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材料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徐文霞
[摘 要] 在中职德育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乡土材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究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家国情怀。
[关 键 词] 乡土材料;中职德育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078-01
一、充分挖掘乡土材料
可以从玉环新闻网等网络媒体、《玉环报》等报纸、《海韵玉环》《玉环县志》等书籍挖掘玉环的乡土材料,然后将其进行分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文字型
它包罗万象,在教学中运用最广,它包括事例、诗歌、民间故事、寓言、谚语、歌谣、格言、谜语、对联等。例如,海洋谚语为沿海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它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在分析《哲学与人生》“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时,可用流传在我市干江镇一带流传的潮候谚语:“初一、十五鸡鸣涨。初三、十八昼平潮。初八、廿三晚霞平。初十起水,早晏(傍晚)没嘴。十二对廿七,潮平日头出。十四、廿九进洞黑。二十争争,月上一更。廿一难算,月上更半。廿二三,月上山头潮到滩。廿五六,月上山头炊饭熟。”这反映了什么规律?这对渔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有什么好处?
(二)数据图示类
它包括数字、表格、图片、漫画、插图等。在教学中引入有关数据,可以增强理论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例如,在《经济·政治·生活》“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教学中,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时,联系玉环的建设成就数字,引用2017年2月玉环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使学生更加可信可亲。“五年来,我县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等11个国家级称号,被省政府列为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排名从第31位跃升至28位。生产总值从359.5亿元增至465.1亿元,年均增长6.7%;财政总收入达74.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8%、14.5%;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5979元和27446元,继续保持台州市领先。”
(三)實物媒体类
它一方面包括实际存在的物体,如实物模型,诸如“船模”、玉环三合潭出土的文物等;另一方面又包括录像、录音和多媒体软件等。它形象直观,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例如,在教学《哲学与人生》“人生价值贵在奉献”这一内容时,播放录像《美丽玉环人中的离休干部郭口顺》导入新课,“老骥伏枥志千里,志诚丹心为树人”,形象生动。
二、熟练把握操作方法
(一)创设情境式
运用乡土材料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成为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道德的无形力量,从而更好地完成德育课教学的任务。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时,我联系了“楚门镇‘星星点灯”的典型案例:玉环市楚门镇“星星点灯”农民工子女关爱基地是广受“小候鸟”欢迎的“栖息地”。成立八年来,3800余名志愿者在该基地提供服务,开展活动420余场,服务外来民工子女近9200余人次,得到了团中央的充分肯定。最后创设问题情境:“这说明了什么?”
(二)点片辐射式
它是指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某一乡土文化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它适合于单元复习和总复习。例如,在复习时,引用海岛群众的“白衣娘姨”——玉环海山乡卫生院院长吴棣梅的材料,围绕“从玉环卫生进修学校毕业—自学成为全科医生—背上药箱顶着台风出诊—退休后,卫生局仍聘她当海山乡卫生院院长”这条线索,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
(三)模拟评析式
让学生运用小品、模拟法庭等形式,在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扮演材料中的角色,给其他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模拟的情境进行评析。如在分析《哲学与人生》“加强修养,承担起社会责任”时,叫学生演小品,回放我校学生助人为乐的视频。然后设问:“结合这个小品,谈谈中职生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四)题目训练式
把典型的乡土材料,遵循命题的要求,设计成题目,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让学生进行训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道选择题:我市解放塘社区一住宅楼室外停车棚内电动车起火,最终导致人员死亡。事后,居委会主任陈某等5名相关责任人,被公安机关依法刑拘,违反了( )A.民法 B.刑法 C.经济法 D.婚姻法。
总之,德育课引进乡土材料,是充实课堂、活跃气氛、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好的捷径。把生动形象的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思考、去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国情怀,培养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奚恺.妙用乡土材料,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列举“玉米”材料创设趣味课堂活动[J].考试周刊,2014(64):196.
[2]赵萍.利用乡土材料 激活课堂教学[J].政治课教学,2002(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