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黄炎培的革命情谊

    熊坤静

    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十分注重广泛团结爱国民主人士。他与中国民主同盟(以下简称民盟)领袖、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下简称职教社)创始人黄炎培在长期的密切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成为我党大力开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光辉范例。

    团结抗战结为挚友

    1938年5月18日晚,黄炎培、周恩来应邹韬奋邀请参加了汉口生活书店举行的职工茶话会,并先后讲话。周恩来从当天徐州被日寇攻陷这件事讲起,分析了抗战形势,呼吁人们要坚持抗战到底。富有爱国思想的黄炎培,深为周恩来的远见卓识而叹服,与他一见如故,从此成为至交。

    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陷,国民党亲日派头目汪精卫公开投敌,国民党制定了“溶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为它掀起的反共高潮做准备,团结抗战的前途岌岌可危。黄炎培深为忧虑,他在积极奔走呼号的同时,还大胆邀请周恩来为其主办的《国讯》杂志撰写文章,以精辟分析抗战形势,鼓舞、增强人们共御外侮的战斗意志。周恩来写的长篇文章《今年抗战的新形势与新任务》被1939年2月出版的《国讯》第194~198期连载发表后,在大后方引起巨大的反响,并对国民党反动派策划的反共高潮敲响了警钟。但国民党当局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于当年6月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各解放区,摧残抗日民主政权,杀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中国共产党在爱国民主人士的支持下,领导人民给予坚决的反击,到1940年3月终于打退了国民党的此次反共高潮。期间,周恩来帮助黄炎培正确把握形势,支持其建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

    当时,陪都重庆依然笼罩着浓密的反共肃杀之气。但黄炎培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诚邀周恩来到职教社主办的“青年星期讲座”作一次公开演讲。周恩来慨然允诺。因职教社事先贴出了海报,故9月29日这天,设在黄家垭口只能容千把人的“山东省立剧院实验剧场”,被提早蜂拥而至的青年人挤得水泄不通,而外面还有一批批青年正在不断涌来。当黄炎培陪着周恩来来到现场,看到这种爆满的情景时,既高兴又担心会场挤不下。经他俩商量后,当即决定将演讲场所移到张家花园巴蜀学校的操场上。面对数千名青年听众,周恩来站在操场中央的几只方凳上,以《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为题,足足讲了3个小时。他在演讲中所强调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宗旨,博得了大家如雷鸣般的掌声。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又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以八万大军对新四军部队发动突然袭击,致使该部除千余人突围外,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针对国民党当局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周恩来除了在《新华日报》刊登他写的“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诗,予以坚决回击外,同时还向黄炎培和各方面的民主人士通报了这一严重事件。黄炎培立刻前往位于曾家岩50号周恩来的办公室,向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以下简称南方局)致以深切的慰问。黄炎培向他明确表示:“不管当局作何种宣传,他这样的做法,绝对错误。如果参政会讨论反共问题,我们不能奉陪。”此后,黄炎培等广大爱国民主人士不为国民党蒋介石的百般利诱所动,立场坚定地与中共并肩战斗。他们在周恩来和南方局的积极协助下,以“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的三党三派,在重庆正式成立了民盟,黄炎培当选为首任主席。根据当时的国内形势,民盟提出了“坚持抗日战争,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开展民主宪政运动”的政治主张。

    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的3次反共高潮,严重损害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大业,导致日寇长驱直入,直叩贵州省的大门——独山。黄炎培忧心如焚,认为只有刷新政治,团结全国,才能挽救抗战危局。他牵头由64人签名,于1945年元旦发表《转捩当前局势献言》,提出9项政治主张,呼吁重开国共谈判,召开党派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真正实行民主。他致电中共中央,要求周恩来速来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周恩来带领王若飞等于1月24日飞抵重庆,第二天就邀请黄炎培晤谈。周恩来给黄炎培分析了当前形势,传达了中共中央对党派会议的意见。在与国民党当局会谈期间,周恩来经常和黄炎培见面,随时向他通报会谈情况。但随后,蒋介石却以对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很不满为借口,使国共谈判陷于僵持、停顿。此时,黄炎培读了王若飞送来的《论联合政府》一文,非常赞同其中的主张,后来他在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式上,当着蒋介石的面批驳了其认为《论联合政府》“无异于分赃”的谬论。

    7月1日,为了推动国共谈判,黄炎培和褚辅成、章伯钧等6位国民参政员应邀飞抵延安。在5天的访问中,黄炎培一行不断和毛泽东、周恩来晤谈,受到很大的影响。返回重庆后,黄炎培立刻撰写了《延安归来》一书,对中共在解放区推行的政策和政治、军事、经济上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以及解放区人民朴实、自由和健康快乐的生活作了如实报道。他还顶着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出版了该书,为共产党作宣传。

