在家。像泥水工夫妇和返乡拾耕帮补子女的退休工人的遭遇,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存在,如此对农田的轻视和失守,说起来令人不胜唏嘘。

    积谷防饥。市场上的大米算不算手上的粮呢?在我们看来,粮食这条生命线,既是远虑,亦是近忧。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农耕文化和文明,但如今,是谁让农民失去了世世代代对土地的敬畏,让难以估量的耕地长期荒芜?是谁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令长满乡愁的农事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度反思的现实问题。

    2? 不成规模的耕地已无法适应粮食生产需要

    丘陵地带的农田,无法适应大面积机耕的需要,加上原来连片的耕地由于分田到户而支离破碎,种植作物的品种不一,土地利用各不相同,有些在大田中开挖鱼塘、种植果树,水田变更为旱地,周边上好良田变为宅基地,水利也无法畅通。众所周知,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兴,水利出现梗阻,则很难开展農机作业,而且因为各自品种不同,有些该收割的水稻,收割机也进不去,人工收割费用高;再者周围的农田都丢荒了,成了蛇虫鼠蚁的藏身地,农作物损耗大,导致劳力少的农户不得不弃耕丢荒。

    虽然近年以来,国家投入资金进行农田道路、灌排水利建设,但作用不大。因为耕种成本高,农家连牛都不养了,常规农具也没有了,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家劳力缺乏,所以,农田无法进行有效耕种和管理。

    如今在北方平原地区,已开始采用农合社的形式,实行土地托耕集中经营,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这样可以扩大面积,机械化平整土地,实行立体机械化耕作,减少人力,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耕作成本。这是一个很好的兴农途径。作为南方耕作亦应借鉴这种改革,并在农村中推广,力求做到粮食能自给有余,建立起粮食生产基地,来保证粮食生产不落伍。

    但是,目前又有了一种把农田办成农业艺术公园的做法。把平坦的优质农田做成艺术图案供休闲欣赏。虽然租农民的土地已付了土地收益,但与粮食生产相去甚远。这种趋势还有蔓延的势头,将广袤的粮食产区改作公园,改变了农耕地的用途,这与保护耕地红线的真正要义是相悖的。农村人口不再种粮,农田不出产粮食还怎样称作农田呢?!这种农民食地租的现象,应当仔细琢磨和推敲。只能说,这种操作对粮食生产是喜中有忧,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且行且珍惜,且行且忧思。

    3? 工业反哺农业严重不足,农村耕地成了“唐僧肉”

    农村耕地是祖宗留下的、为一代又一代后人赖以生存活命的、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历朝历代视为至宝,民族战争和内部战争很多都是为了争夺富饶的土地而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成为政权争夺的始终。附生在耕地上面的芸芸众生,延续着一种世代传承的对耕地的敬畏和崇尚的道德,信守着一种自觉的行为规矩,珍惜耕地,珍爱土地,不轻易改变耕地成了心中的信仰。甚至敬神,土地公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分田到户40年以来,土地从集体所有化作私有,为了发展经济,随便可以买卖土地。单位组成的土地开发公司,将单位的土地、低价从农民手上征用来的土地,用推土机推平,就可以卖给有钱的私人,成为私家土地。为此,大量的耕地流失,卖土地的款项未必归回国家财政,却进入了单位小钱柜和个人腰包。有一个地方农科所,就将几千亩的农业科研育种的耕地全卖给了私人,好端端的农业科研基地化作私人土法炼油厂、农药厂和私人房产用地。

    土地和耕地属国家所有,怎能允许随便买卖呢?农民赖以谋生的土地和耕地成了有钱人的“唐僧肉”。房地产开发、开矿、办厂、建庄园,都无休止地耗用大量耕地。至目前,又兴起一个“农村游”的造景运动,把建设新农村理解为征用耕地布局图案,修整道路,田间建造固定建筑的观景台,耕地被毫不足惜地破坏了。这么一来,耕地红线被亵渎了,原本万亩连片的一个良田大垌也被肢解了。事实上,建设新农村,鼓励和引导农民们守住耕地红线,百计千方发展粮食生产,那才是王道。

    毋庸讳言,当前的耕地在各种经济发展的旗号下,被冲刷得支离破碎了。工业的发展并未足够地反哺农业。农业变成可有可无不被重视,甚至连乡镇一级也未把农业摆上主要位置,一个200名干部员工的农业镇,真正参与农业管理和指导的农技人员屈指可数。这样的行政管理设置,大有本末倒置之嫌。

    这种对农业和农耕的漠视,是造成农村农业日渐边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农业道德缺失和没有形成农耕行为规矩约束的结果。

    4? 必须培育和建立健全的农业道德和行为规矩

    农耕是国家之根本,是亿万人民苦心劳作经营的生存保证。然而,历来农耕的底气不足,因为农耕受多方因素影响,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以抗击自然灾害的袭击。而且,种田人往往缺少风险意识,没有远大目标,缺乏科学的谋划与管理。

    分田到户之后,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了。于是,不少人忘乎所以了,总认为现在 “有老谷,食有肉,开靓车,住新屋”,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更视耕地为儿戏,各自把村边的上等农田互相对换,连成片后建房。祖辈留下的“门口垌”,基本都用来建住宅。祖祖辈辈坚守下来的最好的耕地,几乎被这些不孝子孙消耗殆尽。这种农耕道德的沦陷,造成了对耕地意识的践踏,也是对千百年来守住的珍惜土地的行为规矩的践踏。

