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因“阶梯”而精彩
唐芝莲
【摘要】如何让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是每一位教育者思考的问题。“阶梯式”教学是解决此窘境的最佳方法。“阶梯式”就是依据学生的状况,采取“递进”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去学习,去提升,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阶梯 学生 方法 练习 评价
阶梯一:学生。
常言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亦然,每个学生在认知、理解、阐释等能力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施教,方能实现有效教学。然而,当前我国的教学现状是“班级授课制”,尤其是城区学校,每班人数多达60多人,有的甚至于70多人.面对此种情况,想让教师因每位学生的差异而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但是,我们亦不能因为学生人数较多采取一刀切的教学,让每位学生不能享受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过程。那么,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阶梯式”教学成为首选。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状况,把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个体特征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团队里,这样就会把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集体,教师的教学分解成了针对若干个小团队的教学,每位学生因为认知水平等特征接近而受到相同的教育。同时,在团队中的成员也能在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的进行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团队成员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学生学习水平的变化,对团队成员进行调整,形成良好的梯队。
阶梯二:方法。
教学目标承载于教学方法,用当前较为流行的说法就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靈活化,对不同梯队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三个梯队“我最棒”“我争棒”“我追棒”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我最棒”梯队,从梯队的名称可以看出,本梯队的学生在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逻辑推理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优等生”。针对此梯队的教学,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置学习单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归纳、整理、汇报等方式达到教学的目的。“我争棒”梯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等生”。针对此梯队的教学我们可以采取“放+扶”的方式,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多加督查,及时掌握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与困难,给予指导、解惑、拨正,从而达到获得知识点的最终目标。“我追棒”梯队实际就是“学困生”。针对此梯队的学生状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加关注,重在“扶”,略在“放”,让这些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阶梯三:练习。
练习是巩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主要措施。练习阶梯的设定一方面要考虑量(数量),另一方面要考虑质(深度)。同时,采用“二+三”原则。所谓的“二”,是指练习的设定必须要有“必做和选做”两种类型。“必做”是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完成的题目,这是最为基础的练习。“选做”类型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无法完成,只是需要学生进行较为细致地分析、深入地思考方能解答的题目。当然,“选做”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我最棒”而言是“必做的”,对于“我争棒”“我追棒”就是选做的。这类题目虽然是“选做”,但是要尽可能鼓励学生,特别是“我追棒”梯队的学生想方设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让孩子们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所谓的“三”,指的是“三个层次”,也就是说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到梯度:“基础练习”——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变式题”——较为简单的综合题;“综合题”——探索性、开放性的练习题。三个梯度题目的设计,可以让不同梯队的学生向最近的“区域”靠近(即“我追棒”进入到“我争棒”,“我争棒”进入到“我最棒”),满足不同梯队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提升中享受快乐,树立信心。
阶梯四:评价。
“评价”顾名思义就是评估价值,即对人或者事物所评定的价值。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回答、阐释、讨论、研究等各种学习过程给予评定。科学的、适合学生特征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自信。故而,教师应该慎重对待对学生的评价。就整体而言,评价应以“赏识”性评价为主。当然,不同梯队的学生也应以不同的评价语。就同一个问题的相同回答而言,对于“我最棒”梯队的学生可能是较为简单的问题,而对于“我争棒”“我追棒”梯队的学生就有可能是略难或者很难的问题。所以,评价语也应该不一样。“我最棒”的评价语可以是“是不是觉着太简单了”“做这类题目是不是感觉缺少点挑战性”。对于“我争棒”“我追棒”梯队的同学的评价可以是“真厉害,我都没想到你的回答这样棒!”“你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梯队了,恭喜哟,进步很大,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加油!”等等。总而言之,我们的评价语要较多采用鼓励的方式,调动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