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节奏感的策略研究
贺涛 倪旭豪
摘 要: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节奏感的培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张家港市A幼儿园大(3)班为例,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在音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关键词:音乐节奏感; 打击乐演奏活动; 大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5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093-001
一、教师对音乐节奏感价值的认识
访谈日期:2016年9月13日
访谈目的:对教师音乐节奏感价值的认识进行调查,以了解教师对幼儿音乐节奏感的看法和认识,从而为论题提供依据。
访谈对象:张家港市A幼儿园大(3)班a老师、b老师
访谈的2位老师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各种节奏,它们在音的长短和强弱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像小鸡‘叽叽、小鸭‘嘎嘎嘎、小兔‘跳跳跳跳跳跳、小雨‘滴答滴答和妈妈的切菜、老人与孩子走路的节奏都不同。”也发现“音乐节奏感强的孩子,能在各个方面感觉到他与其他幼儿有很大区别。比如说陶XX,她在唱歌时、早操、音乐游戏中表现出的能力比其他孩子强。在跟父母对话时,很有逻辑性,思维比一般孩子发展的更好。”但她们对幼儿音乐节奏感概念及培养价值的理解尚都属于经验层面的泛泛而谈,缺乏理论层面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对幼儿音乐节奏感的表现内容把握不清,主动开展针对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欠缺,也因此习惯于从具体的节奏技能对幼儿音乐节奏感水平进行评估。
教师对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到底有什么价值认识不清。
二、活动材料
笔者连续观察了六周并进行记录,发现六周内进行的节奏型音乐活动,所选择的活动材料只有一周是符合大班幼儿操作能力水平的,主要问题是所选材料低于幼儿能力水平。
三、演奏方法
笔者观察了音乐活动中,张家港市L幼儿园大(3)班幼兒对于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全班只有40%的幼儿会使用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不能正确使用乐器会导致不能很好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四、打击乐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节奏感的策略
(一)音乐节奏感的价值
1.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他们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从而促进了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首先,打击乐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打击乐活动中需要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以及认识各种各样的节奏型、休止符号等音乐知识。其次,打击乐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力的发展。打击乐活动中需要幼儿识别音符、听辨节奏,并要创造性地演奏打击乐乐曲,这些都需要思维能力的参与。
2.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打击乐活动是一个群体活动,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如引导幼儿一起合作为自己的乐队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在协商中孩子懂得了自己就是这个乐队的一名小乐手,经过反复与其他幼儿商量、讨论的锻炼,幼儿合作意识大大增强。
(二)活动材料的选择
为幼儿选择乐器时,一般应考虑以下三点:首先音色要好。如铃鼓鼓面一般不宜选用塑料制的或铁制的。其次大小及重量须适合于幼儿。如铃鼓直径一般不宜超过15厘米,最好选用12厘米左右的。三角铁钢条的横断面直径最好在0.5厘米左右。再次,演奏方法要适合于不用年龄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如大班幼儿可以选用的乐器有:双响筒和三角铁。这两种乐器的演奏对用力均匀和手眼协调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比较适合于5~6岁大班幼儿。
(三)演奏方法
传授正确的演奏方法,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活动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状况来组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打击乐活动:小班的打击乐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乐器的操作、演奏方法,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中班的幼儿可以在理解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内容中进一步巩固对各种乐器音色的了解。并在独奏、轮奏、简单的合奏等演奏形式中初步感知节奏乐的整体音响效果。大班打击乐活动中侧重培养幼儿多变的能力,在变化中体验音乐的美妙,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更浓更深的兴趣。
(四)运用游戏培养幼儿感知音乐节奏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形象、生动、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来让幼儿学习节奏,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会主动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游戏方法,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节奏。
(五)家园配合
家园配合让幼儿表现音乐节奏,帮助幼儿学会挖掘自己的潜力时,必须要发挥出家长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及幼儿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运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完全可以在家中进行打击乐的活动,这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在打击乐游戏中享受音乐的美妙,促进心智的发展,并得到亲情的交流。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们在家庭中开展打击乐游戏,例如节奏感游戏、指挥游戏、看图谱游戏等。
——此文系苏州市“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游戏精神关照下的幼儿园阶梯课程构建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16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