    我们追溯这种践踏的根源,是管理政策的失误。一是耕地承包几年一换,但建成住宅就永远属于自己了,于是大家都占地建屋;二是主管执法不力,造成放任自流;三是对土地敬畏的道德严重缺失。这些都造成耕地的大量流失。这种种迹象表明,在深化农村改革和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亟待重修我们的农业道德和行为规矩,使之成为每个公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使爱惜每一寸耕地成为自小就形成的一项共识。

    5? 农业的底气不足以应对和抗击自然灾害的侵袭

    古人云:大凡处事,不可执一泥于掌故,应随时变通,斟酌尽善,乃为妙用。时在变,道亦在变。常人总爱听顺耳之言,多喜溢美之词,言必是红旗飘飘,战鼓咚咚。但从2018年的非洲猪瘟在全国爆发,几乎将14亿人的“菜篮子”掀了个底朝天,养猪业全线溃败,无可御者。

    今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让全国几乎停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让全国人民措手不及,波及到全国各地。如今虽然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复学复课,企业复工复产,经济呈现复苏良好势头,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思想理念依然深入人心。

    自去年,非洲蝗灾漫卷南亚大陆,逼近我国西域。或许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国人对此有所忽视,然而这恰恰是关乎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件,因此笔者在此多些着墨。据5月19日中国小康网最新的蝗灾消息显示,近日,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再次受到沙漠蝗虫侵扰。专家认为,新一轮蝗灾正在形成之中,给当地政府和农民带来严峻考验。为帮助该国应对蝗灾挑战,我国在2月下旬已经派出了蝗灾防控工作组赴当地实地考察,协助该国制订应急防控和综合治理方案,并为他们援助蝗灾防控物资与防疫物资,彰显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大义与担当,同时也努力为我们构筑一道粮食生产的安全屏障。此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数量庞大的沙漠蝗虫群正在东非、中东和南亚肆虐,23个国家已受到波及,这也是过去70年来最大的蝗虫灾难来袭。

    自古有言:“粮猪安天下” “五谷者,萬民之命,国之重宝”,由此可见,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稳,是天下太平的先决条件。不然,我们就无视“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了。我们必须看到,目前,粮油猪的自给率低是不争的事实,农业的底气不足以应对和抗击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为我们敲响了一记又一记警钟。作为近14亿人口大国,在现实和灾害面前,我们都在思考,从种粮沃土到弃耕荒原还有多远?而荒原之下,粮食危机距离我们又还有多远?警醒国人,不必忘乎所以。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我们还任重道远。

    6? 办好眼下“中国人的事情”

    当年,毛泽东主席援引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这个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体现在本文论题上就是:外因是重视三农的环境气候,内因是对待农业粮食生产和饭碗的认识不到位。显而易见,如果未能从根本上找到妨碍粮食生产的症结,不端正认识上的偏差,就不可能实现粮安天下的目标。而当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曾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所以,目前我们务必辨证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重钱轻粮的思想认识问题,牢牢树立粮食安天下的思想基础。

    结合本文开头提到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 “把中国人的事情办好”的谆谆教导,到当下正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殚精竭虑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脱贫攻坚、奔康致富的国家领导人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的殷殷叮咛,再到“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宏观部署,我们更能深刻地明白,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生产的自给更应从客观上找原因,从主观上定方向。解决好农业大国“农、轻、重”的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好土地经营和粮、油、豆、猪、牛、羊、禽、果的生产刚需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实现灾年不乱,战时不乱,稳住十几亿国民生存的根本,确保在忧患与生俱来的必然骤变中,化危为机,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保证国家与人民的生存发展的祥和与安宁。

    “把中国人的事情办好”,眼下“中国人的事情”,是如何将我们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所以说,重修我们的农业道德与行为规矩,是当务之急,有着异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7? 建议与对策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26年,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一直有增无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结合非洲猪瘟和蝗灾等自然灾害,引发对粮食生产与安全问题的诸多思考,并从职业角度和新闻眼里看现状,从而形成一些具有新闻视觉的意见和对策。

    一是设立耕地税。用耕地税明确责任田的责任,注册入户的农耕地明确为国有集体土地,不是私有,要纳入国有耕地管理。用税界定,这与国家农业补贴分开管理,互不冲突。

    二是抓严耕地审批权限,触碰红线者应被追责并恢复耕地。必须重新审视涉及耕地的行政管理制度,将现时的条条管理变换为块块管理,最大限度规避耕地行政管理上的空档。

    三是将进城弃耕的耕地收归集体,用作建房的折屋复耕,补交耕地税。将弃耕的耕地收归集体再进行灭荒复耕,是消除农民惰性、恢复耕地元气的良策,规定口粮田必须种植口粮,形成不敢动用耕地作他用的政策和法规,征用耕地的用地者按产粮每年计税补粮,实现责权利统一。

    最后,期待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农村农业部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真正落实确保耕地红线政策,并努力将“饭碗”大事作为农村基层的主要工作任务抓细抓实、抓早抓好,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安心踏实的民生保障。

    (编辑:李晓琳)

相关文章!
  • 秦皇岛市发展休闲渔业的必要性

    涂学伟 饶庆贺摘 要:休闲渔业是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和总结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对秦皇岛

  • 石榴果实膨大与气象条件分析

    赵静+柏永耀摘要:根据正常年份和受灾年份石榴果实膨大期气象资料对比分析,找出影响石榴果实膨大生长的气象要素,以合理安排生产。关键

  • 影响肥猪屠宰放血不良的因素及

    洪治全摘要:对影响肥猪屠宰放血不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关键词:肥猪;屠宰放血不良;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S828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