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资金相关问题研究
张良刚
摘要:财政支农资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由于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金使用效益差、绩效不高等。财政支农资金是构建和谐新农村、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资金保障。文章通过搜集资料和参考大量文献,借鉴一些成功经验,针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提高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财政支农资金;问题研究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持续增加,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成为了财政及相关业务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构建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提高决策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我国支农支出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明显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投入总量有了稳步增长,这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还存有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的因素,如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一)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不合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应进一步加大支农投入力度,但现行我国各项农业事业费占财政支农资金的20%左右,而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
(二)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
近年来,国家财政各项支农投入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但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需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投入水平,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三)财政支农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由于目前我国涉农管理部门多,且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规划,财政系统管理体制不完善,财政系统内部多个部门都有一定的支农资金投放分配权,这决定了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上呈条块分割,这种资金管理体制不利于支农资金的有效配置,从而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完善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法律建设,保障财政支农绩效评价在公共支出实践中的应用
我国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为依托,在农业政策目标指引下建立完备的法规体系,将合理的政策内化为法律制度,用健全的立法手段在制度源头上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为进一步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构建科学规范、符合我国国情的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一是加强支农资金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建设。制定符合农业项目特点的绩效评价法律规范是开展财政支农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力保障。逐步建立覆盖全面、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使财政支农绩效评价有科学、规范、统一的参照标准,有利于加强支农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支出资金的管理效能,使财政支农绩效评价沿着规范的体系运行。
二是构建科学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全面的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能够真实地反映财政支农支出取得的效益,在对财政支农支出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反映财政支农支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从整体上准确评价财政支出效益。
三是合理确定财政支农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衡量绩效评价工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绩效评价结果能否得到充分应用。虽然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难,有其一系列诸如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存在偏差、资金分配体制的原因等复杂因素,但不能因此停滞不前,在开展财政支农绩效评价工作时,也应该把政府决策水平和评价结果结合起来,把支农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强化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调整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
(三)探索建立财政支农项目绩效预算新机制
绩效预算是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体制,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财政支农绩效预算强调对目标和总额上的集中控制,更多关注预算执行者的支农项目预算执行取得的成果,通过结果导向的预算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强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绩效观念。进一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支农项目约束管理机制,如专业技术复杂或预算数额较大的支农項目,可行性方案必须有专家意见和科学的论证,在进行支农项目规划时,促使项目部门或单位更加注重项目规划的科学性、整体性和战略性,减少支农项目盲目建设、重复设置等现象的发生,以提高有限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是实行项目滚动预算,落实绩效目标。在部门或单位支农项目预算报表中增加年度绩效评价的有关内容,受评项目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下达,作为监督预算执行、下年度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为下年度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支农绩效目标管理是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将支农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推广支农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将单位从“重分配”导向“干实事”,比照绩效目标,作为安排以后年度支农资金预算和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将支农绩效优先的观念深入贯彻到资金使用过程中,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各项事业发展。
三是将评价结果作为支农资金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把项目绩效与部门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加强对项目部门或单位的激励和监督,增加财政支农支出透明度,督促项目部门或单位“有绩效地做事”和“做有绩效的事”。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支农项目资金分配使用约束机制,有效地遏制财政资金浪费,实现财政支农资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三、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一)优化扶持结构,统筹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与管理
支农资金的安排与使用应紧紧围绕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稳定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统筹安排,加大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和优质、高效产业的支持力度,严格项目实施与管理,强化跟踪监督,着力提高使用效益。建立项目申报专家评审制度和项目库,实行“支农资金项目库”动态管理,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纳入预算管理,从而避免支农项目资金安排的随意性。
(二)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对支农项目资金的申报、立项、分配、使用等整个流程和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做到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督和控制,保证财政支农资金的“阳光运行”,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重视完工项目的决算审核和验收工作,把好支农项目资金管理的最后一关
项目完工后,承建单位应及时进行财务决算,然后由审计人员对完工工程的造价和质量、费用支出的合法合规情况进行决算审核评估。评估结果比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所提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察核实,对不达标项目追究项目部门或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从而,促进提高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规范性、效率性。
(四)不断加大支农绩效考评力度,加快支农绩效考评制度建设
进一步扩大绩效考评范围,对支农资金严格实行动态追踪问效机制,构建科学规范、全方位、立体式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体系。逐步建立起以结果为导向、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管理效能为核心、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实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科学化精细化,进一步推进“三农”的全面发展。
(五)建立绩效分配机制
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中,应充分保证资金分配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性,建立起以支农资金绩效为导向的分配机制。财政部门应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项目申报过程中严把立项关;在资金分配的过程中,打造 “阳光支农财政”;在支农资金落实的过程中,加强对项目实施单位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和控制,并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将绩效与部门发展目标相结合,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支农资金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據,提高支农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玉霞.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及其绩效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钱巨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J].中国财政,2009(17).
[3]娄淑敏.加强财务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J].中国农业会计,2012(05).
[4]赖红兵.农业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9(01).
(作者单位: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