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牧户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阿拉坦格日乐+恩和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资源型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牧户畜牧业经营中存在“高收入,低生活”现象依然很严重。文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和鄂温克旗的牧户调查为基础,从微观层面分析了牧户经营的收入、支出结构从而揭示了其深层的原因。
关键词:内蒙古;牧户经营;收入;支出
引言
自2000年到2009年间,内蒙古的年均GDP增长率达到15%以上。而调查的工业开发旗县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2.8%。而第二产业对地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3%。体现出工业化发展中级阶段的部分特征。尤其是,工业产值占第二产业的比重非常大,2009年达到88.6%。不难看出第二产业是内蒙古生产总值高速飘升的主力军。同时,2005年到2009年间,内蒙古规模以上企业采矿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平均比率达到17%,远远超过全国同期的6%的比率。因此,上述种种经济现象中可以总结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畜牧业主营地区和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是依靠工矿开发带动起来的。
但是在草原深处,矿产开发服务于工业化的现实存在的同时,工业服务于畜牧业生产的反哺作用是有限的,尤其是至今保持传统放牧方式的边缘牧区来讲,单纯生产方式限制了应该得到的工业化的恩惠。反而,传统草原畜牧业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多的工业产品进入牧户生活中,并变为必须品,导致牧户支出水平的增加。
一、调研区的概况
被调研的牧区大体上分为矿产开发受影响区域和不受影响区域,并对两区域的牧户收入支出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实际上,牧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活畜出售收入,牧户为了增加收入,其途径就是饲养更多的牲畜,导致牧草需求持续增多。加上矿产开采占用草场导致减少牧草供给,出现牧草资源的供求失衡问题,引起草畜不平衡的现状。因此,购买草料等方式来保持更多牲畜饲养时,牧民负担增多。一般情况下,工矿企业开发草原地下资源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宏观方面。首先是推动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使GDP指标衡量的地方经济繁荣发展。其次是财政收入增加。如果不断增加的财政收入通过转移支付或者公共事业投资形式支持当地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无疑是提高社会福利,改善牧民生活水平有积极作用。
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和鄂温克旗的牧户调查为基础,对该地区的牧户收入支出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是莫能塔拉嘎查与伊敏嘎查有矿产开发。维特根嘎查与宝音塔拉嘎查是未矿产开发区。
二、牧户收入结构分析
根据调查,活畜出售收入是牧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表1)。莫能塔拉嘎查、伊敏嘎查、维特根嘎查、宝音塔拉嘎查的活畜出售中获得收入分别占89%、39%、62%、80%。这表明牧户主要收入来源是活畜出售的现实,同时可以看出牧户劳务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率极少。牧户的经济收入完全依靠单纯经营模式中的简单体力劳动投入所得到,收入结构没有得到改善。
传统放牧式草地畜牧业经营是牧户收入所得方式。受矿产开发影响的莫能塔拉嘎查和不受影响的宝音塔拉嘎查在气候条件、牧草类型、地形地貌等方面相似,牧户畜牧业经营方式都相同——传统放牧方式。通过比较研究后发现,两地区共同的特点是牧户收入来源完全依靠草地畜牧业放牧经营(莫能塔拉嘎查93%,宝音塔拉嘎查89%)中所得,矿产开发地区和未开发地区没有明显的差别。这说明经济高速增长、地方财经收入的增多、矿产开发补贴等转移支付的增加都没有引发牧户改变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动机。微观方面,矿产开发与牧户收入增加问题完全独立的形式并存,草原矿产开发对牧户增加收入的积极作用不明显。
放牧用草场面积的减少使牧户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伊敏嘎查的草场平均羊单位亩数为4.8亩,维特根嘎查为5.1亩,以鄂温克旗饲养一只羊需要12亩的测算结果来推算,这两个嘎查就已经失去了大面积草场上放牧经营条件。其结果,牧户收入结构发生变化,舍饲饲养模式的产品—牛奶出售收入在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率增多。因此,草场面积的缩小,会导致草原畜牧业转向舍饲经营模式。
三、牧户支出结构分析
