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报道论成败:全球化视野下的媒介责任
乔新玉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随着大众娱乐文化的普及,渐成我国年轻人戏谑的一个题材。然而,回顾2014年的三八节,不免骤然发觉:马航事件完全遮蔽了妇女节的存在感,媒体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由此可见一斑。能力和责任往往是相匹配的,媒体强大能力的伴生物之一,便是人们对媒介责任的高要求,而高要求则可能带来严批评。我国新闻媒体因在马航事件报道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而饱受诟病,从权威媒体到相关学者,从网络大V到普通受众,反思、追问之声不断。马航报道中,我国媒体的表现和舆论对此的非议值得研究,二者共同反映了“媒介责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遭遇着媒体话语权力再分配的问题。
马航事件中的话语权力: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如果马航事件没有发生,所有的乘客安然落地,这当然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而我国新闻媒体的能力,也不会处于一种被怀疑的尴尬境地。新闻媒体组稿报道的能力、实力绝不会像凌波微步那样瞬间漂移,它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存在,很难有较大波动。突发事件就像是意料之外的考卷一样,使媒体的新闻报道能力变得有目共睹。人们批评我国媒体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时,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报道能力,较之2008年汶川地震时有没有进步?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我国的新闻媒体对国际新闻报道向来十分重视,以至于到了有民众抱怨其“事无巨细”的程度。既然如此,我国新闻媒体此次在马航事件报道中的“马失前蹄”,究竟是受累于能力的突然下降,还是受制于媒体话语环境的变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马航事件中马来西亚方面在信息发布、搜救协调等危机管理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了信息的混乱。信息发布混乱+突发事件=谣言四起。MH370航班的失踪是极端事件,史无前例。马来西亚方面在信息发布中的反复无常,在国际重大事件中也是极其罕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忠实报道马来西亚方面所提供信息的媒体,自然就显得矛盾百出、手足无措了。就连越南政府都在马来西亚方面的误导下,耗费巨资在其海域搜了个遍,以致被我国的一些网民昵评为“呆萌”。一国之政府面对马来西亚方面的混乱信息尚且如此,那么新闻媒体受其连累似乎就不应该是“罪无可恕”。然而,CNN、法新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BBC等欧美媒体在此次事件报道中的独立调查能力却让人刮目相看,两相对照之中,我国新闻媒体就不免“见绌”了。
欧美媒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为什么能够出类拔萃?仅仅归之为媒体记者、编辑的职业技能和敬业精神是有失偏颇的。这样的观点一方面忽略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权力变迁,另一方面落入了简单、机械的因果推论逻辑。没有权威信源的支撑,再强悍的报道团队和资金支持都难以发挥作用。毕竟,新闻报道不是福尔摩斯推理,记者、编辑也不是神探狄仁杰。欧美媒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援引的信源包括波音公司、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罗罗公司(MH370发动机生产公司)、国际刑警组织、美国联邦调查局等。这些公司、组织、部门,基于技术、设备、专业的优势,是此次马航事件中的优质信源。
我国是经济大国,位居全球GDP榜单亚军的宝座,常年保持着傲人的进出口顺差优势。然而,我国在制作加工业方面却缺乏对核心知识产权的掌握。一直以来,人们常常以iPhone为例,说明我国在全球经济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美国三位教授在苹果全球产业链的研究报告中称,2010年苹果每卖出一部iPhone,中国工人只能拿到利润的1.8%,而苹果公司能拿到58.5%。①过去,舆论往往从经济角度来考虑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认为应该积极创新,提高我国在全球知识产权市场中的地位,以便实现产业升级,创造更优质的经济增长。然而,从马航事件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核心知识产权是话语权的重要来源,这深刻影响着政府和媒体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西方记者在引用这些优质信源时,并不都是通过公开的渠道获得,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是通过私人途径得来。例如,3月11日《华尔街日报》引用匿名信源,表示飞机失联4个小时后可能仍在工作,马来西亚方面对此信息先是否认,继而承认。在马来西亚方面承认之前,中国多家媒体试图就这一传闻向罗罗公司和波音求证,但都未成功。由此,我国权威媒体对罗罗公司等信源颇有微词。这当然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欧美国家掌握核心技术、信息的背景下,话语权力向西方集中的结果之一,是新殖民主义的表现之一。
大国的媒介责任
面对西方权威信源对我们的“沉默”,我们固然可以批评它的傲慢,也可以抵制它的不公。然而,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自身的问题。《华尔街日报》援引的是匿名信源“美方调查人员”,而非罗罗公司或波音公司的公开信息发布。这说明,出于某些考虑,罗罗公司和波音公司至少在当时并不愿意承担此信息发布的责任。所以,我国媒体对其的采访要求被拒,应该不在意料之外。我国的媒体在欧美国家有大量的分支机构,驻欧美的记者、编辑是不是可以在公开渠道之外,掌握靠近话语权力核心的私人信源?在罗罗公司和波音公司沉默的时候,我国的记者是不是可以、有没有联系这些公司的内部核心人员?
