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自我意识

周尚全 游佐琼
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人格的时代重任的教师,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不仅需要外在力量推动,而且更需要内生动力助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一个人越有自我意识,就越能够变得既有自发性又有创造性。因此,提升教师良好的自我意识,成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
一、中职教师良好自我意识的具体内涵
“自我意识”属于当今的流行词汇。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它对于引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我意识是认识外在客观事物的条件,它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从宏观层面上看,教师的自我意识涵盖着两层含义: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需要。它与一般人的自我意识有共同点,但它更强调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在从事教师职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及自己与学生、同事、领导、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等特点。在教育情境中,教师对自己的身体特征、能力、性格特点及社会价值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对自己在社会上、人际交往中和学校内的名望、地位、作用,自己拥有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權利的意识,直接影响着他的自信心、自豪感、竞争意识和对智慧、能力、心灵成长的追求,即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
教师的自我意识有不同层面的表现。教师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受教育环境熏陶影响,在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称为现实自我。它是教师对自己目前实际状况的真实反映。教师想要达到的、将来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期待、抱负、成就以及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是理想自我。理想自我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追求的目标,不一定与现实自我一致,但它对个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很大,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行为的动力和参考系。自我意识健全的中职教师,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自我发展;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独立的、并与外界保持一致的人;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
二、提升中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良好自我意识的意义
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中职教师来说,健全自我意识,确立平衡、协调而统一的良好自我意识更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良好的自我意识是教师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我
“你凭什么做教师?就对一个生命的理解而言,你能说你理解自己吗?你能说你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吗?在各种复杂的纠结里,你能获得自我的内心平衡吗?你在受到不当刺激的时候,能保持情绪克制吗?你凭什么说,我就能够教那些学生学习呢?”这些都是极其困难的挑战。认识自我,本身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也是终身的任务。教师“把自己变成本人了解的对象,而且还把自己当作一个第三者来加以评判,即可以尊重自己或者蔑视自己,因而也就可以超越自己”。一个教师能否客观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品德、行为,是教师能否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自我评估过高,导致过高的自我期待,自命不凡、唯我独尊,势必影响工作;如果自我评价过低,就会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缺少努力进取的独立活动的能力。要使自己能正确认识自我,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坐标。人生从外打破乃压力,从内破壳乃成长。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在自主意识支配之下,能决定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二)良好的自我意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其专业成长与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找到符合每个成长阶段的“内驱力”,才能创造前所未有的、与众不同的自我。对于个体教师而言,自己的发展处于哪一阶段,达到了何种水平,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运用自我知识和自我意识进行准确判断,否则专业发展就会陷入盲目之中。一个专家型教师必须具有四方面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自我知识,即具有较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和善于自知、自我评价的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地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才能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他律)转换成教师的自我要求(自律),才能在教师内驱力得到充分激发的基础上成为一个自信自强、富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人。教师只有具备清晰的自我意识和充足的自我认知,才能深刻地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动,体验到专业发展的快乐,获得前进的动力,也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找到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关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和规律的知识既是教师自我知识修养的内容,也是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工具。缺乏自我意识和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感到茫然和困惑。
(三)中职教师良好自我思考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教师生命的发展
教师的自我意识使教师从“非我”走向“自我”。“自我”是指能够自主表达意志、能够自主行动的社会主体;“非我”是指具有自主意识但不能或不能充分自主表达、具有自主行动能力而不能完全自主行动的社会主体。传统教育观念把教师教学看作是一个技术的过程,没有个人的立场和价值选择。只是上级的或外来的价值观念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师只能成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而不可能真正的成为一名教师。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看来,处于常规性行为中的教师主要根据传统、习惯和权威从事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批判地接受学校的日常现实,其中问题、目标和解决方法都被别人所确定,只要这个现实每天在没有主要干扰的情况下继续,这个现实就被理解为没有问题的,而不知道事实上他们的日常现实只是许多可能的现实之一。他们对自己努力工作所追求的目标缺少思考和质疑。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问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教师自我思考意识有利于教师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对话,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在心灵上的沟通。教师的生命发展更多要求的是教师的生命自觉:不断追求进步,努力提升自我,积极追寻职业生涯中生命的价值。
三、中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自我意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和现状调查分析,在中职教师自我意识的提升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我认识失实
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教师,在把“理想我”与“现实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我”期望较高而又无法达到,对“现实我”不满意而又无法改进。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这类教师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对职业教育、对学生负责的终生信仰产生消极认知,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当前,导致中职教师过低的自我评价的诱因比较多,除了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外,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如成就模糊性、复杂性和变幻性等等)、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等等也是容易导致其自我评价过低的重要原因。
(二)自我体验失衡
不少中职教师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处于和谐统一的情感体验氛围中,其实其内心充满困惑,这种困惑常由于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一致、社会需要与自我需要互相抵触所导致的,教师很难在这些矛盾中找到让自己心理平衡的支點。不少教师对职业价值认知产生偏差,认为经济待遇好的职业就是有价值的职业;在日常的职业生活中感受不到对自己的智慧和人格的挑战,对自己生命的发展和生命力展现的价值,感受不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满足;普遍认为中职生是“差生”,难得成人成才,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比同事差,投入和付出也不比他人少,在发现其自我感觉与他人评价存在差距之后,陷入痛苦之中,带有很强的不满情绪,以至于影响工作,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弱化