牧户支出结构中饲料购买是最大的支出(表2)。一方面,矿产开发受影响区域的莫能塔拉嘎查、伊敏嘎查的放牧草场面积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为矿产开发而征用草场而引起的。例如;莫能塔拉嘎查牧户平均放牧草场为13746亩,按羊单位换算一只羊的平均放牧草场大约27亩。按新巴尔虎右旗饲养一只羊需要25亩左右草场的标准该嘎查完全不用购买饲料的必要。但是,草场总面积里减去被征用地面积(15000亩),上述指标就变成22亩。牧户就必须购买一定的饲草料才能维持现有的经营规模。所以,矿产开发所征用的草场导致牧户实际使用草场面积缩小,现有草场的压力增加而牧草生长循环缩短——牧草充分生长前被牲畜吃掉。从而不能成为冬储牧草(尤其是,有些牧户在草畜失衡的压力下,把打草场改为放牧场),导致牧户的饲料购买支出的增加。另一方面,不受矿产开发影响的宝音塔拉嘎查的大量购买饲料现象反映短期經济利润的追求而导致的严重过度放牧现象的存在。即牧户在被动适应市场经济利润诱惑的状态下,饲养更多的牲畜才能保证更多的收入来源,从而购买更多的饲草饲料,经营成本更加增多。
除此之外,牧户生活性支出有增长趋势(表3)。首先,儿女教育费用成为四个调研嘎查牧户面临的最大生活性支出。尤其是学前班孩子的教育关联费用,即父母亲戚陪读、租房、日常饮食费、往来交通费等费用高额不下。这是因为小学统合改革以后,牧民子女都要去旗县城镇读书,而旗县城镇的教育事业,如学生宿舍等配套设施短缺和学生生活管理师资队伍不充分等原因导致本来应该公共资源所承担的小学教育费用的一部分只能牧户自己承担的结果。也就是说,牧民子女消费“知识”这个公共物品时,它的非排他性特征变为排他性,而排他性特征所带来的费用成为牧民的主要负担。因此,因地制宜,矿产开发后得到的财政收入的再分配方式应该在牧民子女上学补助、上学交通补助、上学租房补助等形式出现,并不能停留在免除学费或伙食补助等少数项目上。因为,牧户生活性支出的过大会减少生产性支出,畜牧业再生产缺乏更多资金的支持。其次,医疗费昂贵。尤其是突发性重病和慢性病的医疗负担沉重。医疗费用的承担比例中牧户个人承担部分很大,而社会保障承担部分不多,未能体现出经济高速发展的优越性。再次,蔬菜、大米等日常品购买费用有增长趋势。随着牧民饮食结构的变化,蔬菜逐渐成为牧民生活必需品。而对牧户来讲,蔬菜、大米等产品都有草原畜牧业生产系统中不能生产的稀缺性特点及其缺乏弹性的特点,导致牧户消费该产品时,就付出高于市场价格的支付,从而牧民生活支出上涨。另外,红白喜事费用的增多是市场经济价值观在牧民对人缘关系的诚信度上表现的消极形式,一旦形成以后很难用经济手段来纠正。
四、结论及对策
(一)结论
总结上述得到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受矿产开发影响地区的牧户畜牧业生产性支出比率大于不受矿产开发影响地区。说明矿产开发所征用的草场面积而直接缩小了草场利用面积的同时,间接地增加现有草场的压力所致。第二,牧户生活支出金额相近的状态下,收入水平决定牧户的生产发展水平。即收入高的牧戶对生产经营投入的比率远远大于收入低的牧户。但是收入多的牧户恰恰是畜牧业大户,购买饲料费用多。第三,牧户平均人口数量相似的状态下,实际人口平均纯收入非常低,甚至负值。2010年鄂温克旗牧民人均纯收入为9067元、新巴尔虎右旗为9057元,而2009年内蒙古整体牧民人均收入是7071.29元。实地调研的数据大部分没有达到这水平,出现“高收入,低生活”现象。
(二)对策建议
第一,设立奖励活畜出售机制和累进补贴制。确定牧户所承包的草场牲畜饲养能力的基础上,超额饲养牲畜实施奖励出售制度。该政策的前提是明确把握牧户饲养牲畜的年初数量,并且禁止其他地方的牲畜转入该地区。根据当年接羔数量进行累进补贴,创造出售牲畜数量越多,得到的补贴金额越多的出售牲畜机制,从而增加牧户收入。
第二,提供购买饲料补贴。对饲养头数不超过草地承载能力的牧户给予饲料购买补贴,一方面是减轻牧户负担,另一方面政策性鼓励牧户可持续利用草场资源。
第三,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有更多地方财经投入的支持。如:学生宿舍的建设等。
第四,改善牧户的转移支付的分配形式,加大生产性支持补贴,减少生活性扶助补贴。财政政策应该重点支持牧户经营的生产力发展,而并非只补偿牧户生活性消费。
总之,矿产开发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对牧户畜牧业经营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负面影响。引起牧户经营中的购买饲料等成本增加,牧户收入不能投入到更有效的生产力发展上,导致牧户虽然有收入所得不少,但生活水平不能改善。因此,社会整体水平快速发展的有利背景下,更重要的是促进牧户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壮大牧户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包玉山.额尔敦扎布.内蒙古牧区发展研究[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
[2]额尔敦布和.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国钟.内蒙古牧区草畜平衡工作的调查与研究[J].草业科学,2003(04).
[4]张丽君,刘佳骏.内蒙古自治区社会、资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01).
[5]李媛媛,盖志毅,马军.内蒙古牧区政策的变迁与农牧业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01).
*本论文是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选题项目(2016年)成果。
(作者单位:阿拉坦格日乐,中央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恩和,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