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渔业生态健康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综述
邢泰
近年来,张家口市为承办冬奥,营造良好环境,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市大农业中开展了产品质量效益年活动、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城市等。水产业作为大农业中的阳光产业,重点开展了“渔业生态健康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实施背景
我市有养殖水面9 845 hm2,包括大水面、池塘、冷热水集约化养殖池三种类型,实施前,项目区大水面以粗放型增养殖为主,池塘以传统的大宗淡水鱼混养为主,冷水集约化养殖池主要从事虹鳟、金鳟、鲟鱼集约化养殖。三种模式均存在经营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出低、产品质量不太稳定等问题。为紧跟全市步伐,我市设计实施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宗旨,集水产健康养殖、渔牧农林综合配套、休闲观光渔业以及休闲农业技术为一体的渔业生态健康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并得到社会认可,成为实现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技术进步、营造良好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延长渔业产业链条,实现我市渔业发展由单纯水产养殖向生态净水、美化环境、休闲娱乐转变,实现第一产业内部以及与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2 主要技术
渔业生态健康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主要包括渔牧农林综合配套高效养殖技术、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休闲观光渔业技术和休闲农业技术共四项技术。
3 主要措施
3.1 调查摸底,确定链条模式,完善设施配套
项目实施初期,我们对项目区各水产养殖场点的设施情况、养殖方式及其周边的农业、林业种植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有针对性地逐一对各推广场点进行了水源、鱼池等各项基础设施梳理,提出将渔农、渔农林两大生态链条作为项目推广模式,将水产健康养殖、休闲观光渔业和休闲农业作为项目推广内容。如有针对性地将一些池塘面积小,近邻县城周边,经营灵活的场区,确定为发展垂钓休闲模式;将池塘硬化,面积较大,档次较高的垂钓池,定为发展竞技垂钓推广模式;而将较为偏远的云州水库,定为发展垂钓与餐饮品鲜结合的推广模式;将坝上淖泊,定为发展垂钓、旅游观光、烹调尝鲜和度假结合模式。实施休闲农业的场点一般是2.5 km、约10~15分钟车程的近郊连片集中的场点,根据当地种植历史,客源经济状况,确定为采摘、观光、农家乐等推广模式,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施进行了完善配套,对环境进行了美化。
3.2 科学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标准
为全面完成项目任务书要求的各项指标,项目组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重点对项目的实施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冷水集约化养殖和池塘养鱼生产,除在产地环境、养殖用水、生产操作规范、渔药使用、投喂饲料方面按照相应标准实施外,还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水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加强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从源头抓好质量安全。二是养殖水质必须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范操作,坚持水质监测制度,及时调控水质,做好废水处理,防止养殖生产的自身污染。三是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覆盖率达到100%。四是确保不使用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和氯霉素等禁用药,不使用有毒有害渔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五是完善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制度,重点产品抽查率达到100%。休闲渔业生产中,池塘休闲渔业,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在养殖季节鱼池要保持水深1.5 m以上,放养滤食性、草食性鱼类比例不低于10%的标准。水面在333 hm2以上的大水面休闲渔业,每个水面年增殖池沼公鱼受精卵0.5亿粒,放养鲢、草鱼、鳙鱼种不低于1万 kg,禁渔期划定高背鲫鱼产卵场66.7 hm2。小水库休闲渔业鲢、草鱼、鳙鱼种放养量占总放养量的比例不低于40%。实施休闲农业的种植业场点应该是离工厂、医院等3 km以外的无污染源区;种植地块应排灌方便,灌溉水质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种植地块的土壤应土层深厚肥沃,结构性好,有机质含量达2%~5%;基地面积具有一定规模,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的空气环境条件、土壤条件、灌溉水质要符合NY/T 391-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中规定的标准。
3.3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科学合理放养
冷水养殖虹鳟鱼从稚鱼养殖开始,特别注意三个关键,即放养密度、分池和水流量。放养密度随个体的增长做相应调整,一般鱼体重1 g,放1 600尾/m2;鱼体重5 g,放1 000尾/m2;体重10 g,放800尾/m2;鱼体重15 g,放625尾/m2;鱼体重20~100 g,放200~100尾/m2;魚体重100~180 g,放100~50尾/m2。水流量一般控制在每小时交换3~5次,随鱼个体增大,调整到每小时交换4~5次。虹鳟稚鱼的分池,一般从稚鱼入池饲养一个月时开始,以后每20~30 d进行一次。池塘养鱼种的鱼苗放养,选择无风的晴天,入水的地点选在向阳背风处,将盛苗种的容器倾斜于池塘水中,让苗种自行游入池塘。养殖方式采用混养,夏花放养密度为300万尾/hm2。在苗种放养过程中,要求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伤无病,游泳活泼,溯水力强的苗种,经专业人员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用于渔业生产。