马航事件报道中,西方媒体的不俗表现,固然受益于经济全球化时代欧美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垄断,但这不是全部,西方媒体在职业能力、敬业精神方面的亮点也是他们占上风的原因。例如,CNN在马航事件报道中利用模拟飞行做出重要推断,这在马航事件报道之初信息混乱、事件进展缓慢的情况下,是十分引入注目的一个尝试。相关视频一经发布,便被全球媒体广泛引用。这样的报道方法,我国媒体为什么没有想到,为什么没有第一个尝试?我国媒体在缺乏权威信源之时,有没有策划出重要的事件报道?这是不是反映了我国媒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严重缺乏新闻策划能力?而新闻策划能力,首先不是记者可以掌控的,而是编前会质量、编辑能力的反映。马航事件,很重要的是暴露了我国新闻编辑能力的问题,其次才是记者的能力问题。
每个生命都是同等可贵的,虽然同样有大量本国乘客在MH370航班中失踪,同样是本国媒体在新闻争夺战中被西方媒体占了上风,马来西亚媒体安然无恙,而我国媒体却被质疑。谁在质疑我们的媒体?是我们自己。马来西亚人不质疑马来西亚媒体,我们中国人也不质疑马来西亚媒体,只质疑本国媒体,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我们是大国,我们是GDP全球第二的政治、经济大国。媒体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既具有物质生产的特征,也具有上层建筑的形态。马航事件中,我国媒体的被质疑,反映的是公众、媒体人强烈的自尊心,作为政治、经济大国,我们媒体的强大程度是否与之相匹配?不是媒体的失败激怒了国人,是媒体的平庸刺伤了媒体人自己。
马航事件报道是极端事件、极端信息环境下,全球媒体话语权力的众生相。在我国网络媒体方面,人民网援引法新社的消息于3月8日08:28最先发出报道;在传统媒体方面,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援引CNN的消息于09:01发出报道。然而,马来西亚航空发布的第一份公开声明是在07:24。此时,马来西亚和北京同处一个时区,不存在时差的问题,而法新社总部和CNN总部所在的法国巴黎和美国亚特兰大,分别是凌晨和傍晚。从时间、地缘关系和利益相关度看,我国媒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应该有更好的表现。在马航事件报道中,我国媒体有诸多可以改进之处。首先,应该充分参与全球媒体话语体系中的权力争夺,通过公开渠道和私人途径努力挖掘信息。其次,新闻的策划能力十分重要,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第三,应该让记者回归职业本色。让新闻的质量而非数量决定记者的收入和荣誉,重视记者职业荣誉的培养,特别是负责硬新闻报道、深度报道、突发事件报道的记者。在我国,记者往往是“小年轻”,白发记者难得一见。但是,在欧美国家,白发、皱纹往往是硬新闻记者的优势,而优秀的新闻主持人也常常是资深记者、编辑出身。
对于政府而言,在自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采取更为灵活地监管手法是必要的。政府作为国家的权威信源,应该努力扶持本国媒体、记者、编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和独家信息。2011年在我国出版的《美国总统的信息管理:白宫的新闻操作》,详细讲述了美国政府对新闻的操控方法。新闻媒体,因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既受到政府的监督,也承担相当的社会责任。在全球媒体的话语体系中,我国媒体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
①腾讯财经:《美国一报告称:每台iPhone中国工人只赚10美元》http://finance.qq.com/a/20111123/001884.htm,2011-11-23/2014-4-8。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随着大众娱乐文化的普及,渐成我国年轻人戏谑的一个题材。然而,回顾2014年的三八节,不免骤然发觉:马航事件完全遮蔽了妇女节的存在感,媒体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由此可见一斑。能力和责任往往是相匹配的,媒体强大能力的伴生物之一,便是人们对媒介责任的高要求,而高要求则可能带来严批评。我国新闻媒体因在马航事件报道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而饱受诟病,从权威媒体到相关学者,从网络大V到普通受众,反思、追问之声不断。马航报道中,我国媒体的表现和舆论对此的非议值得研究,二者共同反映了“媒介责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遭遇着媒体话语权力再分配的问题。
