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演阿甘的商业片探索
陈克+王强
【摘 要】导演阿甘凭借着对电影的热爱和执着,用十几年的时间探索中国商业电影的创作模式,积累了许多制作经验,从早期小成本的惊悚片、时尚青春片到后来的中等成本的喜剧片,再到最近大投资的神幻片,一步步接近成熟的商业片制作。阿甘的探索对当前及未来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发展有许多有益的借鉴。本文拟对阿甘的电影观念、阿甘的电影类型特点及阿甘电影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概括阿甘所探索出的商业片创作基本规律,为中国商业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阿甘;商业片探索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06-01
中国的商业片发展一直比较曲折,20、30年代取得了初步繁荣,但随着抗战爆发和左翼电影的兴起,商业片制作受到了巨大影响。抗战胜利后,好莱坞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战前的左翼电影人奋发图强,接连拍摄了十几部异常卖座的电影,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太太万岁》《假凤虚凰》《八千里路云和月》《三毛流浪记》等等。新中国建立后,革命题材的电影成为主流,而原先表现小市民生活的世俗商业片受到了极大压制,纯粹的商业电影基本消失,电影生产由原来的私有变为了国有,电影基本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十年文革期间,中国电影基本上是停滞的状态。文革结束后,新时期电影迎来了中国第二个电影高峰,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都拍出了很多经典之作。虽然第五代导演拍出了很多极具个性化的艺术电影,频频在国际上斩获大奖,但这些电影在国内的电影票房一直惨败。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实行,中国的商业电影才再次受到重视。90年代中后期,第五代导演集体转型,冯小刚的贺岁片不断创造票房奇迹,港台电影、电视剧开始深入内地,私有电影公司逐渐兴起。进入2000年后,中国电影才真正开始商业片的各种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电影观念陈旧、观众的观赏心理飘忽不定,中国的商业片制作仍然处于低级阶段,与好莱坞及其它电影强国有很多的差距。中国电影的未来在商业电影的成熟、在类型片的制作、在成熟的电影制作体系和市场,而阿甘导演的探索无疑是正确而有益的。
作为在商业电影领域摸爬滚打十余年的成熟导演,阿甘深谙电影制作之道。在他看来,电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而上的纯粹的艺术电影,一种是形而下的娱乐化的商业片,两者并不矛盾,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而已。电影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将两者结合到一起,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而阿甘正是努力将商业电影做到最好的导演。阿甘把拍电影当作一种职业,把电影当作一种文化商品来生产,既然是商品就必然会有成本和利润回报,才能扩大再生产,将产品做得更符合消费者的要求,更受市场欢迎,它可以进行反复试验,一直到观众满意为止。把
阿甘在美国、英国学习电影制作的经历,使他形成了电影类型片的制作观念。商业电影的精髓在于类型,类型电影的制作也是中国电影的未来。阿甘一开始就是走的类型片的路子,拍的过程中考虑什么样的类型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情节和元素,然后在这样的模子里进行创新。类型片的一大好处就是,看着面熟,但又有点不一样,观众很容易接受,有时还会沉浸其中。阿甘的《古镜怪谈》就是一部典型的惊悚片,无论从情节还是道具、人物造型等都符合类型片的特点,但阿甘又进行了一些创新,比如结构上四个故事,分别发生在不同的地方,反而具有了一种隐喻效果。
阿甘拍惊悚片来自于自己的一次经历,他为别人翻译外国电影时发现,有近三分之二的电影是惊悚片。原来在国外惊悚片才是主流,而在国内,惊悚片基本上没有,这使他抢占了先机,后来由于国内审查制度的制约,阿甘后来转为拍喜剧片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回报。作为商业片导演的阿甘,对明星制也较为认可,商业片必须要有明星才能有票房保障。他的影片虽然是低成本的小片,但每一部都有明星出演。阿甘从出道到现在,尝试了所有他认为较有商业性的电影类型,之所以不断转换类型,一方面是现实环境所迫,另一方面是他的一种自觉追求,希望能拍出既有票房又有艺术价值的电影。阿甘的电影类型繁杂多变,但每一部都是较为纯粹的商业片,都能在商业上更进一步。实际上,他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根本的目标不变,那就是制作让观众喜欢的电影。
商业电影要有商业卖点,要有吸引观众的地方,就要考虑产入产出的问题。阿甘总是挖空心思、想尽办法让自己的电影好看,或者与别的商业片有区别,这就是他电影的最大特点。纵观阿甘所拍摄的各种类型,无不是走在其他导演的前面,寻找市场上缺少的类型,即使是相同的类型,也尽量寻找差异,拍出自己的特点,尽量避免同质化。阿甘的商业片总是能够抓住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比如《考试一家亲》中的考试问题,抓住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普遍心理,阿甘用喜剧的方式对这一非正常的心理进行善意的嘲讽。《短信一月情》中手机短信的风行,年青人对时尚生活方式的追捧,再结合当时的年轻人的爱情表达,将时尚的潮流呈现出来。《非常浪漫》中都市青年男女的恋爱问题,《高兴》中草根阶层对幸福的追求,正好针对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这一热点话题。如同冯小刚的商业电影,把握住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也就具有了吸引力和商业价值,这在当时也是有前瞻性的。
作者简介:
陈 克(1980-),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创作;
王 强(1979-),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电影学专业,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影视批评,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