实施休闲观光渔业的场点,池塘休闲渔业每hm2平均载鱼量在4 500 kg以上,由于主要供人们垂钓,所以放养鲤、草鱼、鲫等吃食性鱼类占90%,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占10%,以利用上层水体,调节水质。搭配少量鲶鱼或黄颡,以消灭水体中的野杂鱼。水面在333 hm2以上的大水面休闲渔业,在做好高背鲫鱼产卵场保护,每个水面划定66.7 hm2产卵场,搞好其天然增殖工作的基础上,每年持续做好人工增殖放流池沼公鱼受精卵和放养草鱼、鲢、鳙鱼种工作。小水库休闲渔业平均载鱼量在1 125 kg/hm2以上,鲤、鲫吃食性鱼类首次放养占60%以下,以取得休闲观光渔业生产经营的最佳效益。
3.4 选优品种,深耕细作,采用栽培新技术
项目区蔬菜生产要求选用抗逆性强、抗耐病虫害、高产优质的优良蔬菜品种。不论是保护地菜田或露地生产,倡导实行倒茬轮作,深耕细作,以增强吸肥能力,使其生长健壮,杀灭病虫害,夺取高产。坚持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实施配方施肥的原则。追肥按“保头攻中控尾”进行,做到看天追肥。推广采用蔬菜的垄作和高畦栽培技术,以有效调节土壤的温度、湿度,改善光照、通风和排水条件。按照砂土壤经常灌,黏壤土要深沟排水,低洼地“小水勤浇”、“排水防涝”的原则,采用沟灌、浇灌方法,看天看苗灌溉,暑夏浇水必须在早晨9:00前或傍晚17:00之后进行,避免中午浇水。对于蔬菜棚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实行放顶风,不放地风,保持覆膜清洁,以利于透光。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使用化学农药时,严格执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4286和GB/T 8321的有关标准;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防止和推迟病虫害抗性的产生和发展;选用高效、低毒的无公害农药。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定植期和壮苗标准科学确定播种期。做好苗期管理,防止出现徒长苗或老化苗。
3.5 精心培育,抓关键环节,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种植管理
冷水鱼的养殖,投饲要坚持定质、定时、定点。在投喂初期应结合音响驯食,使鱼苗形成声音条件反射,集中抢食,坚持少量、多次、均匀的投喂方法,尽量使个体大小不同的鱼苗都能均匀地抢食。一般上浮稚鱼期,每日投喂6~8次。稚鱼和当年鱼通常1 g以上日投喂4次,3 g以上日投喂3次,10 g以上日投喂2次。
池塘养鱼放养初期,也是休闲渔业淡季,认真做好喂养前的早期管理。做到调节水质,及时开食,及早防病。始终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水温升至10 ℃,发现池周有浑浊现象,即开始进行引食投喂。在各养殖水面普遍推行“三消”(鱼池、鱼种、鱼饵消毒),鱼种入池前鱼塘用1 875 kg/hm2生石灰清塘,鱼种入池时用4%食盐水或20 mg/L的高锰酸钾浸泡3~5 min,之后每15~20 d定期以150~300 kg/hm2生石灰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预防鱼病。进入夏季以后,水温升高,休闲渔业也由淡季逐步转入旺季,也是鱼类摄食旺盛、生长快的季节,投饲便成为日常饲养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鱼类饲料要求力争达到全价饲料标准,借鉴网箱投饲法精投、勤投,坚持“四定”投饲(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原则,根据鱼体重、水温、天气等情况掌握投饲量,日投喂量占池鱼体重的1%~2%,推广按鱼体重投饲,即依据吃食鱼增重肉料比1∶2~4(含蛋白质20%~35%)的经验数安排全年饲料。实施垂钓的池塘以天黑前的一次投喂为主,掌握池鱼五成饱为宜。小水库养殖参照池塘养鱼实施,大水面做好禁渔期、禁渔区工作。
在水产养殖日常管理中,坚持巡塘,细心观察鱼类的活动、长势、吃食及水质情况,特别要注意观察发现垂钓脱钩受伤的鱼,一经发现,要及时捞出处理。
种植业管理除做好浇水、追肥、除草工作外,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综合地运用温度的调控、保温管理、湿度控制、光照控制、土壤翻耕、合理轮作及作物布局、诱导技术等防治措施,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农药的可用品种、用量、使用时间及使用对象。
4 小结
项目经三年实施,到2015年,全市推广水面达到1 688 hm2,当年生产商品鱼403.582万 kg,实现渔业产值(渔业生产、餐饮、垂钓)8 871.457萬元,创渔业效益5 162.48万元。池塘单产达到了30 325.2 kg/hm2,平均效益达到25万元/hm2,大水面单产达到了1552.5 kg/hm2,平均效益达到18.057万元/hm2,在产品品质提升、单产增加的同时,池塘、大水面平均效益分别较原计划的7.5万元/hm2、0.9万元/hm2增加了17.501万元/hm2和0.906万元/hm2。冷水集约化养殖单产、单位效益,池塘养鱼种单产、平均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为我市水产养殖提供无公害优质鱼种提供了保证。项目区有游船14艘,实现观光产值178.13万元,创效益127.44万元。配套别墅、旅店60家,实现产值679.4万元,创效益134.4万元,并配套农家乐餐厅31家。项目产业链条内推广休闲农业193 hm2,涉及种植业品种共 8个,有西兰花、番茄、黄瓜、草莓、葡萄、苹果、桑葚和亚麻,实现产值3 685.8万元,创效益1 976.48万元,同时最美休闲乡村游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2013—2015年项目在渔业、观光、住宿及休闲农业各产业链条内累计实现总产值24 176.427万元,共创总经济效益12 993.69万元。在达到对生态环境改善、美化的同时,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开辟了第一产业(渔业、农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及第一、第三产业交融的有效途径,为承办冬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