马航事件中的话语权力: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如果马航事件没有发生,所有的乘客安然落地,这当然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而我国新闻媒体的能力,也不会处于一种被怀疑的尴尬境地。新闻媒体组稿报道的能力、实力绝不会像凌波微步那样瞬间漂移,它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存在,很难有较大波动。突发事件就像是意料之外的考卷一样,使媒体的新闻报道能力变得有目共睹。人们批评我国媒体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时,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报道能力,较之2008年汶川地震时有没有进步?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我国的新闻媒体对国际新闻报道向来十分重视,以至于到了有民众抱怨其“事无巨细”的程度。既然如此,我国新闻媒体此次在马航事件报道中的“马失前蹄”,究竟是受累于能力的突然下降,还是受制于媒体话语环境的变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马航事件中马来西亚方面在信息发布、搜救协调等危机管理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了信息的混乱。信息发布混乱+突发事件=谣言四起。MH370航班的失踪是极端事件,史无前例。马来西亚方面在信息发布中的反复无常,在国际重大事件中也是极其罕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忠实报道马来西亚方面所提供信息的媒体,自然就显得矛盾百出、手足无措了。就连越南政府都在马来西亚方面的误导下,耗费巨资在其海域搜了个遍,以致被我国的一些网民昵评为“呆萌”。一国之政府面对马来西亚方面的混乱信息尚且如此,那么新闻媒体受其连累似乎就不应该是“罪无可恕”。然而,CNN、法新社、路透社、《华尔街日报》、BBC等欧美媒体在此次事件报道中的独立调查能力却让人刮目相看,两相对照之中,我国新闻媒体就不免“见绌”了。
欧美媒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为什么能够出类拔萃?仅仅归之为媒体记者、编辑的职业技能和敬业精神是有失偏颇的。这样的观点一方面忽略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权力变迁,另一方面落入了简单、机械的因果推论逻辑。没有权威信源的支撑,再强悍的报道团队和资金支持都难以发挥作用。毕竟,新闻报道不是福尔摩斯推理,记者、编辑也不是神探狄仁杰。欧美媒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援引的信源包括波音公司、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罗罗公司(MH370发动机生产公司)、国际刑警组织、美国联邦调查局等。这些公司、组织、部门,基于技术、设备、专业的优势,是此次马航事件中的优质信源。
我国是经济大国,位居全球GDP榜单亚军的宝座,常年保持着傲人的进出口顺差优势。然而,我国在制作加工业方面却缺乏对核心知识产权的掌握。一直以来,人们常常以iPhone为例,说明我国在全球经济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美国三位教授在苹果全球产业链的研究报告中称,2010年苹果每卖出一部iPhone,中国工人只能拿到利润的1.8%,而苹果公司能拿到58.5%。①过去,舆论往往从经济角度来考虑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认为应该积极创新,提高我国在全球知识产权市场中的地位,以便实现产业升级,创造更优质的经济增长。然而,从马航事件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核心知识产权是话语权的重要来源,这深刻影响着政府和媒体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西方记者在引用这些优质信源时,并不都是通过公开的渠道获得,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是通过私人途径得来。例如,3月11日《华尔街日报》引用匿名信源,表示飞机失联4个小时后可能仍在工作,马来西亚方面对此信息先是否认,继而承认。在马来西亚方面承认之前,中国多家媒体试图就这一传闻向罗罗公司和波音求证,但都未成功。由此,我国权威媒体对罗罗公司等信源颇有微词。这当然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欧美国家掌握核心技术、信息的背景下,话语权力向西方集中的结果之一,是新殖民主义的表现之一。
大国的媒介责任
面对西方权威信源对我们的“沉默”,我们固然可以批评它的傲慢,也可以抵制它的不公。然而,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自身的问题。《华尔街日报》援引的是匿名信源“美方调查人员”,而非罗罗公司或波音公司的公开信息发布。这说明,出于某些考虑,罗罗公司和波音公司至少在当时并不愿意承担此信息发布的责任。所以,我国媒体对其的采访要求被拒,应该不在意料之外。我国的媒体在欧美国家有大量的分支机构,驻欧美的记者、编辑是不是可以在公开渠道之外,掌握靠近话语权力核心的私人信源?在罗罗公司和波音公司沉默的时候,我国的记者是不是可以、有没有联系这些公司的内部核心人员?