    携手并肩奔走和平

    由于中共和民主人士的共同努力,1946年1月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终于达成了有利于抗战后和平建国大业的5项决议,但是这个较为民主的建国纲领墨迹未干,就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蒋介石疯狂叫嚣“6个月消灭共产党”,调集数百万国民党军在1~8月间,共袭击中共6000余次,轰炸扫射300多次,并不顾中共的严重抗议,于10月11日攻占了解放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张家口。在如此“胜利”面前,蒋介石得意忘形地下令于11月中旬召开国民大会,以强行通过其所谓的“宪法”。国民党当局派出许多大员来拉拢民主人士参加“国大”。黄炎培更是其笼络利诱的重要目标。他就此来向周恩来请教。周恩来一针见血地给他分析说:国民党的用心很清楚,请大家进“国大”,进政府,为的是在脸上擦粉,而把中共一脚踢开,孤立共产党,使反共内战合法化,好放手大打。我们是决不会参加“国大”的,我们对继续挨打无所畏惧,我们党就是在围剿压迫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我们有武装,可以同国民党周旋。而诸位将会受更严重的压迫,暗杀李公朴、闻一多的白色恐怖将更严重,日子无法过,和平民主的希望也没有了。所以,只有坚持斗争。黄炎培听了这一席话,思想上豁然开朗。于是他和民盟的其他几位领袖经过慎重讨论研究后,决定和中共站在一起,宣布拒不参加伪“国大”,并对民盟内下达了告诫各位盟员不得参加“国大”、凡参加者一律开除出盟的“紧急通知”。还作出了将被拉下水参加“国大”的民社党予以开除的决定。民盟拒不参加“国大”的声明,便是黄炎培写的。

    当“国民大会”的闹剧在南京开场的这天,也即11月15日中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梅园新村宴请民盟领袖黄炎培、沈钧儒、章伯钧、罗隆基。席间,周恩来分析了今后内战不可避免的形势,说明中共代表团即将撤回延安,特地和诸位话别。饭后,黄炎培将周恩来拉到一边,忧心忡忡地说:“我很忧虑。蒋介石非打不可,这早已看清楚了,今后当然只有打了!但是,蒋毕竟有几百万军队,还有美国人在背后撑腰。打,中共的实际力量怎么样?有准备吗?打得赢吗?会吃亏吗?我们辛辛苦苦奔走和谈,一是为中国老百姓不再受战争的痛苦,二是怕中共朋友吃亏呀!”周恩来动情地说:“我们的看法是相同的,这是蒋介石要打,不是共产党要打。他要打,共产党只好打了!我们只有好好地打了。如果我们打不赢,不怨天,不尤人,只怪我们自己没有打好。不过,请朋友们放心,对于争取中国的和平,我们共产党是有决心的;对蒋介石打仗,我们共产党是有信心的,也是有准备的。”他俩长谈了两个多小时。黄炎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彼此获得了深切之了解,心里就踏实得多了。”此后,国民党当局又先后派陶希圣、雷震到家中苦劝黄炎培出山,参加国民政府改组,都被黄坚决拒绝了。

    肝胆相照在新中国

    在1949年9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黄炎培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1日,他和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11日晚,周恩来亲自登门,与黄炎培长谈,动员他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一职。起初,黄炎培还坚持其不做官的初衷,并述说了早年北洋政府曾两次聘请他为教育总长,他都坚辞不受,并公开表示自己不做官。1946年年初,旧政协协商组织联合政府,内定将由民盟7人担任国府委员、部长。大家请黄炎培考虑任职,他推辞说:“我已68岁了,年纪老了,做不动官了!”讲完这些往事,他认为自己如今已72岁,就更做不了官了。周恩来耐心地规劝他说:“这不同于旧社会的做官,现在是人民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在人民政协会议上,由各党派千斟万酌制定了共同纲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我们自己编了剧本,自己怎么能不上台唱呢?” 经过两小时的恳谈,黄炎培终于被周恩来说服了。

    从此,黄炎培在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全力以赴。1957年5月初,他到南京、苏南各地视察时,接触了不少实情。返回北京后,他便在5月25日中央统战部召开的鸣放座谈会上,以《帮助共产党种牛痘》为题,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坦率而尖锐地讲了出来。次日,周恩来在职教社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即以赞许的口吻提及黄炎培的这个发言,他在“开场白”后接着说:“今天来参加会,能够见见各位朋友,很高兴。共产党现在要整风,任老把整风比作种牛痘,这个比方很好。从种牛痘这个问题,可以联系到我们自己,联系到各位。职教社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团体,从职教社所走过的道路,也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中国知识分子是具有爱国热情的。”他在这次以《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为题的长篇讲话中,既肯定了职教社的历史作用,也对其现实作用和未来前景寄予殷切的期望,并以自己的切身经验来鼓励知识分子努力改造,不断前进。

    在“反右派”运动正式发动的3天之前,也即6月5日,周恩来就专程去看望了黄炎培,向他通报了鸣放的情况和鸣放中的问题,以使其心中有数。对于周恩来的这种精心关怀和保护,黄炎培深为感激。后来,当87岁高龄的黄炎培住院作前列腺手术治疗时,周恩来又预先对手术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对主治大夫作了妥善安排。

    晚年的黄炎培,深为他与周恩来赤诚相交近30年的革命情谊而欣慰和自豪。正如他暮年所写的诗句那样:“一队青年救国狂,手挥萤炬战昏黄。旁风上雨都经过,终见东方红太阳。”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