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职院校工作室运行现状与思考
贾庆萍 李苗苗
摘? 要 通过对山东省高职院校工作室进行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详细梳理山东省内高职院校工作室运行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5-0003-03
1 引言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强调“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及“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在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工作室作为高职院校校企对接的桥梁和纽带,在校内实践平台搭建、项目化教学实施、职业素养培育等方面具有極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厘清山东省高职院校工作室运行现状,探索基于工作室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为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室群的高职传媒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高职院校工作室运行机制调查问卷》和《高校工作室学生调查问卷》,针对山东省内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工作室负责人及指导教师、工作室培养学生开展了细致的调研活动。课题组走访了山东省内17所高职院校,通过调研问卷、实地考察、专题研讨的方式,调查了高职院校工作室的项目来源、管理模式、评价方式和激励措施等机制体制。通过调研工作室学生(包括毕业生、实习生和在校生),了解掌握工作室学习经历对其在工作中的帮助以及希望工作室能够提供的学习内容,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和信息,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详细梳理山东省内高职院校工作室运行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进行探索与思考。
2 山东省高职院校工作室运行现状
高职院校普遍建设了工作室,并进行了工作室育人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据文献资料显示,高职院校在教育部文件指导下普遍建成不同形式的工作室。本次调查所涉及的高职院校中均设有工作室,其中工作室建设较为突出的高职院校开设有数量众多不同层次的工作室。如日照职业学院艺术创意学院即开设了11个工作室,涵盖艺术设计专业领域所有岗位方向。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已被高职院校广泛采用,接近一半的院校工作室建设已超过五年时间,有31.43%的高校在三年以内建立了工作室。
工作室层次丰富,其中专业工作室为主体? 高职院校工作室主要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和专业工作室三种形式。其中专业工作室最为普遍,85.7%的院校建设了专业工作室,17.1%的院校在专业工作室的基础上建设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因此,高职院校工作室以专业教师负责制为主,另有部分工作室为校企共建。
工作室建设目标较为明确? 工作室建设主要目标为支撑课堂教学和承担社会服务项目,基于建设目标在对学生的培养内容方面主要为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岗位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见表1)。
工作室项目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工作室主要以两种形式构建:一种是学校免费提供场地,教师自负盈亏;另一种是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教师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向学校上缴利润。这两种组织形式在项目管理上主要体现为工作室负责人制和工作室负责人自主管理项目经费(见表2)。
在经费管理方式方面,48.57%的学校采取工作室负责人自主管理项目经费;31.43%的学校采取学院统一管理,并按照换算课时量支付指导教师讲课费的方式;14.29%的学校采取工作室负责人按比例向学院缴纳项目管理费,自主管理剩余经费(见表3)。
工作室育人模式创新发展? 在工作室学生培养方式方面,34.29%的学校采取第二课堂或兴趣小组的形式;45.71%的高校采取在项目实践中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式。在挑选工作室成员方面,71.43%的高校采取学生自愿报名、考试遴选的方式;65.71%的高校采取工作室负责人确定遴选方式;40%的高校采取专业教师推荐的方式。
在90.77%的学生心目中,工作室要有足够的工具可供使用,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室需要安静的环境和时尚感,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室是高大上的,不敢参与(见表4)。对于学生自己创办工作室,58.46%的学生表示支持;44.62%的学生认为学生经历不足,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理不当的情况;56.92%的学生认为学生工作室的竞争对手很多,想要脱颖而出必须要有硬实力;50.77%的学生认为学生工作室对于学校或者社会,都是一股新力量的崛起。
3 山东省高职院校工作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调研中,虽然各院校建立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但是有超过80%的教师认为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建议评价体系应从业务量、市场效益和学生学习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由教学督导、师生及合作企业参与评价,考核标准主要有完成教学任务的绩效、校企合作的效果、工作室的特色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等。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对优秀的工作室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的应提出批评教育,特别差的取消工作室资格,这样能使工作室的师生产生压力,促进工作室发展。
欠缺学生激励机制? 学生参加工作室大都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考试,进入工作室条件较高;但是工作室内部缺乏学生激励机制,学生进入工作室后缺乏目标激励、物质奖励和处罚等措施来鞭策他们,造成一部分学生进入工作室后放松了要求,培养效果不好。尤其是大多数工作室没有进行学分制改革,调研数据显示,77.14%的高校管理工作室方面未采取学分制置换管理;只有22.86%的高校管理工作室方面采取了学分制置换管理(见表5)。如此一来,尤其是在工作室实践与课堂教学发生冲突时,激励机制难以实施。
管理运作机制不完善? 一个工作室真正运行并能为教学服务,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教师每学期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每学期也有必修的课程。因此,当教学与工作室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工作重心肯定是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几乎所有学校只对教师基本的教学量有限制,而对工作室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与教学对接的工作室,不做项目几乎不会对教师产生负面影响,这就导致工作室师生积极性不高。