自我教育,即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的教育。自我教育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自我教育使人在接受社会教育之外,通过自己不断学习,逐渐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由于自我评价能力较差,有的年轻教师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够,对陈旧无用的知识更新不及时,课堂上照本宣科。有的教师沟通交流的意识弱化,对课堂组织管理和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探索实践不够。有的年轻教师喜欢盲目模仿,举止打扮一味追求新潮和时髦,失去为人师表的端庄、大方、整洁的风貌。有的教师面对问题学生,简单粗暴,做“情绪文盲”,急躁恼怒,抱怨斥骂。有的教师对工作中的失误或失败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而是过多强调客观因素。有的教师当学校实际工作严格质量要求与个人原有工作状态和水平不一致时,意识不到差距,不能自觉努力地进行自我调适。这些状态,使教师个人水平始终停于现状,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
四、提升中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
提升中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纯洁宽容、和谐温暖、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学校要努力为教师提升良好的自我意识营造美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为教师营造一种纯洁宽容、和谐温暖、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应成为学校的重要任务。要积极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干部作风。良好的校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感染、熏陶教师;良好的教风对教师的思想发展具有实在、具体的导向作用;而良好的干部作风,既包含着高尚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法纪意识,又包含着担当作为、甘于奉献的人梯精神,对教师的行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校园要始终洋溢着是非分明,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浓郁气氛。中职教师的工作是真心热爱学生、努力转化学生的艰苦而富于艺术性的劳动。不少刚进校门还不能很好体会认知自我的教师,就是在具有良好校风教风干部作风的校园氛围中,在情感共鸣、心灵碰撞的深层感应中学会如何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社会在不断地重视中职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时,教师们也能在此寻找到巨大的精神动力。
(二)创造有利于提升教师良好自我意识的心理氛围
积极形成中职教师优良的心理氛围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提高其成熟度。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中职教师要善于突破世俗的职业标准,培养真爱职业教育、真爱中职学生、忠诚职业教育事业的历史责任感和为家长分忧、为学校分忧、为社会分忧,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自豪感。中职教师的主要价值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我们要有学会适时调整期望值或延迟期望值的实现,对没有实现的目标,没有教育好的学生要分析原因,不要急于求成,通过进一步的尝试,会收获成功的自信。对长期繁重付出、回报不平等产生工作倦怠情绪,要积极找到自身的支撑点和平衡点及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产生高度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感。
2.培养内在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当生活的低级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的需求。教师最大的期望和乐趣在于自己教育的成效、学生的成长。“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作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练就技能、奉献祖国引路人的中职教师,一定要积极增进求知与学习的精神,坚定地把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经验,提高职业生涯发展素养作为自我的内在需要,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智慧,在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自我的发展进步,进而形成一个比较优良的心理氛围。
3.强化个性品质。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就必须强化教师良好而丰富的个性品质,尤其是自制力和人格力量的训练,使其具有热诚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阔、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韧果敢、热爱职业教育的良好人格。有良好而丰富的个性品质的教师总是精心为自己设置一个个阶梯,让自己不断在进步中获取自信,又在自信中不断得到提高。当良好而丰富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中职教师职业生涯思想发展的动力时,他的进步将是稳定、明显的。
(三)有效促使教师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中职教师有效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积极正确的自我认知。人最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个体往往把对他人的认识迁移到自己身上,像认识他人那样来“客观”地认识自己。如当看到别的教师尊重关爱学生、为学生切身长远的利益着想,妥善处理学生日常矛盾纠纷等人际交往问题并受到家长称赞时,就来对照反思自己处理同样问题的策略措施,从而认识到自己处理同样问题的有效态度和方法。经过多次对比,就会促进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年轻的中职教师尤其要善于观察,学会自我比照。
2.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这如同人对着镜子来认识自己的模样一样,儿童认识自己是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作一面镜子,来不断认识自我的,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于中职教师的活动范围比较大,经常从属于不同的团体,接触不同的人,每个团体、每个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一面镜子,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子来照出多个自我,个体就能较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促使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中职教师要通过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和企业等人群的评价来进一步认识自己。
3.考察言行和活动成效。自我意识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反映。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也会成为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能反映出自己的体力、智能、情感、意志和品德等特性,从而使之成为自我认识、评价的对象。如一个中职学生,在学习或体育艺术方面、文明风采或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他会从中体验到一种自信,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新的认识。只有教師本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最广泛、最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不内疚、无忧惧的内省和实际的工作实践,教师才能对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行为举措作一个有效的评价。中职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日记、反思类的教育故事、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来时刻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成效,进一步提升自我。
4.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在不断的反省中,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一方面通过自我监督来克制、约束自我,服从既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自我教育,按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教育,以实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积极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看问题,不被表面的、暂时的利益所诱惑,充分主宰自己的行动,善于自我控制,具有自我教育意识,能反思、能调整、有灵性、能适应,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转识成智的能力。概括地说,自我监督,重在“克制”,而自我教育,重在“发展”,二者共同负责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
作 者:周尚全,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
游佐琼,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讲师
责任编辑:宋英俊
相关文章!
  • 马克思的“价值转型”始于何时?

    〔摘要〕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并不是始于《资本论》第三卷,而是始于第一卷。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必要澄清,就在于学界通常认为,马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根源

    戴焰军<br />
    【摘要】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党的自身建设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其中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