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记我的母亲》的人物与叙事风格解读
吴小梅
日本电影借助细腻的情感画面与精湛的表演技术,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影视作品,在影视界里日本电影颇负盛名。无论是唯美单纯的纯爱电影,还是拥有着社会声音的情感电影,亦或是扣人心弦的刑侦电影,无一不是饱满的故事情节与演员精湛的演绎成就的。情感类电影反映了日本当代主流社会的声音。通过细腻的亲情描写,将人物的情感与故事的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本部影片站在作家伊上洪作的角度展开故事情节叙述,重点讲述的是他在年幼时被母亲抛弃后心生怨恨,经过长年的岁月与家人的互相感化中,他最终明白了母亲抛弃他的良苦用心与母亲深切的爱。多年以后,男主人公埋藏在心底的感情得到了排解,最终陪伴母亲走完她人生的尽头。该影片上映后,得到了人们情感的认可与共鸣,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最终获得了第3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影片荣誉奖,它的经典之处在于采用闲散的叙事方式,将亲情表达得极致到位。
一、影片映射了当代日本社会亲情的疏离现象
该片以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暮年母亲情感为故事线索,讲述了作家伊上洪对年幼时母亲抛弃的憎恨与对母亲晚年的体贴照顾,主演役所广司将作家伊上洪的情感变化演绎得非常逼真。作家伊上洪敏感的小女儿琴子觉察到父亲与奶奶的情感矛盾,并在喝醉时对父亲进行抱怨与细心照顾奶奶将两者的矛盾逐渐化解,最后使得两人表现出各自的情感。相对于亚洲其他的国家来说,日本的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差异。对于日本家庭来说,孩子出生与成长带来的不仅是快乐,同时还有更多的麻烦与烦恼,因此,日本孩子在成长时必须要学会礼貌与细心。在各种类型的日本影视作品中,常常有类似“抱歉”“给你添麻烦了”等语言。除此之外,日本家庭人际关系十分简单,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若是个体经常依赖家庭或者组织生存,则这个个体会给家庭或者组织带来极大的麻烦与烦恼,这种疏离现象在日本家庭中普遍存在。
《记我的母亲》由日本知名导演原田真人执导,他采用细腻的家庭情感细节与严谨的内容结构,将昭和时期日本家庭悲剧搬到荧幕上。这部影片是暮年的原田真人的经典作品,揭示了日本当代的敏感话题。对于日本来说,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伴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如何养老已经成为了日本社会的热门话题。该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昭和时期,影片中子女三人对于年老母亲的养老问题互相推脱,这种行为极大地引发了日本社会不同人群的感情共鸣。在本部影片故事的开端即铺垫了日本家庭亲情的疏离现象。当父亲离世时,伊上洪作与姐姐们并没有过度的伤心,而是认为人的离世时自然循环的基本法则。当母亲去往东京儿子的家中时,不断讲述着遗弃老人的古老传说,年老的她对于自己拖累儿子感到深深的自责。由于母亲抛弃年幼的自己远赴台湾,使得作家伊上洪作产生无限的怨恨之情。即使后来两位姐姐说他们在台湾的生活并不理想,伊上洪作也依然无法从心底里真正原谅无情的母亲。后来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神志不清,逐渐成为了子女生活上的负担。导演原田真人想借助此影片,改善当前日本家庭亲情疏离的实际现象,使得年轻人更加重视年老人,善待父母,做到子女应当尽的养老义务。
二、以舒缓的叙事方式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本部影片通过细腻的故事细节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令人印象极其深刻。以怨恨母亲的作家伊上洪作和年老患病的母亲的情感变化作为主导线,叙述了昭和时期作家伊上洪作的家庭故事。对于常人来说,父母无疑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亲人。而相对于伊上洪作而言,他从小就被父母亲抛弃,童年时期没有感受到父母完整的爱。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情感中包含更多的是仓库房奶奶。在作家伊上洪作的作品里,家族里所有人的影子都有,但是描写母亲时是隐晦的,他并没有过多的表现母爱,也没有敌视母亲。对于作家伊上洪作来说,从小母爱的缺失使得他对母亲的印象很浅。无论是幼儿时期还是外出求学,母亲都没有参与到伊上洪作的生活中。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也逐渐的加入暮年老人的行列,家族里的人经历了生离死别,也正是此时,伊上洪作才真正的感受到母亲发至内心的情感。在小女儿琴子的细心观察下,发现了其父亲与奶奶之间的矛盾,并通过情感的疏导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患有疾病的母亲通过手记记录了孩子幼年时的生活,作家从手记中感受到了母亲的愧疚与发自内心的爱。影片中的人物内心活动非常丰富,但是导演却采用自然、宁静、舒缓的方式叙事,使得影片更富有艺术色彩。