工作室缺乏鲜明特色? 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企业文化,工作室也必须营造一定的企业文化环境氛围,使学生能够通过此间的体验培养提升职业素养。但是大多数工作室缺乏文化建设,没有鲜明的特色,虽然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但是提供给学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职业素养的培养难以实现。
4 思考与建议
進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工作室运行管理体制,保证工作室高质量运行? 调研结果表明,工作室育人模式已经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工作室场地、硬件设施等基础条件也已具备,但是在项目来源、管理模式、评价方式和激励措施等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尚未有成熟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示范类高校经过五年以上的探索,从工作室到名师工作室再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了层次丰富的工作室体系,为实践育人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探索出符合本校发展、独具特色的工作室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普通院校可采用参观学习、经验交流或派专人跟岗学习的形式,学习国家示范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尽快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的工作室管理体制,让工作室真正运行起来,充分发挥其在实践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
探索学分制改革,强化工作室学生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工作室成为学生创新创优的平台?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全面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管理,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能够进入工作室培养平台的学生大都经过专业教师遴选和推荐,在专业学习中具有一定的特长。通过工作室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专业领域扬长补短,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是工作室“能力递进、分类培养”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大部分工作室没有独立的教学计划,因此经常出现项目教学与课堂教学相冲突的情况。工作室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课堂内容,但是为了维护教学秩序,往往需要服从课堂教学安排。推行学分制改革,建立工作室项目学分置换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得专业基础较好又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学生能够通过工作室的项目培养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多措并举,增加工作室项目来源? 项目是工作室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是学校实践育人对接真实岗位的最有效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工作室大都存在项目不足的情况,一半以上的工作室使用模拟项目进行实践教学。虽然工作室负责人与指导教师尽量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提出要求,但是无法真正经过市场检验,影响了职业素养的培养;虽然学生技术水平较高,但是真正到岗位工作还需要一段磨合期。
校企共建工作室是工作室建设中保证项目来源的重要举措。企业将真实项目引入工作室,根据工作室特点和项目要求制订专项教学计划,可以更为精准地将学生带入真实工作环境。激励政策是工作室建设中增加项目来源的有效措施。学校应为工作室负责人、指导教师甚至学生引进真实工作项目完善配套政策,通过激励政策调动其引进项目积极性,不断更新工作室实训项目,增加学生与工作对接的实际经验。
丰富工作室建设层次,促进工作室育人模式改革创新? 调研结果显示,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院校,较仅建设了工作室的院校发展更好。因此,将工作室建设视为一个体系工程,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室,以点带面,带动工作室发展,是高职院校工作室建设的重要经验。
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可以紧密结合行业、企业资源,将企业能工巧匠、企业文化、发展理念和真实项目引入学校,真正成为学校对接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工作室中的学习榜样,并能近距离实际指导工作室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大力发展学生工作室是工作室建设的良好基础。通过教师的宣传推动,鼓励学生以兴趣小组、创新团队等形式建立学生工作室,加强工作室对学生工作室的建设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学生工作室,对接相关工作室,既为工作室提供了学生基础,又能反哺工作室发展,更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以技能大师或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以工作室为中坚,以学生工作室为基础,丰富学院工作室建设层次,让技能大师、名师、专业教师、学生在工作室平台体系中形成良性互动,探索基于工作室实践育人的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5 结语
2019年,在国家层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政策引领下,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从山东省高职院校工作室建设现状出发,深入剖析工作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相关政策,健全完善灵活、高效的工作室运行机制,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多渠道对接市场真实项目,打造多层次的工作室体系,真正建设好工作室这一育人载体。探索基于工作室制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东风已至,未来可期。山东省高职院校工作室建设将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闪耀亮点。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工作室群的高职传媒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立项编号:2018JXY3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贾庆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影视制作技术方面的研究;李苗苗,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媒体融合、影视创作方面的研究(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