马航事件报道中,西方媒体的不俗表现,固然受益于经济全球化时代欧美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垄断,但这不是全部,西方媒体在职业能力、敬业精神方面的亮点也是他们占上风的原因。例如,CNN在马航事件报道中利用模拟飞行做出重要推断,这在马航事件报道之初信息混乱、事件进展缓慢的情况下,是十分引入注目的一个尝试。相关视频一经发布,便被全球媒体广泛引用。这样的报道方法,我国媒体为什么没有想到,为什么没有第一个尝试?我国媒体在缺乏权威信源之时,有没有策划出重要的事件报道?这是不是反映了我国媒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严重缺乏新闻策划能力?而新闻策划能力,首先不是记者可以掌控的,而是编前会质量、编辑能力的反映。马航事件,很重要的是暴露了我国新闻编辑能力的问题,其次才是记者的能力问题。
每个生命都是同等可贵的,虽然同样有大量本国乘客在MH370航班中失踪,同样是本国媒体在新闻争夺战中被西方媒体占了上风,马来西亚媒体安然无恙,而我国媒体却被质疑。谁在质疑我们的媒体?是我们自己。马来西亚人不质疑马来西亚媒体,我们中国人也不质疑马来西亚媒体,只质疑本国媒体,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我们是大国,我们是GDP全球第二的政治、经济大国。媒体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既具有物质生产的特征,也具有上层建筑的形态。马航事件中,我国媒体的被质疑,反映的是公众、媒体人强烈的自尊心,作为政治、经济大国,我们媒体的强大程度是否与之相匹配?不是媒体的失败激怒了国人,是媒体的平庸刺伤了媒体人自己。
马航事件报道是极端事件、极端信息环境下,全球媒体话语权力的众生相。在我国网络媒体方面,人民网援引法新社的消息于3月8日08:28最先发出报道;在传统媒体方面,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援引CNN的消息于09:01发出报道。然而,马来西亚航空发布的第一份公开声明是在07:24。此时,马来西亚和北京同处一个时区,不存在时差的问题,而法新社总部和CNN总部所在的法国巴黎和美国亚特兰大,分别是凌晨和傍晚。从时间、地缘关系和利益相关度看,我国媒体在马航事件报道中应该有更好的表现。在马航事件报道中,我国媒体有诸多可以改进之处。首先,应该充分参与全球媒体话语体系中的权力争夺,通过公开渠道和私人途径努力挖掘信息。其次,新闻的策划能力十分重要,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第三,应该让记者回归职业本色。让新闻的质量而非数量决定记者的收入和荣誉,重视记者职业荣誉的培养,特别是负责硬新闻报道、深度报道、突发事件报道的记者。在我国,记者往往是“小年轻”,白发记者难得一见。但是,在欧美国家,白发、皱纹往往是硬新闻记者的优势,而优秀的新闻主持人也常常是资深记者、编辑出身。
对于政府而言,在自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采取更为灵活地监管手法是必要的。政府作为国家的权威信源,应该努力扶持本国媒体、记者、编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和独家信息。2011年在我国出版的《美国总统的信息管理:白宫的新闻操作》,详细讲述了美国政府对新闻的操控方法。新闻媒体,因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既受到政府的监督,也承担相当的社会责任。在全球媒体的话语体系中,我国媒体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
①腾讯财经:《美国一报告称:每台iPhone中国工人只赚10美元》http://finance.qq.com/a/20111123/001884.htm,2011-11-23/2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