电影的内容结构十分严谨,影片开端以伊上洪作父亲去世开展故事情节,结尾以母亲离世终结。而两个亲人离世相隔了10年,这两个葬礼有着繁简差异,这表现了儿子与母亲的和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这10年里,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自闭,她的记忆了删除了许多不喜欢的人与事。而对于儿子遗弃的事情,痴呆的母亲仍然牵挂儿子长久不能忘怀。电影中不仅表现了主人公母子亲情的矛盾,还表现了其他的次要矛盾,而这些矛盾在情感的感化下都得到了化解。例如,母亲憎恨仓库房奶奶在奶奶的50岁忌辰上,母亲最终选择原谅夺走她儿子的女人。小女儿琴子通过情感感化将父亲与奶奶之间的矛盾化解后,作家伊上洪作逐渐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误解与母亲对自己的爱。此时,影片通过插叙的方式插入了伊上洪作的童年回忆,使得他解开了存留于内心多年的怨结。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人的情感构建来源于家庭亲人的感情交流,若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较多的亲人情感,那么在成年后也不会给予亲人太多的情感。影片中看到伊上洪作严厉的管教女儿,其实这与他童年缺失的家庭之爱有关。他成为父亲后,渴望保护三个女儿,因此采用了严厉的管教方法,过度地保护自己的女儿。而保护女儿的伊上洪作与抛弃自己的母亲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伊上洪作对母亲遗弃自己是抱怨的。虽然影片只是对生活中琐碎的事情进行讲述,但是细腻的情节故事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伊上洪作的妻子将女儿送走后,妻子将其母亲留在汤之岛的真正用意告诉他,其实他的母亲是希望能给家里留下一个根。
三、影片的情感张力
这部电影极富情感张力,体现了情感的温暖,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而影片的情感张力主要反映在情感细节描写上,再加上演员的精湛技艺,将人物的形象演绎得更加逼真。例如,当作家紧握病重的父亲的手时,父亲痛苦的神情将想对孩子述说的话语刻画得非常真切。即使在最后伊上洪作将父亲紧握的双手挣脱了但是他仍然无法忘怀父亲痛苦的神情。而母亲在家中庭院的凉亭里说道,雨已经停了,校园里此时肯定出现了许多的水塘。太平洋、日本海、地中海、浪桥、喜望峰等海峡,但是最喜欢的仍然是与母亲一起生活过的海峡。母亲所说的这些正是伊上洪作小时候最喜欢的歌谣。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即使已经痴呆,但是还一直重复着伊上洪作喜欢的歌谣。这个歌谣表现了母子两人都渴望能够生活在一起,最终使母子分离的是病痛和死亡。作家伊上洪作将女儿送至夏威夷念书后,深刻地感受到了那种与孩子分离的痛苦。在这一幕里,人物的情感显示得非常分明,而演员的表演技艺也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在影片临近结尾的部分,情感得到了再一次的释放。伊上洪作背着患病的母亲在儿时玩耍的沙滩上悠然的散步,年老的母亲逐渐的融入睡眠中,伊上洪作的小女儿琴子在他们的身后看着背影悠然远去,三代人的背影同时出现在这部影片中,从而构建起三代人和谐的画面。该部影片将人物的情感变化一点一点的引入,使得影片更富有情感张力,而观众也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母亲晚年时的行为以及作家淡化对母亲的怨恨和女儿不满父亲的管教方式,无一不是在宣泄着自身的情感。对于所有的人来说,亲情无疑是个人情感构建的重要部分。当人类来到世上后,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与疼爱。如果父母的性格相对固执执拗的话,那么就会对家庭孩子的个人情感构成产生影响,所谓的和谐幸福家庭是家庭中的个体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家庭的呵护与关爱。作家为了保护女儿,过度监管女儿的行为,这也因此导致女儿对父亲不满,并向父亲隐藏感情。而对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儿来说,强势只会引起女儿们的反抗。也正是女儿们聪明伶俐与擅自主张,最终化解了伊上洪作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在影片的最后,伊上洪作将母亲离世的消息告知两位姐姐后,忍不住嚎啕大哭,表现了伊上洪作内心情感的变化。对于伊上洪作来说,母亲的离世也将他童年所有的记忆给带走了。
同时,导演为了使得影片更加具有韵味,巧妙的运用了当地的环境与美景,令电影的情感更具有表现力。该部影片的叙事节奏相对较慢,结合时间的变化将母亲患病痴呆的程度变化出来。当母亲的病情逐渐加重时,作家伊上洪作慢慢了理解了母亲当时遗留他_人的用意,最后逐渐原谅了母亲。伊上洪作与母亲的矛盾化解主要来源于小女儿琴子,她通过情感感化逐渐改善父亲与奶奶的关系。琴子与姐姐们不同,她不愿屈服于父亲的威严,当深入了解父亲与奶奶的矛盾后,她毅然的肩负起了照顾奶奶的重担。最终通过家庭情感的交流,慢慢地解开了父亲与奶奶的情感矛盾,同时也逐渐变得理解父亲。
结语
电影中表现了人们最纯净、简单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情节与严谨的内容结构反映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细节内容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引发了观众情感上的共鸣。该部影片可以称是一部经典的情感影视作品,值得电影界学习借鉴。